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图片来自网络上周整理房间翻出不少古董,包括大学时的照片和一部爱华收音机。
除了感慨大学时期的土肥圆,也回忆起那时恰是数码相机刚进入人们生活的阶段。小时候街上经常看到的照相馆门口贴着黄底红标的“Kodak”LOGO,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时光,却在数码设备光速发展的几年内破产。
去年10月份,柯达默默地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拍照手机,貌似也未能重燃大家的情怀(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牌子)。
就像一个迟暮老人,费劲心思地想融入早已看不懂的年轻人世界。
大学时另外一个记忆点是当年的街机“诺基亚”,退可打电话,攻可砸核桃。同样是百年品牌,结局和柯达可谓是难兄难弟。
恍惚中隔了好几代。这年头,行业衰落的脚步真像是被拨快的时钟。
知乎上有个“工作被效率更高的机器抢了是什么体验? ”的帖子,刷了下评论感觉是穿梭了一把时光隧道。更让人有些慌张的是,不少体验现在就在我们身边。
每个人所赖以生存的技能,或许真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能力的保质期日趋缩短,注定了二十几岁掌握的技能无法让你进入良性循环。
1、你终究不能迷恋工资
有个常被人提到的问题:“工作除了工资,还给带来什么?”其实,它完全可以倒过来反问:“你难道会做一份只给你带来工资的工作吗?”
工作时间是我们三分之一的生命。 这1/3的时间都在做不愿做的事情,得多残酷啊。
确实,首先是得解决温饱,但若一味只想解决温饱,失去的空间远大于眼前有限的物质给予。
比如,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也都明白,在不同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收获曲线大相径庭。
比如,能力沉淀。随着时间增加,是可以将自己磨炼的更为光亮,还是在一复一日的重复动作中消磨动力。
比如,能给予你的资源。有些地方,带来的好处并非短时间或肉眼可见,包括成长环境、提升机会、团队实力等 隐形所得。当然,有些地方能给你的所谓“资源 ”不过就是工资,以及一眼就能看到的天花板。
我们确实需要工资,但不能迷恋工资。理想的局面是能站在金钱堆上,踮起脚触碰到更广的空间。
若索性就抱着“反正我就是拿钱做事”之心,倒也算踏实。可纠结在于:大部分人既囿于技能发展的界限,偏偏又无法浇灭挣脱的念头。像虫子一样被绑着,在狭小的间隙里扭来扭曲。
哀莫大于贼心不死。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写到:
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这辈子1/3的时间,不仅是你赚钱的场所,更是你技能的修炼场。
图片来自网络在上一家公司的项目组中,有一位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姑且称他为老黄),入司后他负责800多台服务器的日常维护。这对原本只是手工打理十几台服务器的老黄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和机会。
经理也有意让他学习服务器批量管理的策略和脚本,以提高效率,只是他也并不上心,磨磨蹭蹭。
几个月后组里开始陆续来了新人。其中有个工作3年多的员工,花了几天拿出了一套系统运维方案及配套的脚本。而老黄在执行方案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的局面,口头禅就是“你这让我怎么做?”。
老黄在组内年龄最大,但不到两年,他就成了同岗位中的薪资最低的员工。
另外,职场中不时看到将一个工作经验用了10年、20年甚至更多的人,做了半辈子的综合行政工作,可能连Office都用不利索。
罗曼·罗兰说,“多数人二十或三十多岁已经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不断重复以前的自己 ”。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之后,你觉得这样的技能,又能值多少钱?
最终与“内心向往 ,行动迟缓 ”握手言和,给二十几岁时的技能盖上了时间封印戳。
2、为自己开拓赛道
生活既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是唯一答案。
有的人觉得,工作所需技能也就那么回事,一抬眼就看到路的尽头。一会儿又矫情抱怨被沦为生活的人质。
那为什么不多为自己开拓几条路呢?
被生活绑架,想挣扎又对眼前的日子产生了依赖。这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
治疗此症状,不妨考虑以下3点。
首先,抓到自己的爱好。
最常见的情况无外乎是:喜欢的事物一大把,真正的爱好却没几样。
去年7月,我在一个写作阅读平台看到一篇很不错的文章,顺便记住了作者。后来恰好同在某个群中才知道,他不过是个大二统计专业的学生,因为爱好写作开始在平台上码字。
之后,看着他的文章被越来越多知名平台转载、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尝试能力变现,而这不过短短几个月。
前一阵看到他回复的留言中有一条:“是啊,算是找到自己的爱好啦。”
喜欢不重要,去坚持做才重要。这样的人,抓住了爱好就像抓住了未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而不能用实际付出来衡量的热情,都只是过眼云烟。
其次,挖出擅长的事。
小时候学电子琴和钢琴时,有个小女孩真的是我们练琴圈里的学霸啊。不到5岁参加各种比赛,9岁就是全国电子琴的一等奖,后续简直就是移动的奖杯收割机。
在我吭哧吭哧考完钢琴10级的时候,人家已经是全国各大比赛、演奏会、电视台的常客了。
缘分使让初中我们成了同班同学,这才知道原来她对音乐没有什么兴趣。“那你怎么那么厉害?”“我也不知道,从小练琴就习惯了呗。”(听的我膝盖都快碎了一地)
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确实有天分这种东西。当然也有很多人将爱好深耕打磨,通过时间复利,沉淀为擅长之事。
无论哪一种,都是开拓新赛道的重量级武器。
最后,确保输出是有价值的。
哪怕初衷只是冲着钱。
当你所做的为他人所需时,后续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周鸿祎说,“没有用户价值,就没有商业价值。 ”与其一开始就盘算什么发展布局啊商业模式啊合作渠道啊,不如先让手中握有别人想要的筹码。
说白了就是能够“利他”。
你说你会胸口碎大石还特别牛逼,你说餐馆盘子你刷的特别干净,然并卵。并非带有歧视色彩,而是事实。
你的技能值多少钱,是看能力市场上的供需稀缺程度,而不是取决于你的自嗨感情。
3、值得投入的技能
二十几岁是最一无所有的时候,也是最富有的时候。在事业上的试错成本低到往后不可能再低。 这时候不多尝试,捕获各种可能性,那什么时候再做呢?
此时掌握一些可迁移能力,在未来无论往那个方向走都能看到希望。至少,日子也会多一点柔和的光彩。
01 学会和人打交道
比如表达交流、团队工作、换位思考等。单兵作战在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容易触碰到边界。即便你有再好的idea,凭借一己之力去实现的难度系数也是五星以上。
你需要向更多人表达自己,传递信息,以获取信赖和力量。 同时也让交往中的彼此都有舒适的空间。
02 学会和钱打交道
金钱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生病住院、结婚送礼、生养小孩、赡养老人……越是现实的问题,越需要用钱解决。
尝试投资理财,懂得现金流的规律,让钱成为可被驾驭的工具会使你的生活更加温情从容。
03 学会和自己打交道
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已经是标配。
第一份工作,主管曾在一次例会时说:“每个人都要学会管理。就算无人可管,你也要学会管理好你自己”。
至今印象深刻。
在二十几岁,或许开始感受到时间所带来的溢价空间以及复利效应。学会利用它将给你带来惊喜。
这是个急于证明自己的阶段,学会让小情绪少一些作祟,少和自己较劲。李笑来说,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善待你发好奇心。“包罗万象的好奇心,很可能是一切好运的基础。”实际上,很多人死于好奇心熄灭的那一刻。
最 后
能力是个硬通货,自然也存在通货膨胀。若时间过去了技能依然停留原地,贬值出现的情况不说是大概率,而是100%会发生的。
查理·芒格在《我所知道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演讲中,有这么一段:
“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
世界上本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技能,如果有,重点也是在“劳”而非“逸”。
如果看到这篇的你,已经过了王小波笔下的“黄金时代”,也不必介怀。
电影《返老还童》中,本杰明最后留给女儿的话有几句我很喜欢。分享给你们。
只要是有意义的事,再晚去做都是有意义的。
做你想做的人,这件事,没有时间限制。
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都可以开始。
你能从现在开始改变,也可以一成不变。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