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认知派。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也称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相应的环境因素。情绪状态是由认知性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①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
②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皮层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
③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当前情境的评估。
来自上述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唤醒实验及其结论如下:
沙赫特和辛格给被试注射一种药物,告诉被试是测定这种药物对视力的影响,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发抖、脸发热等情绪心理反应。
被试分为三组:①告诉第一组,注射这种新药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发抖、脸发热等反应;②告诉第二组,注射这种新药可能会发麻、发痒、头痛等;③第三组无任何说明。
每组被试再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被安排到两种实验情境:一种是愉快环境,另一种是愤怒环境。
如果情绪是由生理状态引起的,那么三组被试的生理状态一样,情绪反应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所处环境一样,情绪反应也应相同。但事实并非如此。
实验结果发现,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现实出愉快情绪,在愤怒环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体验。这说明,注射肾上腺素虽然引起了典型的情绪唤醒状态,但注射肾上腺素的单独作用不能引起人的情绪;同样,环境因素也不能单独决定人的情绪;而认知对人的情绪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两者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理论又称情绪二因论(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实际上,在上述实验中,认知对情绪可能有三种作用,即对情绪刺激的评价和解释,对引起唤醒原因的认知分析,对情绪的命名以及对所命名情绪的再评价。不过,有人重复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但没有得到和他们相同的结果。
斯坦利·沙赫特 Stanley Schachter沙赫特/斯坎特(1922-1997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主要的研究兴趣是上瘾和情绪。他认为人类的情绪体验是人的生理状态和这一状态的认知解释共同作用的结果。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83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辛格知识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