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读书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2)

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2)

作者: 黄海龙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0:48 被阅读162次

    昨天我用了6个小时的时间,非常希望能够精读加上自己的理解,辛苦码字。结果还是不太满意。我今天打算试试,看看能不能加入自己更多的理解。把本书的内容带给大家。

    第一章一共五节,我今天把后面三节搞定。



    第一章:你的焦虑多半是自找的

    第三节:当然,又是时代的错

    为什么今天的家长这么容易焦虑?这个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

    焦虑来自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我们反而不会焦虑,接受现实就是了。

    比如你对死亡的焦虑,并不是担心会不会死,因为死亡是确定的,你焦虑的是何时会死,因为这是不确定的。

    就像我们的高考,高考是一定会发生的,什么我们不会焦虑。我们焦虑的是高考发挥失常怎么办。

    担心坏事将至会使你焦虑,担心好事落空也会使你焦虑。

    如果能得到三好学生的奖状那是挺好的,期盼的过程中,你就焦虑了。如果得不到,我们会失望五分钟。

    然后就想,如果能得一个优秀班干部也挺好。有一个焦虑的目标在心里冉冉升起。

    最让你焦虑的并不是希望落空,而是不确定你的希望能否实现。最折磨人的不是目标落空,而是在追逐目标时的焦虑。

    很不幸,现代社会有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1: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大

    古代社会都好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铁匠的儿子还是铁匠,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那就没有什么可焦虑的,顶多就是我儿子能打1斤铁还是2斤铁,我孙子能种10亩地还是20亩地。

    可是现在不同了,就算你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你的儿子也可能大富大贵,成为人中龙凤。当然也可能成为啃老一族。

    古时候极难改变,可望而不可及的富贵,忽然好像现在的普通百姓也可以得到,使你容易给孩子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前有萝卜,后有大棒,你怎能不把孩子投入“军备竞赛”中呢?

    2: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增强

    传统社会,你出生的时候,父母基本上就可以知道你这辈子会怎么过——跟父母这辈子差不多。于是你就学会用锄头,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收割。

    但是现代社会不一样,日新月异。你不知道教孩子什么技能,马云都说,未来你的孩子会失业。

    白茫茫的未来横在你的眼前,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困惑。

    父辈的经验不适用,所谓的专家又太多。你怎么才能知道做什么孩子好,经常担心做出来的决定耽误了孩子的未来。如此这般,你怎能不焦虑呢?

    3:传统价值体系被打破

    传统中国社会强调孩子对家族的责任,只要孩子能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繁衍后代、你的教养就算成功了。

    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你的价值体系都在不断地被颠覆和组合,反应到教育孩子身上,自然有心定力

    传统社会,以品德为培养目标,这件事相对可控,你用严格而又明智的教养方法,能是孩子变得更加仁义礼智信。这是你和孩子之间的事情。而且还有老人的智慧可以遵循。

    但是,现代社会,你的培养目标是和别人进行比较,变成:“你的孩子”VS“别人家的孩子”。你要自己的孩子和周围所有的孩子比较,那胜算就小得多了。

    而且别人家还卯足了劲要超过你家的孩子呢。于是大家都会陷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彼此筋疲力歇。最糟糕的是,这个目标是你无法控制的。你可以尽力使孩子做到他自己的最好。但你根本无法保证他一定比别人家的孩子好。

    全县第一上面还有全市第一,全市第一上面还有全省第一,还有全国第一。怎么比??

    因此,除非你有自己坚定的价值观,知道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品格,而不是外在的指标。不然的话,智能陷入与其他孩子比拼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也就越来越焦虑了。

    4:媒体的误导和渲染

    网络,电视,影院,看到的也多数是演艺明星、商业领袖、体育冠军、科技精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媒体对于财富积累、一夜成名、少年得志的渲染,是家长错误地以为进名校、住豪宅、开名车是多数人的生活常态。

    而现实是,无论那个社会,精英阶层都不可能是人群中的大多数,多数人或者说多数孩子的一生都将是普通而平凡的。

    幻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养育目标的不切实际,无疑加重了家长的挫败感,使其备感焦虑。

    5:传统大家庭的解体

    以前我们周边都是表兄弟,堂兄弟姐妹。所以对于新婚夫妇的在生活中,有很多案例可以借鉴。比如孩子现在走不好路。这些亲戚就会说:“没事,我家小的以前也这样。过一年就好了。”

    而且,那时候孩子之间的比较也更真实可靠。彼此生活阶层类似,知根知底。你既知道人家的长处,也知道人家的短处,所以不会发生离谱的“你家孩子VS全世界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现在家庭之间的交往很少,往往又是你的第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经验,没有真实可靠的比较。

    当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的时。父母理所当然地会把孩子当成人生中最重要的。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这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养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如此沉重的心理负担下,又怎能不为孩子的任何风吹草动而焦虑呢?


    第四节:恭喜你,没有生出机器宝宝!

    有些家长的焦虑倒不是来自时代,他们的心态比较开放,不和别人比较,没有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或者达到父母的预设目标的想法,可他们仍然焦虑。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家长的心里话。

    ——“我真是受不了这孩子了!超出我能忍受的极限了。”我没见过这么不听话的,叫他往东他往西,叫他洗澡、刷牙、不做;叫他讲礼貌、不讲;不许吃零食,偷偷吃;不许看电视、偷看。现在连说谎都学会了。

    ——“唉,我家孩子真是没救了,一点儿毅力都没有。”见到什么都感兴趣,什么兴趣就三天;围棋、武术、画画都要报。报了就去一次。找个靠谱的钢琴老师,教的可好了。没有用,板凳上就像有钉子一样,怎么也坐不住,又哭又闹。

    ——“你说我家孩子是不是太内向了?以前很活泼的啊,2岁以后反而内向了。我真的担心啊!你看,明明认识的小朋友,走到人家边上了都不打招呼。让他和人家互动一下,他也不敢。”

    这些父母是因为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而焦虑,想管孩子又不知道如何管。你不仅不用焦虑,还应该恭喜自己:孩子是我亲生的,不是机器人生的。

    请大家想一下,如果孩子3岁就能捧着《唐诗三百首》反复吟诵,4岁就坐在课桌前做数学题,你给他报兴趣班,他就欢天喜地地练到钢琴五级,围棋九段;你让他洗澡、刷牙、他就洗澡、刷牙;你让他不吃薯片,他就不吃薯片......那你生的还是人类宝宝吗?

    1:孩子就应该不理性、爱冲动。

    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就是主观情绪的那部分发展的很快,所以你看孩子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一点儿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所以孩子不听你讲道理很正常。

    要求几岁的孩子严谨自律、懂事讲理,和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一样,都属于拔苗助长,危害极大。

    2:孩子就应该爱玩乱跑、不学习

    孩子其实是最爱学习的,因为人类是最依赖学习的一种动物。人类不像小马,生下来就会跑,也不像小老鼠,出生一周就能自己找吃的。

    人类宝宝生下来只会吃奶、睡觉和哭。人类最主要的生存优势——强大的大脑,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而学习是促进大脑发育的必要手段。所以人类大脑天生就进化的非常鼓励学习。

    进化鼓励吃饭,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心情就很愉悦;进化也鼓励我们繁衍后代,所以性生活会带来巨大的快感。既然进化鼓励学习,就应该让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才对,为什么今天一说起学习,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学习是苦差事”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一学习就愁眉苦脸呢?因为学习的方式改变了。

    大脑的学习方式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正发展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万年前老祖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打猎、采集、求偶、生育,而不是现在的写字、编程、弹钢琴、学英语。

    所以凡是与远古时期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大脑就比较喜欢,也就是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比如爬树、游泳、扔石头、玩泥巴、过家家、玩打仗游戏、还有傻乎乎的、好像毫无目的地到处疯跑——这些其实都是在学习如何解决远古时期作为一个成年人要面对的问题。从进化的角度看,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

    孩子的玩可不是浪费时间,他们是在演练将来可能需要的生存技能——有的和人际交往相关,有的和运动能力相关,还有的其实是在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呢,比如叠纸飞机,把床当成堡垒打仗游戏,乃至拆遥控器、把家里的拖鞋统统扔在装满水的浴缸里......就在这瞎玩、乱玩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在迅速发育,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系在快速地搭建。

    孩子们喜欢玩,不喜欢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调皮、顽劣、不自律,而是因为人类天生不喜欢坐在课堂里的单调的学习方式。

    3:你眼中的缺点其实是正常现象

    比如: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太内向,恨不得孩子一学说话就能主动社交,看到孩子不和小朋友打招呼,甚至一起玩也不交流,就着急上火。其实,这并不是孩子问题,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对于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这一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称其为“平行游戏阶段”,是从单独游戏到社交游戏的过渡。

    再比如说谎问题。2-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喜欢在各种情境使用语言,但他们还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所以,当妈妈看见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说“我每吃”时,并不是孩子在说谎,而更可能是在想:“糟了,我希望妈妈没有看见我在吃薯片。”于是脱口而出:“我没吃薯片。”孩子并不是要故意骗你。

    我当然不是鼓励、纵容孩子说谎,只是相劝慰各位父母,天底下没有从来不说谎的孩子,尤其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早期,说谎是正常的,因为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谎。

    4:孩子的缺点并不比你多

    你可以想一想,在孩子惹得你头大的那些问题里,是不是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

    我的孩子做作业拖延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在写这本书时也是各种拖延;孩子谈钢琴遇到一个挫折就要放弃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在研究中遇到一个阻碍就轻易放弃了。孩子在我们不给他买玩具而哭闹时,我就想起我自己,为了多年前未达成的一个心愿,至今耿耿于怀......

    区别在于,我比孩子的能力更强,所以他遇到的那些困难,在我看来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不就这么点作业吗?赶紧做完了就可以睡觉了。”

    “这一段钢琴是有点儿难,但是在多练一个小时,你肯定可以拿下。一小时的功夫你都下不了吗?”

    “一个玩具就哭闹成这样,你还有没有出息。”

    孩子遇到的问题,与我遇到写书、研究、旧日遗憾这些问题是一样的,而我可以轻易原谅自己,为什么不能原谅孩子呢?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不要为孩子的缺点过度焦虑。

    归根结底,孩子和你一样,有缺点是正常的。你不会有完美的人生,也就不应该奢望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一方面这是大自然的奇妙设计,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你亲生的。


    第五节:你的孩子,都是薛定谔的狗

    你的孩子,都是薛定谔的狗。

    他们长大后,也许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也许成为科研狗、培训狗、创业狗。他们逐步经历过高中狗、大学狗、考研狗、有些是生物狗、化学狗,有些是历史狗、漫画狗,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单身狗,大部分会变成养家狗。如果幸运的化,都是房贷狗。

    但是你的孩子到底会成为那款狗,你也不知道。就像薛定谔的猫。

    你的孩子无限的可能性,成为各种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

    翻译成人话: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些可能性每天都在变化,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

    哪一条路更好?

    这真的很难讲。也许在你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哪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沉重。

    更何况,无论你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你对孩子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

    现代社会充满机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

    既然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21世纪,已经为父母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请你来做21世纪的父母。

    (明天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主教养-焦虑时代的父母之道(精读)(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ur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