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作者: 小瓶盖一樊登小读者苏州分会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23:07 被阅读0次

    我是小瓶盖,樊登小读者苏州负责人

    唐太宗李世民曰

    以史为鉴,可以知新替。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今天的作者微课分享,就是一本可以既知道历史又能知道人物的一本书籍

    ——《甲骨文学校》

    后半部分Q&A环节,作者也回答了家长一些有关如何读历史的问题,受益匪浅,一起来看看吧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爱心树的读者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感谢各位在周五晚上抽时间,和我们一起分享幻想,冒险,历史知识的儿童文学《甲骨文学校》,我是今天分享的主持人爱心树童书的编辑李浩。

    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至少具有3600年的历史,2017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关于文字诞生,最著名的传说就是仓颉造字,说的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从天地万物的形态中受到启发,创造的文字,这文字一产生,天空下起了雨,鬼怪都在夜里哭泣,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个故事说明了文字对于文明传播的巨大作用。

    一听到学校呢,很多即将放假的孩子说不定会皱眉头——哎呀,刚想痛快玩几天,难不成要被送进学文字的补习班吧?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想进我们这个与众不同的《甲骨文学校》,首先得穿越回中国小时候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殷在哪里呢?它是中国上古三代夏商周时期的商朝迁都的地方,在今天的河南安阳。

    当时呢,商王盘庚迁都于此,他的后代五丁继承以后勤勉治国,实现了国家的中心,这些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都有记载,而我们的甲骨文学校。就是在参考了史记,左传,山海经等古籍,以及参考当下最新考古发现的基础上,专门为青少年读者创造的幻想儿童文学。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日报首席记者黄佳老师,黄老师从事历史类非虚构写作十多年,善于发掘细节,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他是一名记者,是历史的拾荒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相信可以找到一条道路。让孩子爱上历史,爱上阅读。

    下面有请黄老师带来的分享

    亲爱的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能在这个周五的晚上来听我的分享。今天,我们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坐上时光机,穿越到3000年前去看一看中国小时候的样子,并且,我们要探讨一个话题,怎么讲历史孩子才爱听?

    一、为什么好多历史读物孩子不爱看

    1、 叙述陈词滥调,人物脸谱化,历史小故事没有前因后果与大历史脉络割裂。

    哈哈哈哈,脸谱化

    为什么好多历史读物小朋友们都不爱看呢,我相信很多的老师,爸爸妈妈都会有这么样跟我一样的一个苦恼!

    因为我本身呢,是从事历史类,非虚构写作的。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在报纸上给大人写历史故事的。

    所以,我特别喜欢读历史。然后我也想希望我的孩子呢,跟我一样体会到历史带给人们的乐趣。

    我会跟他分享一些历史故事啊,然后讨论一些历史人物啊,所以,我就给我的儿子买了很多针对儿童的这种历史读物。可是我发现他对这些历史读物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然后我就问我儿子,为什么你不愿意看这些给小朋友写的历史书?

    学历史都太无聊了,离我们小孩儿生活太远了,我为什么要知道,三皇五帝是谁?我为什么要知道,谁打败了谁,谁又当皇帝了?跟我完全没关系呀!

    我听了,我觉着小朋友说的也有道理,所以我就把给他买的这些儿童读物自己看了一遍,然后看完了以后,我挺震惊的!!!

    为什么用震惊这两个词呢,因为我小时候读的这个历史书呢,基本上就是这个脉络,下面我发几张图,我想所有的跟我一样长大的爸爸妈妈和老师们看完以后都会会心一笑,这几张图呢,太熟悉了。

    盘古开天地图

    女娲补天图

    几乎是所有的,关于给儿童写的历史读物,基本上都会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尧舜禅让等开篇,要不然就是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些这种角度来说。我们从小就是看着这种历史书长大的。

    30多年以后,等我长成大人以后,我在给我儿子推荐这种给小孩来读的历史书以后,发现大框架还是这些,基本上没有变,特别的陈词滥调,而且,这些书里面的人物都特别的脸谱化,要不然就是白脸大奸臣啊,要不然就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反正他们没有神态。

    没有什么个人的喜怒哀乐在里面。所以我就开始有一点同意小朋友的说法了,现在给小朋友的历史读物呢,确实是比较枯燥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我们所有的历史书里面都会有一章就叫做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图

    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

    盘庚迁殷,咱们大家都耳熟能详,这是一个发生在商朝的故事,就是说商王盘庚,在商朝中后期的时候,把这个首都迁到了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

    他迁都的时候呢,大家都不愿意,就是死拽着不愿意去,然后他力排众议,就迁到了殷。我小的时候,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疑问——好好的为什么要迁都呢?搬来搬去,而且迁了都,对这个国家到底有什么影响呢?就搬次家而已嘛,我们谁长这么大没搬过几次家呢?

    但是,这些给小孩的历史读物,里面就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就往这儿一摆,盘庚顺利的搬完家,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很多小读者,也不会去深究,那他们觉得这个事跟我离得非常非常远,就是别人搬家嘛!

    但是我在长大以后,重读历史的时候我就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并不是简单的搬家的这么一个事件,他背后有非常深层次的原因——

    其他朝代,都是父死子继的,大家都知道,就是父亲死了以后呢,儿子顶上当皇帝。

    盘庚,之所以要搬家呢,是因为商代,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传位方式,是兄终弟及。

    什么叫做兄终弟及呢,就是说大哥死了,二弟上,二弟死了,三弟上,家里如果有十个兄弟,那就要等十弟大王死了以后才能往下一代来传,那再传的时候是传给大哥的儿子呢?还是传给十弟的儿子呢?就不好说了!

    给大哥的儿子,十弟的儿子不高兴,所以呢,这个兄终弟及的传递方式,会非常混乱,造成了传到商朝中期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个九世之乱,其实就是这些兄弟,侄子之间呢,打成一锅粥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治危机!差一点儿就是商代灭国了!这个盘庚呢,就是在九世之乱后,变成了商王的这么一个国君。

    盘庚之所以要力排众议,要迁殷,就是要从这个旧有的国都,把这些政治势力都割除掉,然后重新开张,重新打一片新天地!在新都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所以呢,这个对于商朝的中心,或者说复兴非常重要,那一般的历史读物呢,肯定不会涉及到这么深入的这一个逻辑,他就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但是历史是一步一步发展出来的,他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有逻辑的啊,你缺了中间哪一环,可能看起来都会觉得没头没脑,但是我们固有的儿童历史读物呢,往往不会给小朋友们说的这么深入。

    2、有的就是史书白话翻译,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梳理,它和小朋友的生活是割裂的。

    以下图为例

    周文王的例子,直接将史记的白话文翻译

    在我看来呢,对于小朋友而言,这样的处理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因为它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来把这个故事梳理,而是生搬硬套就把他从史书上搬下来了!跟小朋友的生活是割裂的。

    第二,他也没有从这个历史故事揭示一些文化内涵,来给小朋友解读。所以,小朋友看完这个故事,看完也就看完了,可能就多记住一个周人的始祖是“弃”,怎么也扔不掉,这就完了。但是这弃代表着是什么呢?他不知道。那一会,我在《甲骨文学校》当中呢,我也涉及到这两个故事,待会,我会给大家讲一讲,如何来讲述这两个故事的。

    3,这类历史书的弊端

    刚才我说了一些我对于现在儿童历史读物的不太满意的地方,可能大家会觉得,这类历史书,小朋友不爱看,但是它也没有什么危害!其实我觉得是有的,如果小朋友觉得这个书不好看,不看就不看了,其实倒没有什么。但是有的比较乖的孩子呢,他捏着鼻子看完以后呢,他会形成一个印象,这个历史,就是这么枯燥无聊的。现在迫于爸爸妈妈的压力,我捏着鼻子看完了,等我长大以后,有了自主权,我是绝对不会看历史的。

    《左传》:“晋侯将食,张(胀),如厕,陷而卒。”

    我在给小朋友分享《甲骨文学校》的时候,每次都会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国王掉进茅坑里淹死了!

    怎么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八卦,很无厘头?说的是,春秋时期呢,晋景公在春天的时候,他要品尝新打下来的麦子,突然觉得自己的肚子有点发胀,得赶紧上厕所。然后他奔进厕所以后啊,一个钟头也没出来。结果,这个随从就纳闷,这个大王怎么回事啊?炸胆子进去一看,结果发现晋景公已经掉到茅坑里面淹死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的无厘头啊,但他却是记录在我们的古代典籍《左传》里面的。

    那我当时就跟小朋友们分享,我说:咱们哈哈一笑完了以后,但这个历史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透露出什么历史信息呢?小朋友们都觉着有一点摸不着头脑,有的孩子就说这个大王太不小心了吧,然后他自理能力太差了吧?

    其实,这透露出一个什么信息呢?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2000多年以前,春秋时期人们使用的这个厕所是非常简陋的,而且呢,你即便是一个贵族,他也必须上这种非常简陋的厕所啊,有的时候还会危及生命。

    所有小朋友都反应,我讲的这个故事好像跟他们以前听的那些历史故事不太一样,以前的历史故事呢,都非常高大上啊,谁当大王啦,谁打仗赢了。要不然就是孔子啊,孟子啊,这些圣人,他们的道德操行啊。从来没有说过啊,孔子,孟子也会上厕所啊,这些历史人物也会有这个七情六欲,衣食住行。

    其实呢,我觉得这是和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历史比较狭隘的一种看法有关!我们中国固有的历史呢,都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啊,都是政治史居多,然后关于生活史文化史,比如古人是怎么吃饭,睡觉,这种衣食住行的,很琐碎的这些事情。还有普通人的一些生活,好像琢磨不多。但是呢,在比较前沿的历史学当中,社会生活史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很多普通人关心的一个部分。

    所以呢,我就灵机一动,问我儿子,如果把你打回到这个历史当中去,让你跟古人一起吃,一起喝,一起玩,一起上学,一起冒险,你会不会觉得这个历史就有意思一点儿了呢,他就觉着,这个提法很新奇呀,他说,行啊,那我怎么才能穿越回古代呢,于是呢,就有了这本书《甲骨文学校》。

    二、进入《甲骨文学校》的神奇世界

    1、《甲骨文学校》的故事梗概

    我简单的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甲骨文学校》,里面有三个主人公:一个,是五年级的小学生悠悠啊,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学渣,上学呢,马马虎虎,上课经常走神,可是呢,他鬼点子非常多,而且非常的有正义感,所以在整个的穿越过程当中呢,很多次都是他救了小朋友们。

    悠悠的同桌,学霸田田,是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恨之入骨的“别人家的孩子”,估计每一个小朋友生活当中都有这么一个别人家孩子。爸爸妈妈老说,你看别人家谁谁谁啊,这个门功课考100啊,又会弹琴,又会唱歌,什么都是别人家的。榜样田田呢,就是这样一个女同学。她呢,是班里面的班长,而且非常的爱读书,有很丰富的历史知识,是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宠儿,然后在整个儿的穿越过程中,田田是担任着这个菜鸟三人组的智慧担当的这么一个角色。

    悠悠的六岁的妹妹小布丁,是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她伶牙俐齿,经常学着妈妈的样子来数落哥哥,而且呢,他还学会了妈妈的独家秘笈——狮吼功,我每次跟小朋友们分享狮吼功的时候,大家都会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妈妈都会这个狮吼功,当小朋友们不好好学习的时候,赖床不起床的时候,妈妈就会施展狮吼功,把大家给哈~~~起来!小布丁呢,也学会了妈妈的狮吼功,而且,她比妈妈还厉害啊,在关键时刻呢,大喝一声能把这个3000年前的殷商的坏蛋都震晕。

    小布丁和悠悠的爸爸呢,是一个古玩爱好者,他经常去这个古玩摊,老是淘这些奇奇怪怪的假古董。

    有一天呢,他鬼使神差地逃到了一个殷商甲骨残片。结果,这块殷商甲骨残片不但是真的,而且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带领这个悠悠田田和小布丁一下子穿越到了3000年前的殷商时代,经历了一番冒险。我们殷商时期的这些历史故事,还有衣食住行,就随着故事的推进呢,一步一步的展开了。

    2、人神共处的时代

    为什么说这个殷商时期是人神共处的时代呢,因为3000年前啊,商朝人是非常非常迷信的,他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上天制造的,安排好的,所以他们花了大量的精力来做祭祀!!

    而且呢,在他们的眼中呢,万事万物都是有灵的,我们古代的一个典籍《山海经》啊,就是诞生于这个3000年以前的人神共处的时代,我们三个小主人公呢,很走运啊,一穿越到3000年前就看到了当时的一年一度的大集市。

    在集市上,这张图的右下角,有几个小朋友在围着这个桌子,天上飞着一个小动物,这个小动物是什么呢? 就是下图——耳鼠,长着两只大耳朵的耳鼠,是山海经当中的一个神奇动物,据说一拽它的耳朵,它就能像小风筝一样满天飞,他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一个小宠物。

    这幅图的左下角呢,这个摊位上围着很多老年人。有什么东西这么吸引老年人呢??

    这三个小主人公走过去发现啊,他们是在买小乌龟。但是这个小乌龟呀,和一般的乌龟不一样,它的名字叫做玄龟,他长着鸡的脑袋和毒蛇的尾巴,这也是山海经当中的一个神奇动物,据说呢,山海经里面记载玄龟的叫声,非常刺耳,就像锯木头的声音,所以呢,玄龟有一个独特的功效,就是可以防止耳聋。那我就想这个。他可以带上玄龟,就等于带上了一副助听器吧,所以呢,老年人都特别喜欢,都一直都围着这个摊位在选自己的玄龟。

    这个画面的右上角呢,有一个中年人牵着一个东西啊,是狗么,也不是,是长着两个脑袋的猪,这个两个脑袋的猪头怪呢,它的名字叫做屏蓬,他也是山海经当中的一个神奇动物。

    画面正中央一个鱼缸里面1坐着一个正在哭泣的姑娘啊,我发现我们的小朋友都特别的有想象力,每次我跟大家分享的时候,我说你们猜猜这个姑娘在干什么,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他是一个美人鱼。

    他就是一条美人鱼,一说起美人鱼呢,我们都会想起。安徒生童话里面海的女儿,那个非常可怜的小美人鱼。其实呢,在我们中国古代神话当中,也就是山海经啊,还有很多古代典籍当中这种人身鱼尾或者是鱼头人身的这样的形象出现。不过,他的名字并不统一,有的时候叫做鲮鱼,有的时候叫氐国人。

    大家一看到古本山海经里面这个中国美人鱼的形象,可能有点失望啊,一点儿也不美,而且很滑稽的,这个样子,很多人说这个美人鱼可能是娃娃鱼,有可能!

    然后我书中的这个美人鱼呢,我用的名字叫做鲛人,因为中国美人鱼呢,有一个特殊的功效,据说她哭的时候眼泪可以变成珍珠,然后用她织出来的衣服呢,入水不湿。而且鲛人皮肉点灯,可以作为长明灯啊,千年不灭,还有一种传说就是,秦始皇陵里面点的那个灯就是鲛人的皮肉来做的,所以呢,我们故事当中的美人鱼呢,就是鲛人。

    其实美人鱼的形象呢,不单是中国古代有啊,西方古代也有。包括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他也是根据西方古代传说来的。这个在古希腊传说当中,美人鱼海妖塞壬经常会坐在岸边礁石上唱歌,她的歌声非常非常美丽,过往的船只听到她的歌声呢,就会意乱情迷,然后把这个船开到礁石上撞得粉碎,这是古希腊传说当中美人鱼的形象。那我每次讲到这儿,我都会让小朋友们来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形象很眼熟呢?

    然后我就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的非常的有观察能力,而且有想象能力,每一次讲座都会有小朋友毫不犹豫的说,这不就是星巴克吗??对了,星巴克的这个商标,它的来源就是海妖塞壬。其实呢,我是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能告诉大家,这个历史神话,还有这些流传的传统形象,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只是,可能没有这个背景知识,就忽略过去了,如果我们多学一点儿历史呢,可能会发现很多很多的生活当中的乐趣。

    甲骨文学校当中涉及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神奇动物呢,就是生活在这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和这个商人共处在一个舞台当中,因为商朝是神话色彩比较重的一个朝代。很多小朋友会说,这些神奇动物灭绝了,可能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吧,可能是因为环境污染吧。

    那如果我们来珍惜环境,爱护地球,可能就会减缓这些神奇生物灭绝的时间。所以,通过这个故事呢,可能还会启发到他们,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山海经,其实包揽了我们中国人几乎所有的想象力,我们平时说的,比如。夸父追日啊,精卫填海呀,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些神话,都是发生在山海经当中。可是如果。我们的大朋友小朋友呢,你要是看一看山海经原文,会发现,哎呀,真的非常的枯燥啊,然后这个故事非常的简略呀,好像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有意思。

    所以,我就再把《山海经》当中这些神奇动物呢,把它们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啊,给他们编成了这个故事!

    写在了我的故事当中,然后让它活生生的站在了这个小读者面前,有很多很多的小读者读完《甲骨文学校》,都会说,让爸爸妈妈给他买一本山海经来读一读。我觉得启发一个孩子对历史,对神话,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是比让他知道,告诉他很多年代呀,很多人物名字都更加重要的一个事情。

    3、一个商朝的小伙伴

    在这次穿越到殷商的旅程当中呢,这三个小主人公不单单看到了很多神奇动物,而且还结交了一个商朝小朋友,这个商朝小朋友的名字就叫做弃,就是我们刚才在分享开头说到的那个弃。当然,我是借用了他的名字。而他并不是周人的始祖啊,只是用了一下他的名字。

    三个小主人公呢,就问这个“弃”:哎呀,你怎么叫这么奇怪的名字啊?这个在我们的国家,弃不是什么好词儿,就是被爸爸妈妈扔掉的孩子。才叫做弃儿呢!!

    然后这个商朝小朋友呢,听到这个话,那有一点黯然神伤啊,他说,对呀,我就是被爸爸妈妈扔掉的那个。小朋友啊,因为这个涉及到殷商时期的一个陋习,就是在3000年前呢,当时的人不懂得避孕了,也不会流产,所以呢,怀孕以后呢,都一定要生下来。但是限于家里的物质条件不丰富,没有那么多食物,所以很多小婴儿。刚一落地就被扔掉了,或者呢,被杀死了,这是一个非常黑暗的习俗呢。

    弃字

    这个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它非常非常的写实,其实通过甲骨文当中的两个弃字,大家可以看到是一个刚生下来的大脑袋小宝宝,生下来身上还带着血,还没有被清洗干净,就被父母或者家人,扔到了一个大簸箕里面,下面还有两只手,把这个装有小婴儿的簸箕呢,端走了,或者是杀死了。或者呢,就是扔到了这个森林当中。

    弃字

    弃字呢,还有这样的一个写法,左上面呢,是一个女人的女,这个女人呢,刚生下一个小孩儿啊,小宝宝还头朝下的时候,就被右边拿着大棒子的这只邪恶的手呢,就给打死了。我们刚才讲到周人始祖这个弃,其实这个名字,这个字就反映了当时的黑暗习俗,当然我们现在听起来呢,觉得毛骨悚然。但是在3000年前,在我们文明刚刚萌芽的这个阶段呢,这样残忍的事情呢,其实是随处都发生的。

    4、殷商人怎么吃饭

    三个小朋友,在殷商小朋友弃儿家,听了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身世故事后。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弃儿说,你们大老远跑过来,是不是有点饿了呀?那我们吃一点东西吧。

    三个小朋友们还说,那我们先坐下吧,可是他们发现,这个商朝人的家里居然没有椅子,我们怎么坐呢?

    甲骨文,坐

    商朝人坐在哪儿呢?从这个插图就会发现,他们每个人屁股底下有个垫儿,他们像日本人一样跪坐。

    其实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采取这种跪坐的方式的,这是通过甲骨文这“坐”字,我们可以非常形象的看出这样的坐姿,大家可以看到他这个人呢,坐在一个席子上,这个形象和妇好墓出土的这个小玉人儿,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妇好墓的小人

    其实直到唐宋时期,椅子从西域传到中国以后,大家发现好像用屁股坐更舒服一点儿,中国人才慢慢的放弃了这种跪坐的姿势,然后采用椅子,在很长一段时间呢,我们都是跪坐的,而且啊,中国人认为跪坐,保持一种端正的姿态,这样才是有礼貌的,这个跪坐的方式呢,一直由我们的邻邦日本保持下来了。到现在,他们还是保持着跪坐的方式,虽然我们已经不用跪坐了,但是很多的文化信息呢,通过这个汉语的用语呢,流传下来了,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席位呀,主席呀,都是因为当年跪坐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脚底下都要垫一个席子。

    三个小朋友,坐好了以后就说,那我们吃点什么呢?商朝有什么好吃的呢?最小的小妹妹呢,出口就说我要吃麦当劳。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很可笑啊,3000年前怎么可能有麦当劳呢?他哥哥就说,你不要把我们的身份暴露了。然后,他跟弃儿说,你跟我们随便做点儿什么吧,做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吧。

    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在商朝呢,并没有西红柿!作为我们的智慧担当,学霸田田就小声地对悠悠和小布丁说,你们这个历史知识太贫乏了,西红柿呢,是明朝的时候才从南美传到中国的。而且最早呢,中国人是不吃西红柿的,他们认为西红柿有毒,所以呢,把它当成一种观赏植物,直到清朝的时候,中国人才开始吃西红柿,所以,如果你特别爱吃西红柿炒鸡蛋呢,只能穿越到清朝以后。

    连西红柿也没有啊,那你们商朝人吃什么呢?这个弃儿就说我们吃黍,小朋友说,黍是什么呀?弃儿也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就说,我做出来你们尝尝就知道了。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有以下字样的蔬菜水果呢,都是外来的,比如胡萝卜,还有西瓜,番薯,还有我们说的西葫芦,西兰花,这些都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外来的。那我们中国固有的本土生产的蔬菜水果都有哪些呢?就有白菜呀,韭菜呀,《诗经》当中的投桃报李这样的一个成语,就可以知道,至少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国人是可以吃到桃子和李子的。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上图甲骨文的“黍”字,非常非常的形象,是一个秧苗,上面有很多小颗粒。

    其实黍呢,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小米。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小米植物的图片,几乎跟这个甲骨文是一模一样的。

    那通过这个甲骨文的文字,我们就知道,中国在3000多年以前的主食,很多地方是吃小米的。

    那许多小读者读完这一章以后,一下子记住了——原来西红柿是那么晚才传入中国的呀,原来中国古人是吃小米的呀,所以,这些看起来比较枯燥的历史知识,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是用一种非常轻松的日常的一种方式来记住的。

    5、殷商真有学校吗?

    如果说一个从来没有学过的人,是很难刻出这么完整这么美的文字的,所以推断呢,这个殷商时期是绝对是有学校的。

    我的这本书,名字叫做《甲骨文学校》,问题来了,很多小读者就问,3000年前真的有学校吗?是不是作者编的呢?当然不是啦,其实在3000年前的商朝,真的是有这样的学校的。在考古发现很多殷商的卜辞当中呢,都会记载,当时殷商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学校了,在甲骨文当中呢,还会出现这个贵族子弟每天上学前来占卜天气情况的卜辞,非常有意思,那这个商朝的学校到底学什么内容呢,我们现在的甲骨文当中没有系统的记载,不过很多考古学家在这些用过的占卜过的龟甲兽骨的背面,发现除了很多成熟的工整的甲骨文之外,还有一些歪歪扭扭的不太成文字的刻字。那考古学家就认为他很可能是初学者作为练习册来使用的,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个学生呢,是在这个使用过的龟甲空白处,当练习本来刻字。

    所以这个甲骨文呢,是一种形态非常成熟的一种文字,而且大家如果看到甲骨,就会发现他们这个形态非常的优美。

    6、甲骨文里都写了什么内容?

    这些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通常都是商人占卜的记录,做什么事都要占卜,他们在祭祀啊,打仗啊,打猎之前都要进行占卜,而且生育,得病,做梦,盖房子,碰到一些奇异的天象,都要问卜吉凶。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Q&A

    爸妈的历史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如何指导孩子进行历史事件的思辨?

    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个问题,爸爸妈妈的历史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可能很难形成一个比较立体的,或者是比较有自己见解的历史价值观。

    那有的时候呢,如果我们针对一个单一历史事件来讨论,家长的确是需要做一些功课的。

    我觉得不可取的方式,就是找一本书,然后呢,给孩子就这样照本宣科,陈词滥调,这样一讲,可能孩子们会觉得,这个事情其实父母也不是很清楚。

    因为你在讲的过程当中,会有很多漏洞,所以,他听着也是兴味索然,所以,我们希望孩子多读书,多丰富自己的同时,我们家长也要跟上。

    所以,如果你要是想让孩子对一些历史事件有探讨,之前还是要做一些功课的,比如,我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碰到。不同的历史题材的选题,那我也可能之前是完全不知道这个背景的,那都是从头学起的。我推荐大家看一些给大人写的历史读物,非虚构的社科书,其实水平是非常高的。我一直认为这个中国的非虚构写作的水平,是比虚构写作要高很多的,爸爸妈妈们。先丰富自己,然后才能把这个知识传递给孩子。

    几岁开始和孩子讲历史比较合适?

    几岁开始可以给孩子讲历史呢?其实我觉得这是因人而异的。

    首先,我们爸爸妈妈不要太心急,因为就有的小朋友心智成长来说,他可能连时间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今天,明天,昨天还分不清楚的时候,那我觉着就不用着急来讲历史啊,就是把他当成故事讲就好了。

    我觉得应该是上小学以后吧,他会分清楚这个过去和现在,而且他会主动的,想去了解的时候,我们再适时的跟上。还是要以孩子的需求为主,而不是我们单一的一厢情愿的来灌输给他。

    讲历史是先知道大框架?然后再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填充细节?丰富细节?

    讲历史,事先知道大框架,然后再慢慢的往里填充细节,丰富细节,是不是这样呢?

    那我很同意这个说法,因为现在呢,很多给孩子的历史读物,往往就是流于具体的故事,就是彼此之间没有一些逻辑的联系。

    但是我认为,这历史的魅力所在,就是因为他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你只有弄清楚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前因后果,才能知道这个单一事件,或者单个人,在大历史当中的位置,然后才能体会到它的一些乐趣。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的不是学历史专业的这个普通读者而言呢,要搞清楚这个历史的大脉络,大框架呢,是挺难的。要把这个大脉络深入浅出的讲给我们的孩子们,那更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那我在给我儿子讲历史,当中也会发生这样的困惑,怎么能让他先建构起对一个历史脉络的掌握呢?我发现,有一个公众微信号,叫做——混子哥说历史,好像最近还出书呢,叫做《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我觉得他非常有意思,他用漫画的一种方式,把这个朝代历史给理顺了,我儿子看完了以后,好像知道历史是怎么回事,让他知道大框架以后才会有兴趣来体会里面的细节。

    【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怎么能让历史变得有趣而不枯燥呢?

    其实,我从来没觉得历史是枯燥的,为什么很多普通读者会觉得历史很枯燥呢,这是和我们粗暴的讲述方式分不开的,因为我们的学科当中学历史,是背年代,背时间,地点,人物等等这样一个非常枯燥的学科。

    但是历史你只要离近了看。看着越细,才能觉得他越有趣,这些历史里干巴巴的历史人物,他的人物性格呀,他在历史事件当中的角色啊,还有他的抉择,都出现了。

    家长讲历史故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啊?我觉得,主要是不要脸谱化历史人物!!

    因为你脸谱化历史人物后呢,这个人的魅力就全没有了,他好像就不是一个活人,就是没有他的优缺点,也没有他的七情六欲,那小朋友一下子就对这个历史和你讲的东西就失去兴趣了。

    所以,我们家长还是需要做一些功课,把这个历史人物的处境,还有他的各方面的评价都提供给孩子,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形成他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读历史总是记不住时间和朝代,地点怎么办,有没有好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去死记那些时间,地点,人物呢?

    因为你现在只要百度一下啊,比如,光绪多少年,立刻这个信息就出来了,比你记得清楚的多。

    重要的并不是记住时间,地点,而是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不要把历史作为一个比谁记得牢的这样一个无聊的一个学科,让他轻松起来,细节丰富起来,让大家在非常愉快的一种心情当中来体会历史的魅力。

    历史人物总有几面性,讲述历史怎么避免以偏概全,给孩子的历史要全面吗?

    我觉得这个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曾经听过一个家长在给她孩子分享历史故事的时候,就说有一个将军,在跟对方两边对垒的时候,他们的城市城池呢,被对方的敌军给围困了,困了好几十天,然后全城的人都饿死了,但是他坚持不投降,最后他赢了,然后。他问孩子这个将军,是应该提出表扬呢,还是提出批评呢?

    他的结论是,这个宁让天下人负我,不得我负天下人,这个全城的人都饿死了,没关系,只要我完成任务就行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狭隘,而且非常不健康的历史观。

    我们在给孩子讲述历史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种代入的情景剧,我总是希望你把他带入到历史人物当中,让他设身处地的来去做抉择——你是为了保全自己,而牺牲别人,还是为了保全大家,而宁可来牺牲自己?

    那这样的抉择对于一个小朋友而言,它是建立了一个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社会之间的一个关系,一个健康的价值观。

    那我们可能日常生活当中,不会碰到这么极端的例子,但是如果从小就把这种自私自利的一个价值观输入给他,那他在成长过程当中很难不变成一个非常狭隘,非常自私的这样一个人,所以呢,读历史,最主要是要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从我们悠久的灿烂的历史当中呢,吸收很多我们古人的智慧,然后来建构我们现在的生活和社会。

    好啦,跟大家分享了《甲骨文学校》的创作初衷,还有当中的一些故事,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让我们兴趣盎然的,完全不功利的把历史当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来跟孩子们分享。

    论语有一句话说特别好,叫告诸往而知来者。只有知道过去,才能清楚未来,只有了解我们的历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我们当下时代的脉动,让孩子们在快乐阅读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让看似遥远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我想,这也是《甲骨文学校》的价值所在吧。

    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樊登会员微课第3期】历史究竟应该怎样去学、去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kg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