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一八年秋·绵师)
杨幺
当太阳每一天从东边冉冉升起,都预示着新的一天又来临了。大学的生活很忙碌,总是让我感到迷茫,我总是告诉自己:“常思过去,常想将来,常敢破格”。
人对季节的感知,总是慢慢热或者是渐渐冷,等到终于惊悟时,已是过了一季;人对事物的感知也大抵相同,经历的时候便已经是在失去了,它一步步消亡,我们却浑然不知。作为大一新生的我曾怀抱着对新生活的期翼仔细地思考着自己要在大学的新生活里渴望什么、追求什么。在这将近一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里面,现在我第一次认真地对自己进行审视,审视自己拥有什么、缺失什么。
这学期伊始,有幸做过一次人物专访,做一次采访工作呈现的是什么呢?516字的采访提纲、3124字的采访重点语录整理、3970字的人物专访稿、3008字的采访总结后记,其实更多的并不是文字字数,而是过程本身。在采访中诸如如何搜集整理材料,怎么去做准备工作,如何拿到受访人的联系方式,联系受访人时如何注意语辞的委婉礼貌,如何协调大家的时间,怎样拟备一份完整的提纲,采访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排篇布局文章结构来提升自己的写稿能力,如何对文章进行修改等问题,如今看来这些面对的困难都是值得的。冯玉祥曾说“对人以诚,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事无不成”,他告诉我的是做事的时候全心全意地去做,对人要实心诚意。在过程中体验,在反思中收获,期望自己用真诚换取一段有笑有泪、不可割舍的记忆并提升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总是期望自己有机会去锻炼自己、认识社会、认真看世界。在一八年的暑假期间,我能够有幸与团队伙伴一起进行实践活动,来到映秀镇--遭受了“5.12大地震”的小镇。在忙碌的拍摄工作中,好几次都湿了眼眶,为这场民族的灾难太过于沉重,因为十年前的那场地震灾难,我们感知伤痛,也感知民族精所在,领悟爱国主义文化。“实践出真知”,真实地走过、做过、想过,所得到的比最后呈现的成果多得多,这大概就是意义所在,哪怕行了千里路,足迹也要留在心中。同时,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在团队里面,大家各司其职,相互帮忙,彼此鼓励,认真完成自己手上的任务,合作完成工作。我知道:在团队里面,我们便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
我总是对自己所要的、所追求的目标很明确,认定了就坚定。既然已经如愿所尝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专业,就要付之热情去专研和学习。真正地热爱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但我总觉得喜欢写东西是人生的一件幸事,因为写自己想写的,是一件幸福满足的事情。写作是为了什么呢?表达自己吗?是的,那一定是第一位的原因。曾经一度感到困惑,对于自己的写作。我思考过,平时这些东西写来干嘛呢,又没有人耐心去会看的,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似乎在做别人鄙夷的事情,很多人都会对你有误解,觉得你很矫情。初心,是想能够影响到别人的一点生活,哪怕是带去一点快乐也好。然而总是不尽人意,更多的都是在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表现无知和稚嫩。有一位师兄告诉我:“写出来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去看的,但总会有人愿意看,写这些东西第一目的是自我排解,第二目的才是自我展示。现在越是原意发表意见自我展示的人越有可能在网络空间拥有话语权,才能成为意见领袖。那些默不作声的人,只能在未来成为他人意见的附庸。”这样的话其实给人很大的支持力,希望自己能够坚持表达自己,不要被别人影响,有一天能够写出真正好的东西,写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看到。
兴许,大二这个年级会让人感到松懈,感到迷茫。那就先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和坚持;如果不够幸运,还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打算,那就先踏实地做吧。所有的努力和改变都是为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愿我不辜负热血青春,不辜负亲人殷切的盼望,不忘自己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