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经典文集美国文化美国生活素描
拆解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纯属虚构》

拆解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纯属虚构》

作者: 彼岸晓吾_5c83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3:43 被阅读0次

    如果你是女性,我相信你会喜欢门罗的作品,她的小说如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样子,提醒我们不要迷失,告诉“我们如何活着”。

    门罗不仅是人类心灵的记录者,她的小说充满了各种情感,但是,无论她如何洞穿了人心中的恶,最终还是带着善意和宽恕,令人清醒并获得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在门罗的笔下,很多加拿大小镇的美丽风景。所谓故乡,是你想挣脱又无法挣脱的东西,是嘶嘶作响的影子,投射在你的生活上。

    门罗的作品告诉我们,小说是面向未来的写作,正是那些尚未发现的故事,以及那些不可言说之处,是小说存在的理由。写小说的意义在于,把原先深藏于黑暗之处的不能言说的东西一点点地捕捞出来。小说不会完全照进真实,它是真实的变形与重构。

    拆解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纯属虚构》,整个故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乔伊丝和乔恩。女生乔伊丝智商全班第二,男生乔恩的智商全校第一。两人早年辍学,开始了云游四方的生活,最后选择在森林中定居了下来,乔伊丝成为小学音乐教师,乔恩做了木匠。这时第三个人物出场了,她叫伊迪。这个后背上布满纹身的女人,独自抚养着一个女儿,伊迪成了乔恩的学徒。两人接触时间甚多,不久,乔恩爱上这个了女人。

    第二部分:此时乔伊丝已经六十岁了,嫁给了马特,他是一个神经心理学家,她自己也成为一名职业大提琴手。她是马特的第三任妻子,这时的乔伊丝早已洞察人生百态,回想自己年轻时的婚变,觉得有种一笑而过的轻松。

    这时乔伊丝见到了一名女子,克里斯蒂。乔伊丝看她就觉得不顺眼,后来无意中发现克里斯蒂是一名作家,发表处女作《我们如何活着》。乔伊丝买下这本书,掀开来,一个重大的发现——克里斯蒂就是伊迪的女儿。乔伊丝回想起那时利用克里斯蒂的天真无知,假装对她很是关心,为打听自己丈夫和伊迪的情况。

    现在我们开始拆解:

    小说是这样开头的:在乔伊下班的路上。她看到有些房子装上了落地玻璃门,灯光从里面透出来,仿佛是某种舒适、安全以及休闲的象征。为什么相比普通窗户,它们更会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乔伊丝也不是太明白。也许因为它们大部分的功能不光是往外看,而且直接通往森林的黑暗,于是便自然地展现了家给人的安全和温暖。

    这个开头暗示了一个故事折射出的人生,以及门里面受伤的内心绵绵不绝的回响。

    情节推进是以乔伊斯开车回家见到丈夫的系列场景展开的,随后,话题一转自然进入了他俩的过去。“乔恩和乔伊丝是在安大略省一座工业城市的高中里认识的。在班上,乔伊丝的智商是全班第二,乔恩的智商是全校第一,有可能还是全城第一。”

    全校第一和全班第二,一是说明俩人都很聪明,二是表现出女主的性格,在后面的遭遇中多少有些嘲讽的味道。门罗继续不动声色地介绍俩人的性格特征:“他们在大学的第一年都退了学,一起跑掉了。他们在这里,或者那里工作,坐大巴士绕北美大陆旅行,他们在俄勒冈海岸生活了一年,距离遥遥地和父母重归于好。对他们的父母来说,这件事简直相当于世界熄灭了一盏灯。”

    在新的人物出场时,门罗这样写道:“吃饭的时候,他们谈论起他的徒弟伊迪,他们取笑伊迪的幼稚。”一个新的人物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接着,门罗描述了伊迪的样子:“伊迪不太说话,但只要一开口说话,就力量满满。我戒了酒,戒了药物。”如果是画人物素描,这简单的两句话就把伊迪勾勒出来。

    故事怎样出现了转折?一天,男人怪乔伊丝不该把还有酒的酒瓶子搁在那里,站在厨房桌子那儿就能看见。这个普通的细节却突然提醒了乔伊丝,她早就该明白了,乔伊坠入爱河了。

    乔伊丝想,整整一个冬天,他都和那个浑身散发自信的伊迪关在一起干活。这简直相当于因为通风不良而得了病。“我们能过去的。”乔伊丝对自己的男人说说。
    乔恩却远远地看着她,甚至是亲切地说“已经没有‘我们’可言了。”

    我们看到,作家轻松地描写了一段关系的开始和结束。

    原以为作家写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这不是作家的兴趣所在,她的兴趣是在受伤害之后,人物内心绵绵不绝的回响上,正所谓“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部分克里斯蒂“在她的处女作《我们如何活着》中写道:老师是一位身材修长的女人,一头棕色的头发和长长的麻花辫。她身上的味道和其他老师都不一样。她身上的味道,如同木材,如同火炉,如同树林。后来,孩子知道了,这是碾压雪松的味道。再后来,她妈妈给老师的丈夫工作,就在他们家里,妈妈身上也有了这种味道,但是似乎又不完全一样。也许是因为妈妈闻起来只有木头味道,老师是音乐中的木头味道。她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她学得很勤奋。她这么勤奋不是因为她爱音乐,而是因为她爱上了这位老师,没有别的理由。

    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来描写自己的音乐老师,老师是那么美好而且鹤立鸡群。

    这时,女作家转换了场景,“乔伊丝把书放在厨房桌子上,再看作者的照片。她长得像伊迪吗?没有,一点也不像。” 于是作者跳出了女孩的作品,开始了乔伊斯的心理活动。

    乔伊斯想在这对情人暗度陈仓的时期,多多少少,克里斯蒂娜是个隐隐约约的知情人。一定会有某些时候,乔恩顺便拜访过她们的公寓。

    “乔伊丝以为自己知道这故事接下来是什么了。孩子看大人们的行为,不是幻觉就是混淆,这里那里全对不上号。但是当她再翻开书的时候,她发现,换房子的事儿,竟然根本就没有提。一切故事皆以孩子对老师的爱为中心。”

    “乔伊丝再次放下了书。现在这会儿,她真的抓住了漂流的记忆。她感觉到恐惧的逼近。一个天真的孩子,一个病态的偷偷摸摸的大人,那种引诱。她早该知道了。现在,有一个作家将她丑陋的谎言与她已经驱逐出生活之外的人物与境遇嫁接,告诉了大家。她懒得虚构,却不是出于恶意。”这段心理描写十分生动,简直让人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发生过。

    “孩子渐渐越来越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当她渐渐长大,当她回想到一些往事,表面上的一个个偶然,渐渐指向了真相。她只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多么微小的角色,她的痴情是如何被利用,她曾经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傻瓜。这一切让她内心酸痛,痛苦并且骄傲。她以为自己以后再也不会被人愚弄了。”

    但是,故事有个令人惊讶的结局。她童年时期对老师的感情,在某一天变了。她不再认为那只是个骗局。她想到她勤奋学习过的音乐,还有她飘渺的希望,她感到了快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乔伊斯再一次发现了自己的愚蠢和想当然,男人和女人,大人和孩子在同一件事上,他们的认识会多么不同,甚至天壤之别。

    门罗的小说,每个人在里面看到不同的意义。就像作家格非说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伴随一个人的成长,再过些年你回去从新阅读时,又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回响越久,越是好作品。”

    写到这里,我们会发现,为什么门罗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读者称为“北美洲的契科夫”,她有一种本事,设计故事时,总是能够笔锋一转,把读者带到“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境地。

    同《多维世界》很相似的是,门罗冷静地描述故事,却把重心放在伤害之后绵绵不止的回响上。我们都假装成没事人似的逃离,却发现在逃离的路上,有些东西永远逃不开,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解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纯属虚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bf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