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梅无影
1
最近,又在简书里看到了不少让我沉浸进去的文章。这让我不由得时常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个人的文章感兴趣,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翻了一篇又一篇?
曾看到一些文章拆解方法里提到,当自己在不由自主地转发某些文章时,要试着跳出来多加体察,进而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转发。
同样,在这里,通过反思自己喜欢看的文章类型,我希望能找出这类文章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进而来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能写出类似的文章,又该如何去写。
2
昨天,对几位新朋友的文章进行了地毯式的挖掘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并写了篇随感——《怎么会粉上你?》。
是啊,怎么会迷上你,我悄悄地问我自己。
我不是一个随意加粉丝的人。我希望自己关注列表里的每一个人,我起码都读过他或她的几篇文章;我希望一看到那个名字,我就能知道他/她是谁。
如果没有读过一个人的文字,那么,哪怕他/她先粉了我,我一般也宁肯那个名字就躺在那里,等有时间了再去看,再去决定加上还是暂缓。
对于我这样一个吝于多加关注的人,为什么会加这么一个关注?我问自己。
3
那篇短文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鸣,当然也有些朋友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一位朋友的认真留言,让我意识到,自己写的时候也许只侧重了“文贵有真情实感”这一方面,让朋友误会我轻视专业性、实用性的文章。我不能不认真回复,希望能表述得更清楚明了些。
我发现自己还是看真正表达自我、袒露心声的文章比较多,那怕这文章会不是很精美,甚至偶尔会有一些小毛病。
言为心声,因为真实,所以会有共鸣。
当然,一些专业性的教程类文章也很好,很有用处。但从个人的写作历程方面来说,我觉得很多人之所以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笔,在那一刻他/她肯定首先是为了表达自我。
只要不涉及隐私,无害于他人,又何必隐藏起来?
4
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事儿——谁人不是如此呢?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故事里读出不同的东西来。你能说这些故事、这些文章就没有意义么?以人为鉴的意义,不正在于此么?
有“情”与有“物”(言之有物),是写作的两个不同的方向,但二者并不矛盾。一个人通过书写心意获得内心的宁静后,才更容易找到自己所要深耕的方向。而所谓从读者出发、为读者考虑,当在此时。
先自嗨,还是先利他?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有困惑、也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去年岁末,楚桥先生在《谈写作》专题《纸上电台》栏目做了一次分享,对我也很有启发。对那次分享,我也作了记录与思考,现把相应的文章附在下面。
其实,我一直在心里为自己的自嗨找理由。想清楚了这只是个人写作历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我心释然。
【无影原创。如需转载,敬请联系。】
自嗨,还是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