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打来求助电话。她的孩子利用上网课的便利,偷偷看抖音直播,打赏花掉了两千多元。是没有经过她同意直接从她的账号划出去的。早上发现,她质问儿子,同时告诉儿子:“你这样没有经过妈妈同意,私自用妈妈的钱,就是小偷!!”
“你这是小偷行为!!”说完以后,她自己也觉得不妥,内心不安,就打电话求助我。我和她探讨了应对方法,尤其是事后的弥补措施。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依然是爱你的,只是你这样的行为一时让妈妈无法接受。把人和问题分开,这是家长在应对孩子出现“问题”时应有的理智的做法。
这位妈妈已经有所觉察了,感觉内心不安,还有弥补的方案;而多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无知无觉地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这创伤将影响孩子一生。
我告诉她,孩子是非常在意来自父母的评价,也就是说,父母给予孩子的标签——好的和坏的,都会伴随孩子一生,如果父母没有及时觉察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
她也承认这一点,并且回忆了一件往事:她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学校里是个优秀学生。初中时,作为班长的她喜欢上隔壁班的班长,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写日记。这日记被爸爸偷看了,告诉了妈妈,妈妈当时也没有说她什么,但是妈妈那看她的眼光是失望的,至今想起仍记忆犹新。
我说,是啊,当时妈妈没有说话,只是看你的眼神不一样了,都被你捕捉到,至今难忘。更别说是,你冲着儿子斥责他“你这是小偷行为!”可以想见给儿子的心灵带来怎样的冲击!
她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我建议她,冷静几天后,一定一定要亲自撕去贴在儿子身上的标签,告诉儿子你爱的是他这个人,无论他曾经做了什么,妈妈依然爱你。
请问,你曾经给自己的孩子贴过标签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