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原文是:“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易经风山渐卦,其上九辞为“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意为鸿雁高高地飞在天上,它的羽毛可以助长其气势。
故树上开花原文的意思是,借助局况布成有利的阵势,虽然实力弱小,但势力却显得很强大,就象大雁高飞于天,是借助羽毛助长了它的气势。
故树上开花之计的核心在于一个“借”字,借力助势,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就会使己方本来弱小的力量,看起来很强大,从而遏阻甚至战胜敌人。
东汉虞诩,文武双全,是难得的庙堂之材。当时,正是东汉安帝永初年间,汉羌间长达百年的战争再度爆发,史称永初羌乱。经过数年战争,羌人逐渐势衰,到元初二年,东汉终于吹响了大反攻的号角,中郎将任尚在丁奚城击败了羌人一支重要力量,汉人大将杜季贡率领的羌军。
同年,羌人进攻武都郡,当时实际掌权的邓太后大胆起用职位低微的虞诩,任命他为武都太守,羌人知道后,派了数千人在崤谷拦截虞诩。虞诩得知后,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并派人四处宣称已申请援兵,即日就到,等援兵到后再行军。羌兵听说后,以为虞诩暂时不会走,就四散去劫掠周边邻县,虞诩趁羌兵分散,一夜间行军百余里,并命令士兵每人垒两个灶,第二天加倍,羌人见此,以为虞诩援军已到,不敢逼近,就这样虞诩顺利到达武都。
入城后,当时汉军不足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围攻赤亭数十日。虞诩观察了形势后,命令汉军不准使用强弩,而改用小弩,羌人见汉军的弓箭射不到自己,误以为汉军武器不行,于是猛攻赤亭。结果这时汉军改用强弩,羌军遭受重大伤亡,纷纷败退,汉军趁机出城追杀。
次日,虞诩又令汉军从东门出城,改换衣服后,又从北门入城,在城内继续换好衣服,又东门出北门入,如此反复多次。羌人远远望见,以为大汉援军源源不断,心生惧意。虞诩料到羌人欲撤,便提前派五百勇士在河道浅水处设伏,截住羌人的退路。羌军果然奔逃,汉军随后掩杀,伏兵尽出,前后夹击,大败羌人,获虏极多,羌人由此溃败离散。
虞诩增灶及反复在城门间运兵,都是以弱示强,是运用树上开花之计的典型战例。此计凶险之极,一旦被羌人看破,武都将危在旦夕,运用此计,保密乃首要之事。
虞诩刚到武都时,郡内谷价每石千钱,盐每石八千钱,仅一万三千户。在他三年后离任时,谷价每石八十钱,盐每石四百钱,居民四万多户。可见其上马能击贼,下马能治国,确为难得人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