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遇到了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翻看了几眼那书,一下子爱上了它。短小精美的文字,是那样的发人深思。
看完第一卷,真有种幡然醒悟的感觉。虽然无法推翻自己之前的生活态度,但是越发明白,该怎样更加从容优雅的面对生活。陈继儒的文字,有着行云流水般的美,要从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必然要多次不断地问自己,读完文字后,心里反响最大的是哪些。于是找出一部分言语,成为我的生活向导。
处事原则:留一部分空白,给别人,给未来。
陈继儒说:“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上天要把灾祸降临到某个人身上,必定先用一点点的福分使得他骄傲起来,所以能不能避开灾祸,就要看他会不会享受这一点点福分。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并且能珍惜福气,这样才能再造福。虽然福祸相依,但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面对福气,真的有灾祸来了,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不知何时起,我就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毕生都要经历一些挫折与磨难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谁能够一帆风顺,不受一点坎坷。面对灾祸,我们要给自己留一些念想,相信这些灾祸的考验,是为了让我们迎来美好的幸福。
否极泰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福气不能享尽,同样情感兴致也不能一丝不留,全部抒发倾泻而出。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我们中国人,讲究含蓄委婉,说的就是有所保留,不全盘托出。一对男女表达爱意,“我爱死你了”直接而浅白,肉麻无味。“你是我的心,和我的生命一起跳动。”这样的抒发,含蓄巧妙,令人回味。
与朋友聚会聊天,不一定要促膝长谈,一些话语,点到为止,不要一次又一次地炒冷菜。时间差不多了,结束聚会,会给人戛然而止,余音绕梁的感觉。让人,不禁期待下次的相聚。
大学舍友,彭建宁常常在夜谈时,告诫我们,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要留有余地,否则会出丑难堪的。他的深思熟虑,现在看来与陈继儒不谋而合。陈继儒也强调有所保留,比如他说“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生活需要正紧,但是也需要糊涂。有时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之死,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再比如“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好处不能占尽,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美味不能独享,与人分享,味道才会更加浓厚。
修生养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世界诱惑太多,我们活得太累。陈继儒以他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人事如飞尘,可谓劳攘矣,惟静坐是小自在。”抛开一切杂念,让我们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养精蓄锐。只听见自己的呼吸,只感觉自己的心跳,忘记周围世界的一切,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真可谓是自由自在。
“人常想病时,则尘心便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我们想想自己生病时的情形,或者去医院看看躺在病床上的人儿,追求功名利物的心就会消减。除了健康,其它一切皆为零。我们最终都会死去,死去之后,什么都没有。为求永生,我们希望能够超脱,于是有人学道修身,希望死后能上天堂,来世能够投好胎。我认为,在有限的今生,简单地活着,比什么都强。
“欲不除,似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因为欲望,飞蛾扑火而死。因为贪心,猩猩喝酒,被鞭打得浑身出血,才停止。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私信杂念,也在经受了飞蛾与猩猩一样的遭遇。不一定要洋车豪宅,名牌名包,够吃够住够穿,就行了。生活需要从简风格,它是一种不过时的方式。
读书思考:人间的清闲,就是读书了。
在陈继儒看来,读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要有多美,就有多美。看了他的文字,仿佛看到他读书时,那悠然自得,身心忘我的样子。
读书,可以提升我们的涵养,使人气闲心定。陈继儒说,“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读了书,人的思想境界发生改变,但他又不会自视清高,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像那些不识字的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会读书。他读的书,是一本无字的人生书。
“好读书非求身后之名,但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我们常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书和旅游,都可以增长见识。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行万里路,但我们可以努力地阅读,去领略高山流水的雅趣,去欣赏风沙茫茫的大漠,去聆听他人喜怒哀乐的人生。不为别的,只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能够丰润起来,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就如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陈继儒还说“士人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以读书通世事。”读书人,不应当因为世间的一些事情,而使读书分心,而应当通过读书来明白世间的道理。读书是一种习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不读书,有着很多的借口。常听见的理由是,工作忙,没时间看。就像《孙权劝学》里的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为不读书找借口。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读得两行书,说得几句话。”读书是我们通向世界的另一窗口,读书能够改变我们的气质,读书能够增长我们的智慧,所以再忙,都别忘了读起来。多读几本书,我们才可以说出一句人话,人生,我已经醒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