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健康大数据的报道,报道结果表明中国人目前正面临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恶性肿瘤、肥胖症等疾病的高发期,并且发病的年龄正趋于年轻化。
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表明七成人有过劳死的危险,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肥胖人口将达到3.25亿,未来20年将会增长一倍,腰围只要增长一英寸(2.54厘米),血管就会增长4英里,患癌风险高8倍!美国《保健事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数据表明,造成目前这些疾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不健康引起的肥胖,以及工作、生活不规律导致的“过劳死”两大方面。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解决这两大问题刻不容缓。学过《扁鹊见蔡桓公》的同学都知道,健康问题没有后悔药,讳疾忌医更是要不得,提前预防、调整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中国医疗数据表明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死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通疾病的误诊率高达27%左右;重大疾病的误诊率高达40%左右。所以不要等到进了医院再悔恨当初没有好好地注意身体,真到那个时候,做什么都于事无补。
英国研究证实:有85%的药品是无效的,对病人最好的措施就是尽量减少医疗干预。
美国研究证实:高度发达的现代医学体系与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关系。
美国研究证实:有30%---40%的手术根本不需要做!
美国研究证实:与美国人健康寿命相关的因素中,只有10%跟医疗相关!导致美国人健康寿命延长30年中,有25年与医学没有关系。
那么如何调整亚健康的状态,排除埋藏在我们身体里的健康隐患,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美国,有位叫汤姆·拉思的作家,他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超级人气畅销作家,著名的《纽约时报》销量冠军《你的桶子有多满》、《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吃饭、运动和睡眠》等都来自他的手笔。这些还不足为奇,更让人感到震惊的是汤姆·拉思在16岁的时候就被诊断出癌症,并导致左眼失明,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和病魔做斗争。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够坚持到现在还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仅是活下去的勇气,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出了一套能够让自己每天能量满满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科学方法,这套方法不仅让他把每天都过得有意义,取得成就,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身体素质,保持了健康,获得了幸福的人生。汤姆·拉思把这套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叫《你充满电了吗?》

这套科学方法一共包含了三个步骤:
一、意义:做有益于他人的事
二、互动:创造更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时刻
三、能量:做能够改善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的选择
掌握了这三步,就能让人们在每天的日子里充满能量,长期坚持下去就会让人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疗愈。下面,大概讲一下作者如何践行这三步的。
第一步:意义。
有意义的事是指有益他人的事,出发点在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身上。为什么要追求有意义?哈佛商学院的研究表明:进行有意义的工作是更能促使人们投入的一项举措。作者的团队也研究出来:如果人们把一天里的大多数时间花在做有意义的工作上,那么人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概率将增长百倍。相反,据科学表明,那些把追求个人幸福放在第一位的人往往有孤独和无力感。因此,追求意义才是人生的目标。而且,追求意义也是驱动人们做事情的内在动机,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让事情更容易成功。
追求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让工作成为目标而不是场所,也就是说不要把工作看做单纯的金钱交易,要当成有意义的目标,要寻找工作的意义:能给他人(包括家人)带来什么好处,找到了工作的意义,才会让工作变成大家更愿意为之奋斗的目标,人们才会从中获得成就和幸福感。
2、寻找比金钱更高的使命,为了金钱而工作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研究以及证明有意义的诱因(比如认同、关注、尊重和责任)要比金钱诱惑更有效。寻找意义就要在工作中避免攀比,还要把公司的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3、问问世界需要什么,想想周围的人最需要什么,然后找到这些需求和你的擅长以及兴趣重合的地方,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有了目标,如何有效的执行呢?作者告诉我们:
1、把梦想分解到每一天,每天花点时间在能够激励自己、给自己充电的活动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每天前进一小步,接近成功一大步。
2、每个月花点时间做志愿工作,既可以得到人生满足感,同时还有机会发现新的擅长领域和兴趣。
3、多接触正能量的人和事,远离负能量。道理很简单,远离那些不断带给你压力或沮丧的负能量,你就能为他人做更多有益的事情。
4、做好时间管理,忙碌不等于有用,要把时间花在做有用的事情上,因此忙之前要想好做事情的目的,不要忙活了半天,到最后连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都不知道。忙的同时,还要拒绝外界干扰,比如关闭手机通知,避免大量垃圾信息干扰,不要被电子通讯控制等等。
5、专注45分钟,休息15分钟,也就是说要劳逸结合,有规律的休息可以恢复精力和专注力,休息是为了更好地专注。
第二步:互动。
医学界证明,孤独症、自闭症存在过早死亡的高风险,因此交流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而这张大网是由无数个独立的互动、交流组成的,人们的每一次互动都会在网络里激起一片涟漪。让每次的互动都是正能量和有意义的,那么你的一生也将是充满正能量、有意义的人生。
要想做有意义的互动,需要完成以下几点:
1、从身边做起,用善意推断他人的行为,即便遇到明显的恶意,也要努力将情形向积极的方向扭转,生气不能解决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对他人就是善对自己。
2、80%的积极,积极的交流产生催产素,这种激素会让人感到愉悦,增加交流和信任的能力,而消极的交流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保证谈话的内容至少有80%是正能量的。
3、从小事做起,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出门之前和伴侣进行一次暖心的互动;在同事的办公桌边停下美言几句;和最好的朋友通个电话,这些个小小的一点一滴的善意行为,远比宏大的、抽象的目标来的实际,更能提升他人的幸福感。
4、为了人际关系休息一会儿,意思是不能一味的埋头苦干、各自为战,一定要留出时间来与他人交流,这是提高凝聚力的最好方法。
5、体验优先,和同事、朋友、家人...一起出去旅行,远比给他们买件礼物更令人难忘和快乐,因为这是一种体验的互动,这种经历创造的记忆和幸福感会持续多年。
6、不要独自飞翔,团结就是力量,时刻问自己给他人创造了什么,给予比接受更让人快乐,同时帮助他人发现自己的优势,真诚的赞美他人,让双方都获得能量,达到共赢。
第三步:能量。
讲到这里,你的能量已经充到了2/3,还差最后一格就满了,那就是健康,健康是第一位的,网上有句话说得简直太好了:健康是1,妻子、孩子、位子、票子、房子、车子……是0,0在多,1没有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作者把保持健康归结于三点:吃好、运动好、睡好。
首先,要吃好。坚持更容易做到的健康饮食,例如:远离油炸食品、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不必要的糖分、多吃蔬菜、用水果代替糖果、多喝水、茶叶和咖啡、少喝或不喝碳酸、甜味饮料......只有平时保证每一口都是健康的饮食,才会让你的身体状况出现净收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起到什么效果。
其次,要运动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从脚下开始。每天坚持走1万步,运动至少20分钟,工作中减少久坐的时间进行短暂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可以有效改善学习、提高专注。
最后,要睡好。充足的睡眠能够补充人体的能量,增强自身抵抗力,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不充足的睡眠不仅会降低身体免疫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和注意力。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要看电子类产品,把室温调低几度,保持昏暗的光线,降低噪音的干扰等等可以让睡眠质量更高。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给读者介绍了一个吃饭-运动-睡觉舒压法,用来减轻压力对人们工作和健康的影响,并推荐了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来指导读者进行自我充电,同时也让身边的人受益。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自己处在一个人生中的岔路口,迷茫地徘徊着,读完这本书仿佛一下子发现了路标,有了方向。《你充满电了吗?》既没有鸡血也没有鸡汤,而是用至简至易的21个方法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获得更美好生活的蓝图,这样的生活能够给身边的人、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