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 周五 晴 每日堆肥之48/100
这个题目保存在手机里已经很久了,但是迟迟没有下笔写,拖延症又犯了。昨天看到写友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没细看,但是整体内容非常棒,才决定要下笔。而今天,明明是五点半起来的,硬是拖到 6 点才开始摸键盘。爆发了,手机里的时间黑洞,一不小心就吸走我的时间,不再还给我。
每次觉得,呀,有些累了,不如玩玩手机,休息一下。躺下来便打开了常常会打开的程序,朋友圈、微博、抖音、小红书、知乎……打开这些程序开始,手机里的虚拟世界和手机外面的真实世界就出现了时差。当眼睛离开手机屏幕时,就会发现,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已经过去了。
最早的时候,是逛朋友圈。点点赞、评论一下,看似维护经营自己的朋友关系,实际上却并没有很大真实意义,真正的朋友也不在这些点赞和评论上。但是时间却在不经意间溜走了。如若真想维护和经营,不如线下打打电话、约会见面,达成的效果远超过在朋友圈里的互动。慢慢的,朋友圈变成了营业圈,各种卖房、卖美妆品、卖保养品、卖服装、卖书卖课程。应有尽有,丰富到恍若商城,琳琅满目。朋友却渐渐少了,于是朋友圈我也不逛了。想来也是一件好事。
后来抖音火了,玩过一阵。这个时间黑洞更大,摊在床上,书不看、脸不洗、房间不收拾,十几秒一个视频,就这样下意识的滑动、看完再滑动,不知不觉间一晚上过去了,甚至能看到一两点。这样的娱乐程序设计的太好了,每个视频都很短,内容又丰富多样,一晚上看下来都觉得好有趣不能停。从粘住用户的角度,这样的程序简直做到了极致,相信很少人能忍住刷上一两个就停下来。因为万能的大数据总是能精准的推荐我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把抖音删掉了,只能用这样强迫的方式,才能远离时间黑洞。
再后来看小红书。用小红书的初衷,是里面也有一些内容不错的干货。从小红书里搜索和获取一些使用心得、心灵鸡汤、工作和学习的咨询,也是蛮不错的。但是短视频火起来后,小红书也慢慢变成了类似抖音的程序,打开小红书,满屏的视频,点进去一个,时间黑洞的开关就开启了,时间又偷偷溜走。现在连这样的程序也不敢轻易打开了。
怕的,就是一低头和一抬头间,时间飞快的逝去,自己却两手空空、脑袋空空、内心空空。
就像今天早上,明明五点半闹钟响了就睁开眼。为了让自己更清醒一点,打开了小红书,随便刷几篇内容,半个小时就过去了,还舍不得放下,开始今日更文练习。不可怕吗?
最近在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的圈子分两种:影响圈和关注圈。影响圈就是自己的能力能影响的事情,比如我的工作状态、我观察周遭之后有什么创新想法、我能读几本书、我看了电影有什么心得。这些常常都受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控制。
“关注圈”是日常所关注的周遭事情,如环境、时事、新闻、娱乐、八卦等等,这些事往往不受自己控制。
如果一个人专注于“影响圈”,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和发展自己潜能的事,那么这个人的能量就是积极的,且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大。比如小红书里面那些写干货内容的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就影响着别人。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关注圈”太大,关注外部琐事、他人的缺点以及自己无法改变的事情,被动的接受外来咨询,不经消化和思考,没有输出,能量就永远都是消极的。比如刷着手机看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的我们,没有人看完这些还能感觉内心充盈。总是感到空虚后悔,时间全被这些关注圈的内容吸走了,像丢掉了一大笔财富一样失落。
关注圈永远比影响圈更大。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多的时间放在关注圈里,消耗着自己的能量,影响圈势必越来越小。人的情绪也会变得消极被动,低沉焦虑,一面感叹着空虚无聊,一面有沉迷不可自拔。
相反如果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看书学习、工作事业、健康家庭、兴趣爱好。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充沛的正能量,更能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变得积极主动、乐观向上。
范仲淹读书的时候,皇帝来视察,大家都跑出去见皇帝,只有范仲淹不为所动。大家都很奇怪,回答说,我书读好了,皇帝自然会见我,我书读不好,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
对于范仲淹来说,读书学习就是他的影响圈。通过精进自己的学识能力,扩大影响圈,收获成就指日可待。
用史蒂芬柯维的关注圈和影响圈理论来解读,手机里这些时间黑洞程序,无一例外都是关注圈。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别人世界里的纷扰和热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和作用。我们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自身影响圈慢慢变小,想做的事没有行动,自然会觉得焦虑、烦恼。
但是我们能选择去掌控自己能掌控的。学习、阅读,将知识输出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是在建立自己的影响圈,内心才会逐渐强大。
远离关注圈,专注影响圈,蓄积自己的能量,关上时间黑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