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夜渔识读,关注免费领取10本经典著作
文/夜渔
《天道》这部剧,看第二遍,断断续续。
我观察自己,看这部剧的那种激情明显不如第一遍了。
我看书也是如此,很少有看第二遍的。
回顾过往所看的书,柴静的《看见》我看了至少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一遍都学到了不同的东西。
这可能就是真实的魅力,真实的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东西总会发人深思。
不同的年龄经历了不同的事,所读的故事是一样的,但是感悟却是不一样的。
《天道》这部剧看第二遍,很多第一遍看不明白的东西,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就明白了。
就像我读《未来简史》,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书里的很多东西我都不明白,读懂的地方很少,但是我知道如果读第二遍,很多第一遍不懂的东西一下就明白了。
可是呢?我就是不愿意读第二遍。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喜新厌旧?还是极端固执?
我觉得可能是浮躁,心没有沉下来,还是存在追求读书的量,而不是以学习为着重点。
如果注意力全在学习上,那《未来简史》读完第一遍,我接着就会再读一遍。
可是这样一来大家会怎么看我?一定会有疑问:你怎么又读了一遍?
人啊,再怎么修行还是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谁也躲不过。
就像喜欢听夸赞自己的话,明知道可能不是真的,可是就是爱听。
所以就回到了那句话:人是战胜不了人性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当克制。
这让我想起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例如送礼。
过去我很反感这些,现在回想,只能说太年轻。
我们虽然讨厌这些潜规则,但是我们其实都知道,潜规则是不可能消失的,存在即合理,该迎合的我们就要迎合。
如果你细致的观察过自己,你会发现,我们嘴上说着讨厌潜规则,但是在潜意识当中,我们也是喜欢潜规则的。
例如有人请你帮忙,他给你送礼了,你就愿意帮他,他没有给你送礼,你就不愿意帮他,即便会帮他,你心里也会打鼓,也是希望得到适当的回报的。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改变,改变自己原来的大男子主义,改变人身上不自觉的强势心理。
我发现自己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是有些东西是骨子里的,偶尔还是会冒出来,所以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特别喜欢听建议,哪怕你骂我,可以,但是你必须要有逻辑的说明你为什么骂我,如果你没有这种逻辑,那我也不会把你当回事,你继续骂你的,对我而言只是噪音。
人的成长是分阶段的,年轻时看人看事特别容易呈现一种强硬的姿态,随着不断的成长,内心会越来越柔和。
这里的年轻不是单纯的年龄,有的人活到80岁仍然是一种强硬的姿态去待人待事。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类似的问题,他们说自己已经快三十岁了,或者已经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该怎么办?
你知道吗?短视频带来的弊端就是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仿佛有钱人很多,在这个世界里有一部分是真的,但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假的。
在现实当中有钱人真的那么多吗?是的,但是按照中国的人口比例,那就小了。
我们之所以会慌乱,就是被无意识所选的参照物影响的。
你想想,有多少人30岁左右就身价百万千万的?按照比例,少之又少。
更有甚者,你才二十几岁,为什么要和四五十岁的成功人士去比呢?这不是找不自在嘛!
那天和朋友聊天,我说,独立思考能力太重要了。
数据时代,我们正在逐渐成为数据的奴隶。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