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学《长物志》第109天2022年8月24日
卷七《器具,压尺》
【题解】
压尺用以压纸,功能与镇纸相同,但多做成长条形,以镌刻铭文或对联来显现书卷气。压尺并非重要的文具,所以文震亨介绍得极简略。明高濂在《遵生八笺》中介绍得较多,并且自己还仿古制制作了一把。
【原文】
以紫檀、乌木为之,上用旧玉璏为纽①,俗所称“昭文带”是也。有倭人鏒金双桃银叶为纽,虽极工致,亦非雅物。又有中透出窍②,内藏刀锥之属者,尤为俗制。
【注释】
①玉璏(wèi):剑鞘旁的玉制附件。古人佩剑,以带穿璜而系之腰间。璏,剑鼻。纽:器物上用以提携悬系的襻纽。
②出窍:有误,据陈植校注本应为“一窍”。
【译文】
压尺用紫檀、乌木做成,上面用旧的玉制剑鼻作为襻纽,即俗称的“昭文带”。有一种日本所制的鏒金双桃银叶为襻纽的压尺,虽非常精致,但并非雅物。还有一种在中间挖一孔,内藏刀锥类东西的压尺,更加俗气。
卷七《器具,秘阁》
【题解】
秘阁即臂搁,古人是自右至左的书写方式,为防止手腕与未干的字迹相接触,所以用秘阁将手臂垫起。臂搁一般多是竹木、象牙质地,其中以竹制为多,一般将去节后的竹筒分劈成三块,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进行镌刻,镌刻的内容有文字也有图案,通常是座右铭、诗画以及赠言等。文震亨以古玉制作的为最雅,日本人制作的也很精妙。小小的物件能看出古人精心制作的智慧,臂搁不仅增加了文人创作时的风雅,也避免了衣袖沾上墨水的尴尬。
【原文】
以长样古玉璏为之,最雅。不则倭人所造黑漆秘阁如古玉圭者①,质轻如纸,最妙。紫檀雕花及竹雕花巧人物者,俱不可用。
【注释】
①玉圭: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译文】
用长条古玉剑鼻做成的秘阁最雅致。另外,日本所造的像古代玉圭样式的黑漆秘阁,轻薄如纸,最为美观。紫檀雕花和竹子雕刻的花卉人物的秘阁,都不可用。
卷七《器具,贝光》
【题解】
贝光是一种今天已退出实用而极为稀见的中国传统文房用具,最初当是以贝壳所制,用来砑光纸张的,故称之为“贝光”。贝光用来碾磨宣纸,使纸张紧密光亮,便于书写。贝光在明朝时已较为稀见。文震亨介绍了贝光的材质,内容和明高濂《遵生八笺》中的介绍几乎一样。
【原文】
古以贝螺为之,今得水晶、玛瑙。古玉物中,有可代者更雅。
【译文】
贝光在古代是用贝壳、螺壳做成的,现在用水晶、玛瑙做成。古玉器中,如有能代替水晶、玛瑙做贝光的,更雅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