一个邮筒没落地竖立在马路边上,让我想起了书信时代,那个时候它是一个传递情感的使者,散落在城市和乡村,收集着世间悲欢离合的各种原创故事。
夏日中午,炎炎的烈日下,马路上的人脚步匆匆。几乎一周要走过几次的街道,今天突然发现了一个怪物——邮筒。
书信时代情感传递之美不知道是最近被摆放在这里的,还是它一直都在,只是没有被注意到。心里嘀咕着,现在谁还寄信呢?摆在这里是为了唤起人们的记忆么?本来都走过了,又忍不住回过头来拍了张照片。
这个邮筒提醒了自己,书信时代已经终结了,没有人再写信,没有人为了一封信可以等一周、一年甚至一辈子。
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主要用来传递军事信息,直至到唐宋时期,书信发展到了成熟期,就像著名诗人杜甫,在三个月没有收到家书发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感慨。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交通、科技的发展,信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有平信、挂号信等等。平信可以找到邮筒就可以投递,挂号信就一定要去邮局柜台办理。穿着蓝绿色邮政制服,骑着二八自行车的邮递员走街串巷的也是那个时期的一道风景。
书信时代,因为有了距离的阻隔,人们对离家远行的家人、恋人和子女的各种情感汇集在笔头,渗透在字里行间,封存的是一封会呼吸的问候,跨越千山万水,送达的是带着温度的情感。
一对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就是一部动人的原创爱情故事,两个身处异地的恋人,用一来一往的书信,或絮叨着平凡简单的生活,或交换着不需要密码本的藏头诗句,这样的状态也许持续一年、三年,留存到现在就是一本沉甸甸的情感合著。
父子或母子之间的书信,多了更多的交代,看上去琐碎却是最温暖的爱意。
友人之间的书信,平常人多是报告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即便多是迟到的消息,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收到这样的消息,只因为你是他的朋友。
还有师生之间,这种保持着书信往来的师生情谊,大部分是近现代之前了,那个时候的学生,尊崇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美德。学生定期的给老师汇报求学的情况和困惑,就像对待老父亲一样。
还有很种用书信表达的情感关系,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牵挂!
正式因为书信送达的不易,人们才会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书信的表达,或自己写、或求先生写,都是在脑海中再三盘算、掂量之后才落笔。
每一封信发出之后就开始期盼回信,尤其是情侣之间,那种分分秒秒的等待,既是折磨又是甜蜜。于是自己躲在房间的角落里,回忆他/他上次来的时候的情景,甚至把之间的信件往来一遍一遍地读过。
有邮差送信来了,各家都有各自的期盼,有的高兴、有的悲伤,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就通过一种叫文字的东西洒落在亲人、恋人、友人的心田。
书信时代,因为住址的变迁、因为家人的拦截、也因为信件的自然丢失,造成了很多的信息延误,恋人之间误解和猜测,但是正是这些才感觉更有剧情。人生不就是因为期待、因为变化、因为不可预见才觉得美么?
互联网时代彻底终结了书信,信息以秒或者刹那间的速度传递着,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变成了直播,少了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