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第四天,课堂观摩的地点换到了淮北市淮海路小学,这次为我们做课的是淮海路小学的徐华老师,他执教的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
徐华老师的这堂课,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满”!
一、教学内容饱满。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只有四句话,能把这么简单的内容,上成四十分钟一节课,这的确是不容易的事情,这说明徐华老师在上这课之前,是真正做到精心备课的。在这堂课上,徐华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了双引号和单引号。然后,徐华老师通过双引号的特殊用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了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接着,徐华老师还让学生们关注对话中的提示语和人物语言的位置变化,来探寻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此外,徐华老师还引导学生尝试说掌握和说话相关的各种动词。最后,徐华老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提示语的妙处,并尝试运用不同的形式,给人物对话加上提示语。
二、环节饱满!因为教学内容丰富,所以这堂课的教学环节也就设计得非常的多。导入新课时,徐华老师就创设了一个猜谜环节,目的是引出双引号。同时借助单元课文中出现的双引号的特殊用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徐华老师又创设了观看《小猪佩奇》视频的环节,并结合视频中的人物对话,初步感知“提示语”和“人物的语言”。随后,徐华老师重点抓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设置了口语训练环节,先让孩子们说一个字的动词(嚷、叫、喊……),再让孩子们说两个字的动词(告诉、提醒、劝说、呼唤……),最后还让孩子们试着说四个字的动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喃喃自语、自言自语……)。接着,徐华老师又针对人物对话中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设置了观察环节,既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小狗学叫》一文中不同的说话内容,试图从提示语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和选择不同的标点符号。在此期间,徐华老师还加入了“有无提示语”的对比朗读环节,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提示语的不同形式,还让学生感知到了提示语可以更好地呈现出画面感。最后,徐华老师创设了一个试着写一写《小猪佩奇》视频中人物对话的环节,旨在让学生检验自己是否学会运用“不同的提示语”“不同的动词”“不同的标点符号”……
三、训练饱满。这堂课上,徐华老师努力地为孩子们搭建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努力地让孩子们充分地动了起来。首先,徐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导入新课时,徐华老师就出示了一段双引号特殊用法的文字,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新课时,徐华老师出示了教材中标点符号用法各不相同的的三句话,让学生对比观察;当学习到《小狗学叫》一课中“没有提示语”的人物对话时,徐华老师便立即让孩子们在本单元的文本中进行目标明确的探究性观察。其次,徐华老师重视学生的口语能力训练:在观看《小猪佩奇》的视频之后,徐老师就呈现出人物对话,让孩子们分辨这些对话分别是谁说的,让学生感知“提示语”和“人物的语言”是构成人物对话的两个主要内容。在指导学生归纳“提示语的位置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时,徐华老师采用三步走的形式:先让孩子们尝试自主概括,再让孩子们同桌合作概括,最后全班进行汇报概括。最后,徐华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无论是哪一个环节中的人物对话,徐华老师都尽力让孩子们参与朗读。在朗读中,孩子们发现了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在朗读中,孩子们发现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在朗读中,孩子们懂得了说话动词可以巧妙运用,在朗读中,孩子们懂得了提示语可以增加人物对话的画面感……
内容饱满、环节饱满、训练饱满,确实能支撑起精彩的课堂教学,但是,如果饱满度拿捏不好的话,就有可能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就是所谓的“月满则亏”。
徐华老师的这堂课上就出现了三个亏点:
其一是教学内容过度饱满,造成重点教学内容不够突出。本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什么呢?当然是“探寻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和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不过,可惜的是,从学生的实际练习效果来看,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用法,掌握得还非常欠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当然是因为徐华老师在说话动词的运用和提示语不同形式的运用上花了过多的时间,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颇。
其二是教学环节虽然饱满,但是每个环节的扎实度很明显不够。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徐华老师的整堂课上,教学过程非常紧凑,教学时间非常紧张,这使得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有些跟不上课堂学习的节奏,自然也没有办法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其三是训练形式虽然饱满多样,但是,针对主要内容的练习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对于标点的正确使用还不是很熟练,此外,最后的人物语言试写,学生没能够当堂完成,自然也就检验不出孩子真实的语用能力了。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起了祁门县小语教研员谭六儿老师说过的一段话:“语文教学不能够面面俱到,而应该要有所取舍!与教学主要内容相关的,我们就大胆取之,而与教学主要内容无关的,我们就大胆舍之。”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取舍有度,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立足单元整体。
二、挖掘板块联系。
三、关注学习成长。
四、联系生活实际。💡【国培记事】15语文教学当取舍有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