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李笑来的书里读到,注意力是比时间更宝贵的东西,需要好好维护,真是深表赞同。因为我的体力远不及常人,也就是说我的有效时间是很少的,比如我每天必须22点睡觉,不然第二天整个都是晕的,这真不是别人想象的,只是懒,或者为了美容,我身体里的能力就是大约常人的一半,所以我得省着用,琢磨好了要用到哪。
也正因为如此,我有意地很少看中文的东西,是为了不把我的瑞典语思维拉下水。
我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几个月前看到朋友圈一个朋友晒了一个抖音片段,是一个美国小伙儿,用中文讲述自己学中文的方法:
我发现讲中文和讲英文用的口腔肌肉是不一样的。我明明觉得我中文讲得不错了,只要我讲一段时间英文我发现我中文就退步了。所以我下定了决心,两年不开口讲英文!我跟我爸妈说明了原因,他们也都支持,所以我和他们这两年都是发信息联系,不打电话!
这个小伙儿是单身。我呢,因为有俩孩子,如果我们全家在家里都讲瑞典语,倒是可行,可是这样孩子的中文就丢了,得不偿失。我不在家说瑞典语,虽然自己瑞典语口语进步慢点,但是迟早会比较流利的,不能耽误孩子们。中文是非常重要的语言,如果我来自乌克兰这样的小国家,我不会对乌克兰语这么上心了,受众太少了。
所以我的方法就是减少看中文的东西,维持自己的注意力多在瑞典语的文字上。比如说我想查一个资料,我可以用中文查,也可以用瑞典语查,假设这两份资料的质量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我一定会用瑞典语查,看小说传记什么的当然也是如此。我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用到该用的地方。
所以在简书上,很抱歉的,即使有未曾相识的朋友给我点了赞,我也极少回访,回赞,在其他的平台也是如此。对于平台上推送的文章,我看过两次,意识到这是剥夺了我的注意力,后来就再也不看推送了。我享受在网络平台上和个别朋友的交流,但不想和过多的人交流,就是因为我要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的问题,维持基本的中文写作能力即可。
每天我仅看的中文,就是两三篇公众号文章,漫画或者心理学,职场的。中文的电视剧,我知道有好多好的,但是为了还是为了维护注意力的问题,一年我只看一部,小红书,抖音从来没有装过,而且这两个app长什么样我以前都不知道,现在知道抖音长什么样了,还是从瑞典的新闻里看到的,因为这个在瑞典也很火。youtube上的中文视频,一两周可能看一个,比如十三邀,罗翔的采访,很精彩,但也是偶尔看。
我享受看朋友圈,有时候我也发,从没想过戒掉。美好的东西不需要戒掉,只需要控制时间就行了,跟朋友互动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我大约每天花在朋友圈上的时间有10分钟左右。发广告的朋友,发几次我就屏蔽ta的朋友圈了,所以我的朋友圈没多少条,特别干净,每天晚上很快就刷完了。
copy几句今天看到的公众号片段:
武志红:
1. 滋养的关系不是从“我对你好”开始的
在关系中,有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对别人好,证明自己是好人。
这样做的恐怖之处是,会阉割自我。
严重时会是一种彻底的阉割,不给自己的欲望,私信等留下空间。
并且,这样做对关系最终是无益的,因为两人间无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这可能会把对方推向坏人的地步,为所欲为地使用你,不在意你。
甚至有些关系,对方都在真心实意追求好。
结果两人都自损极大,既不能滋养自己,也不能字样对方和关系。
2.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
3. 尊重自己的人一旦开始努力,就会非常了不起。
很多人一生都及其努力,但最终没什么收获。
这是因为,人光有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还必须拿出自己的真实自我,尊重自己的感觉,和事情真实相处,才能够特别奏效。
我们的生命,是由无数这样的感觉组成的。
如果一个人在关键的事情上,尊重了自己的感觉,同时他又努力,那一定会非常了不起。
L先生说:
...要树立一个边界意识。我在放松的时候,或是浏览信息时,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阈限,比如15分钟。15分钟到了,立刻离开,去做任务清单上面的事情,不要让自己沉浸在对注意力的即时满足上面。
更重要的,时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读书,写作和思考。举个例子,我会在每一天里抽出一段时间,作为我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屏蔽掉一切外在信息的打扰,去随意地写一些东西── 比如今天学到的知识,或是脑海中思考的问题,让自己专注地跟思维对话。
这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避免自己被外在的信息爆炸拉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