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227075/1c518d9b94dbcd4c.jpeg)
余华先以第一视角描述自己在十年前获得了一个在民间收集民间歌谣的闲散职业,用极其幽默的言辞叙述了在此期间碰到的一件件微末事情。在一个夏天他碰到了徐福贵,并通过福贵口述的方式,让读者了解到他从富有到贫穷,自己亲眼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的悲惨故事:
1.福贵以前是地主的儿子,家里有一百多亩良田,还有一处很不错的住宅。他的媳妇家珍是县城米店老板的女儿,一个很好的媳妇,即便福贵很不老实也从不顶撞于他;女儿凤霞乖巧聪明;他爹以前也和他一样,只是老了便没了玩的心;他娘则是一位宠溺儿子的裹脚老人。
福贵喜爱嫖赌,俗话说十赌九输,最后输得一无所有,爹被气死了,媳妇被丈人接回了娘家。
2.作者笔下的我在收集民谣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像福贵这样的老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如福贵这样将过往记得如此清晰。福贵喜欢回忆过去,每一次回忆,就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
福贵由地主变成贫农,也开始了他的蜕变之旅,徐家的发家史是鸡、鹅、羊、牛、最后是地主。按福贵的说法他那时候一无所有,爹死了媳妇走了,还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就像是刚起步的小鸡一样。
3.后来家珍回来了福贵娘却病倒了,他去县城请郎中又被国民党拉了当壮丁,被带着一路向北渡过长江在一个不知名的村庄驻扎下来,在此期间福贵认识了老全还有春生。十多万国民党部队被解放军围困在不到二十里的地方,国民党在人数上一定占有优势,他们缺得是崇高的信仰还有敢打敢拼的精神——福贵就是个好例子,他有后顾之忧。
战争最终以解放军胜利落下帷幕,老全死了春生也不见了踪影,福贵在离家近两年后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家后才知道娘死了,女儿凤霞因为发高烧变成了聋哑人。新中国成立搞土地改革,地主龙二直接被枪毙,福贵却夫妻恩爱儿女双全,当初他败光家产而后又经历了战争,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当真不假。
4.福贵为了让儿子有庆上学,选择把乖巧的凤霞送给别人(这一段是最感动我的),虽然遭到了有庆的极力反对,但在福贵强有力的手腕下终究选择了妥协。凤霞被送走几个月后偷跑了回来,面对乖巧温顺的女儿,福贵于心难安把她留了下来。他们的生活依旧贫穷,但与先前相比有了较大提升,甚至家中已经开始喂羊。有庆不光要去上学还需要喂羊,每天要跑几十里路,一双鞋两个月就磨烂了。福贵见妻子辛苦便斥责有庆费鞋,有庆没有办法竟开始赤着脚上下学,福贵心疼儿子奈何对方已养成习惯,再想阻止悔之晚矣。
5.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田地归公,连锅都被收走了为炼钢做着准备,吃大锅饭的时代来临,受了一辈子苦的农民开始了顿顿有肉的生活。收上来的锅怎么化掉成了难题,有庆出了个馊主意,锅烧得太冲就会漏掉所以需要加水,爱听道理的队长觉得很有道理直接执行,这可害苦了煮铁人,一锅铁煮了两个多月愣是没软。在此期间家珍得了软骨病干不了重活,国庆节前轮到福贵家看炼钢桶,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福贵让儿女回家睡觉自己和家珍烧火添水,结果自己没忍住睡着了,家珍没力气打水时在半道摔倒起不来,一声轰天巨响,炼钢桶的水被熬干直接炸了,在经过了无数烈火洗礼之后,铁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炼成了,着实不易。
公社食堂没有坚持几个月就宣布破产,下地干活实行记分制,家珍的病干不了重活,所幸凤霞年轻能干。福贵到县城卖菜回来时给有庆买了糖吃,特意去学校看他,结果见他上课不老实,打了他两巴掌还把老师气哭了。这次不光自己丢了脸,连儿子的脸也让他丢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有庆都没理他,福贵给有庆买了只羊后,父子俩才算重归于好。
有了羊的有庆上下学又开始着急忙慌,但这却给福贵家争了脸,有庆在运动会上拔得头筹,甚至跑赢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初中生。体育老师夸他厉害,将来可以当运动员出国跟外国人比赛,为国争光。
6.一场连续下了一月的大雨,将尚未成熟的庄稼全部毁掉,队长上镇上、县里要粮食总是空手而归。没有粮食吃的福贵只好把有庆的羊卖了换了四十斤大米,在家珍精打细算下吃了四个月才吃完,但并没有挨到第二年庄稼成熟。饥饿让整个村民都变得疯狂,凤霞和王四因为一个地瓜而发生了冲突,家珍第二天拖着病身去县城找父亲了,她带回来一点米让濒临绝境的福贵一家挺过了难关,熬到了第二年的收成下来。
家珍的病愈发严重但祸不单行,有庆学校的校长是县长夫人,凑巧的是这位县长正是福贵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校长生孩子时大出血急需要补血,只有有庆血型跟她匹配,医生为了救治县长夫人没命的抽血,竟把有庆的血活活抽干了。福贵听到消息跑到医院大闹了一场,在得知县长身份后悲喜交加却也不再跟对方计较了。福贵背着有庆尸体回到村里,家珍病得厉害若知道儿子没了定然受不了,便瞒着她把有庆偷偷埋了,可纸包不住火,家珍最终还是知道了真相。
7.有庆死后,家珍的身体日渐垂危,队长请的大夫认为家珍马上就不行了。福贵到处借钱给家珍打棺材,没想到家珍又没事了,但福贵自己却病倒了,县长过来看望老两口被家珍拒之门外。
随着岁数的增长凤霞也到了嫁人的年纪,她望着别人结婚时喜庆的样子,自个儿也会心生向往。福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托队长给凤霞找了个对象,这人老实敦厚但是个偏头名叫万二喜。
二喜别看老实却很会来事,第二天带了几个人过来把福贵家茅屋上的稻草翻了新,连墙都帮忙刷大白。福贵和家珍见女婿这么殷勤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呀!转头就把鸡羊卖了给凤霞置办嫁妆,虽然他们家里穷但是别人家有的凤霞也样样不缺。结婚那天二喜带了二十多号人,锣鼓喧天烟糖齐备热闹非常,那派头于当时的农村来讲相当奢侈,可算是给福贵长了脸。
8.凤霞嫁出去以后把福贵老两口想坏了,那时候新娘出嫁要满月才能回家,凤霞可不管这些还不到十天就拉着二喜回了娘家。福贵也顾不上什么老规矩,三天两头往城里跑,回家后还要把凤霞在城里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家珍听,家珍听说凤霞邻居都夸她是个好媳妇,作为母亲当然也跟着高兴。福贵把这些事说给了村里人听,他们却认为凤霞傻,给别人干活不求回报,福贵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心眼小。
在此期间文化大革命越闹越凶,慢慢地渗透到了村里,红卫兵进了村就对村中的工作指手画脚,最后给队长定了个走资派抓走了。大伙都认为队长这次完了,没想到第三天被打得鼻青脸肿的队长却又回来了。他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回来后气恼的是自己经常护着村民,自个儿落难却没人帮他出头,令他大呼难过。
福贵进城去看凤霞时,碰到了批斗走资派的游街队伍,没想到老战友春生也在其中,红卫兵对他毫无人性差点将他打死。一个月后春生偷偷去找福贵,他说自己忍受不了红卫兵的拷打有了轻生的念头,最后听了福贵和家珍的话放弃了这个念头。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春生以上吊结束自己的生命,家珍最后也看开了,说有庆的死并不怪春生。
9.福贵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还好当时有人民公社,倒也不必纠结干多少活。凤霞怀孕了,生的时候遭遇了难产,第二天早上医生还询问保大还是小?二喜毫不犹豫选择了保住凤霞,到了中午凤霞却生了个儿子,医生说母子平安。二人惊喜而泣,只是没想到不多久凤霞却因为大出血丢掉了性命。
家珍在凤霞死后三个月也离开了人世。她当时跟福贵说,觉得自己很幸福,儿女虽然死了,可是生前都孝顺自己,这样做娘的就知足了,还说下辈子仍然想要做福贵的媳妇。福贵很是感动,他并没有让家珍过上好日子,甚至年轻的时候还做了特别多混账事,没想到家珍还会说出这样的话。(余华这一段写的太仓促了,像家珍和凤霞这样人人喜欢的角色,却如此匆忙地下线,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何也不能接受。)
10.福贵的外孙取名叫苦根,二喜干活的时候背个背篼将苦根背在身后,福贵认为女婿太苦了想要把苦根接到村里,二喜并没有不同意,他舍不得离开苦根。苦根很聪明又有点调皮,跟福贵家这几个敦厚的人相比要机灵很多。在苦根四岁的时候,二喜因为意外也死了,在同样的医院同样的停尸间躺过福贵的三个亲人,想想真叫人唏嘘。
跟苦根在一起的日子,福贵的生活开始变得有趣,这家伙能说会道古灵精怪,时常逗得福贵捧腹大笑。福贵跟苦根讲了以前自家从鸡到牛的发家史,苦根把这句话当成了口头禅,对于买牛充满了期待,平常买东西也变得特别节约。在苦根七岁的时候他有一次他发烧了,可是棉花开得很白第二天又有雨,福贵心急庄稼便给苦根煮了半锅豆子,自己着急忙慌去了地里。悲剧再次落在了福贵的身上,苦根由于苦日子过得太久了,他一时馋嘴吃了太多豆子竟然活活把自己撑死了。
一年后,福贵买了一头待宰的老牛,村里人都笑话他老糊涂,说这头牛停两年就会死。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十多年过去了,一人一牛虽然老迈,却依旧活得康健。福贵把老牛看成了自己,他经常打趣它,其实也是在打趣自己。
…………
生活中有太多的跌宕起伏让人无法承受,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事情便会越来越多,余华并没有讲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它们,但福贵最后表现出的乐观、向上的态度,无疑是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都说福贵命苦,也确实如此。但纵观全文,福贵的身边竟然聚集着这么多善良的人,他们吃苦耐劳从不说一句怨言,就和那头老牛一样,默默地付出着、理解着、陪伴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