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的Springvale广泛被人们称之为“越南区”,后来才渐渐知道这里居住的远远不只有越南后裔。地处墨尔本郊区,距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但是这里却并不是远离繁华喧嚣之地。Springvale这个英文名字如果直译过来,是“春天的山谷”的意思。在给我的朋友介绍这个神奇去处的时候,我更喜欢叫她“春谷”。这里也的确如她的名字那样绚丽而多彩,说她绚丽是因为这里的确是一个时时阳光明媚,给人以温暖的地方;同时,也是因为这里是多元文化的汇聚地。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用心按照自己心目中想象的祖国的样子,建造了一个有别于澳洲主流社会的,风格独特的社区。
澳洲人称Springvale是“墨尔本郊区的一颗宝石”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总会去两站地之外的Springvale走走。拉着我的购物小拖车,沿着一户户人家悠闲地踱着步。一路上只听到微风拂动一个个前院里的灌木篱笆沙沙,不时能听到不知何处的鸟儿清脆的叫着。这里仿佛鸟儿比人还多。大约走上二十来分钟,就能走到最近的车站。车站的月台上,稀稀拉拉的站着些人,有些是学生打扮,也有一些老年人,大多也都和我一样,手里牵着一个小购物拖车。在阳光的照耀下,每个人的嘴角都挂着一丝幸福的微笑。月台其实只不过是沿着铁轨相对的两栋木制小屋,完全西式,也没有太多装饰,只涂上一层米黄色的油漆。朴素但并不简陋。
大约等上十来分钟,火车就开了过来。找一个洒满阳光的座位坐着,偶尔有些老太太推着购物车,蹒跚着互相谦让着四散坐下。购物似乎是很多家庭今日的主题,而坐上火车到Springvale,往往是家住Clayton的亚洲人的首选。那里相比Clayton可是要繁华得多,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具有亚洲风情的店铺。虽然大多以华人商贩为主,但也不局限。在这里,还大量聚集着来自东亚各个国家的人们,在墨尔本那里也算是一个相当多元化的社区。一下火车,就真真切切地感觉自己像是重新回来了亚洲。四处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来往的车流,耳边是不是传来,普通话,粤语,泰语,越南语,印度语,孟加拉语等等。当然还有很多我完全听不出的语言。他们肤色各异,身着各式服饰,与我擦肩而过。
Springvale火车站,算是墨尔本郊区最豪华的火车站了这里最大的购物中心,也是这整个繁华商业区的中心,是一家香港超市和以它为中心的许许多多店员操着粤语或是普通话的,华裔为主的店铺。应该说,就我个人感觉,这里的华裔面孔居多,虽然大多数亚裔都长像相近。因此,也就不奇怪,这里很多店名是繁体中文和英文双语的。看着这些中国字和亚裔面孔,就感觉无比熟悉和亲切,虽然自己并不曾去过这些地方,但某些场景却又像是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也许是某部香港电影或是台湾电影,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全像。这只是一种一瞬间的感觉,但很多个瞬间连接起来,就如同一杯碧螺春入口,能给他乡漂泊的人一丝心灵抚慰。
从车站到购物中心大概还要走上四五百米,一路上却也是店铺林立,这里的商铺并不像国内都建于高楼大厦的一层,它们多是一层最多三层的建筑。不过越是靠香港超市附近,高层建筑就越来越多起来。沿着铁轨还有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宗教建筑,在铁轨两旁争奇斗艳。先是东南亚风情的寺庙,看不太出到底是泰国还是柬埔寨,或是其他国家的。只见那是一座小巧别致的金顶建筑,典型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大屋顶和向外延展的斗拱,被涂上暗金黄色。斗拱正脊的两端的“燕尾”被极为夸张地延长,并高高翘起,有些酷似细细长长的野羚羊角。紧接着是一座较为宏伟的大清真寺,外墙为土红色。高高耸起的大洋葱型圆顶,令人庄严肃穆。接下来又是一座寺庙,不过这次可是中国式寺庙,外庭内院,从远处依稀可见,淡黄色的外面,附以青瓦墙顶。
我一边听着歌,一边四下张望着,观察着路旁的橱窗里贴的广告和贩卖的新奇的商品。有很多店铺的确是在别处不能轻易见到的,比如有一些贩卖亚洲影视剧光碟的店铺,贴在橱窗的海报上,大多数最近热播的影视剧,一看到很多海报就很亲切,甚至很惊讶地发现,很多最近还在国内热播的电视剧这里都已经有在买了,如《那年花开月正圆》《欢乐颂》,当然还有一些有些老的韩剧像《太阳的后裔》什么的。不远处又是买各种款式老旧衣服的服装店,像是在国内很多乡镇都能见到的那样,店主把很多甩卖的衣服统一挂在几个长衣架上,然后一排排的摆在店外的人行道上。衣架上还挂着大大的手写的价格标签“25$ EA”。“看这么老旧的款式,做工也很粗糙,像是从中国批量运过来的尾货,如果果真是这样,这价钱也不是特别便宜啊。还能卖出去吗?”心里暗暗嘀咕着。
街对面就略感时尚一下了,有一些发廊,和一些买奶茶和一些礼品店。当然,街角那家越南烧腊店里发出来的浓郁烤鸭香味,无疑能让人垂涎三尺。那香气不禁也让我停下了去往香港超市购物的脚步,走到街对面的那家店前,瞟了一眼橱窗上贴的价格清单:一整只烧鸡25$左右,稍微有点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还是改日再来吧。于是,转身又奔着街的另一边走过去。
不一会功夫就来到了香港超市的里面。从一个停车场的侧门进去,一眼望过去,人潮涌动,空气中散发着新鲜芒果的甜香,那是从左侧的水果蔬菜店散发出来;更加浓烈的是不时飘来生肉的血腥味,还有海鲜的海腥味。之所以这里人会这么多,不仅仅是因为这里能买到大量亚洲食材,而且还因为这里的很多食材也会较澳洲本土的超市要更便宜一些。当然,也有可能因为只有这里才能四处都能闻到生肉和海鲜的血腥味,也许会让人有种回家的感觉。走近那些水果摊,会发现在芒果,菠萝,椰子前面往往围着一群印度人,或者是头戴头巾的东南亚穆斯林。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菜肴里面的常用食材。也有很多人这不同摊铺之间的狭窄空间里不停来回张望着,走动着,看到对面有一小碟试吃的西瓜薄片,他们会过去尝一个,我有时也会带着好奇,跟着他们脚步走过去。水果铺前面就有很多亚洲风味熟食店,品种极为丰富,各种炒的,煎的,炸的,烤的,让人垂涎欲滴。有时甚至不是很饿,也想来上一小碟炸的小点心,或者是一小碗炒面。有时吃着吃着,还能偶尔碰到胸口挂着,或是捧着各种牌子的人,他们大多是为某个寺庙募捐的。再走不多远,就到了购物中心的正中央了。人们充分利用空间,他们在中央还摆了一圈卖奶茶的,和换手机配件的柜台。柜台旁边则是一出令人怀旧的风景,那里坐着一排老头,旁边往往还围着一圈好奇的不速之客,他们这是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下着象棋。夏天的时候他们就穿着背心,一手夹着烟,一手拿着一个棋子,轻轻地敲着桌子,偶尔瞟瞟对面自己的对手。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和旁边的人交谈着。像是在打一场象棋挑战赛。这一幕如此的熟悉,这些老人像是坐在家乡街口的大树下的一群老人,还是坐在老上海那些拥挤的,挂满衣服的弄堂里那群老人,还是香港闹市区自家店前的老人?我已经记不太清了。
老人们对面是一个卖盗版光碟的摊位,大约有四五平米之大。各种盗版影视剧的光碟在那里似乎都能找得到。不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黄日华版的《射雕英雄传》刘德华版的《射雕侠侣》还有一堆叫不上名字的老剧。当然那里也有很多最新出来的。看到这里就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民的神通广大,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文化带到哪里,好的坏的都有。
香港超市内部卖盗版光碟的正好就在之前所提到的香港超市的门口。它本来是有一个较为正式的全名的,但是来到这的人几乎都叫它香港超市或者是“港超”。香港超市里面可谓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从新鲜果蔬,到肉类,到各种包装食品,调料,零食。我能想到的关于亚洲的东西,里面几乎都能找得到。所以,如果是想家了,就到这里“打劫”些亚洲零食,也是一个缓解思乡之苦的良法之一。比如,我会每次到这里来,都会买一堆零食,还有最喜欢吃的豆腐,豆腐干,还有一些水饺,和一些手打鱼丸子。
超市也同时无处不体现着中国商铺的乱的风格。粗略一看,就会发现这家超市里的商品数量是同样面积的澳洲本土超市如COLES, Woolworths的两倍还要多。这也是里面甚为拥挤的另一个原因吧。但是,似乎来到这里的人并不太在意这些。尽管如此,这却给有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譬如,我经常在超市的各处会看到一些小偷的照片,像通缉令一样贴在墙上或者是冰箱门上。我想他们多半是想以此来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只不过在国内,下面多半还会写上‘偷一罚十’,曾经还见过更狠的‘一旦抓住,打断双腿’等等”我看后一笑而过。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浓浓的市井气息让我对这里更有一份真情感,让自己感觉不仅仅是个匆匆过客。说不定时隔多年之后,我再次来到这里,我依旧能认出街边的那家我尝尝光顾的烧腊店的老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