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1

作者: 铃儿响叮当的Jane | 来源:发表于2023-04-03 22:09 被阅读0次

    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他出身农民家庭,为人宽厚,乐于帮助爱护他人,个性爽朗洒脱、不拘小节,是个非常有度量的人。他的思想很是坚定,不会受到其他人评论的影响。不过,刘邦是很好的伯乐,他善于发现人才,并利用他人的长处来为自己所用,也非常虚心采纳臣子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他最终能夺得天下,建立汉朝,成为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得了败仗,最后身死的项羽。他的失败在于几点:

    1、项羽在该大方时不够大方,喜欢嫉妒贤能之人。贤者使他多疑,有能者他又没有给其加官进爵,赏赐于人。而若这些贤能之人是贵族、王族,他就很大方。这是项羽的一项缺点,他对低层人民有很强烈的身份之分,不能做到一视同仁。

    2、项羽自身非常聪慧,有才能。可他除了自认为的“自已人”,比如自家亲戚,宗室族人,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都不愿意听,导致他不喜欢听他人劝告,常常刚愎自用。

    3、项羽虽待人温和、诚恳。但这只是对于公事以外,若是涉及工作之事,他就太过于严厉和粗暴,甚至于起杀心。让跟他共事的将领畏惧,最后一个个因为惧怕被杀转而投靠刘邦。

    刘邦有三位得力助手。第一个是萧何,萧何很是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性格谦和有礼,知人善任,结交了许多好友。

    关中被战事摧残不堪,又被西楚霸王弄得满目苍痍,有的地方被大火烧得只成一片瓦砾。萧何到此后,帮着百姓收拾残局,重建家园,鼓励百姓为了自己家园的崛起而战斗。在萧何征招士兵时,百姓个个斗志昂扬,都希望能打败西楚霸王。

    萧何办事周全,坐镇关中,实施新法。刘邦信任萧何,若事务紧急,允许他先行执行,事后再做报告。

    萧何的一条条新法均为促进关中发展,平定后方,安抚百姓所出。这也为刘邦的供给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对于刘邦几次战役失败,弃军逃跑,萧何总会及时征发关中兵,补给缺口,让刘邦能重振旗鼓,转危为安。刘邦为了感谢萧何,屡次派使者慰劳。

    有一天,一个人提醒了萧何:刘邦在外征战十分艰辛,还派使者慰劳,刘邦可能是不放心后方。让萧何想出一策,让萧何派自己家能参军的子嗣或兄弟到刘邦身边从军,刘邦自然会更加信任他。

    萧何听后才恍然大悟,随即派人到刘邦身边,刘邦之后便没再派人回来。

    公元前203年,刘邦在萧何不停供给下,而西楚霸王项羽却年年征战,粮食短缺,兵力耗损严重,两边的差异越来越大。刘邦越战越强,势如破竹,最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吴江。

    这里西楚霸王项羽吴江自刎还有段故事。是说项羽带领江东子弟八千人开始渡过乌江向西征战,本来占据绝对优势可以称王称霸,现在却无一人跟随他回乌江,他觉得无颜见乌江的父老兄弟,心里感到万分惭愧。自感天要亡他,他便不肯再渡江回乌江。

    项羽将心爱的宝马赠与亭长,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与大王这边的士兵交战,他受伤十几处,知道大限将至,此时又见对方骑兵却有他的部将,对他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讽刺完后自杀身亡。从这段故事能看出,项羽也是个心高气傲之人。他放弃关中,做了些失策失人心的事,还在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没有雄心仁厚的气魄,总是喜欢逞个人才智,到死仍不能觉悟,还是很令人惋惜的。

    到了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正式称帝,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代文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xfj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