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笔记之——中国戏曲--写意传神

如果你想塑造一个全新的人物形象,那就让它像开始时那样,一直保持到剧终,形成独特的风格。——贺拉斯
从写意和传神两方面讲戏曲的特点,因为写意和传神都是中国古代文论论及绘画时是用的术语,常常与绘画相比较来谈论戏曲,这一点请注意。
像中国绘画一样,中国戏曲也立足于写意和传神,讲究 “ 意境 ” 的营造,要求通过有限的 “境 ”,传达出无限的令人联想的 “ 意 ”,含蓄而深沉。

一.写意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其核心是诗画原则,其艺术手法以虚拟实,以假当真、以简代繁,凭借假定性的舞台时空和虚拟化的程式表演,从简约的形态中传递出悠长的信息,运用空灵的意象表述纷繁的实在。
戏曲 “ 写意 ” 的核心是表现对象的精神本质,而这精神本质— “ 意 ” 或 “ 神 ” 只在特定的环境、氛围、遭际中才会突出地表现出来。 我们生活中所说的 “ 家贫出孝子, 国难显忠臣 ”、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主动摆脱形似的束缚,以求“离形 ” 而 “ 得似 ” —-在高层次上追求 “ 神似 ” 。 这种精神才是戏曲 “ 写意 ” 的核心,也是戏曲 “ 以虚拟实 ” 的核心。
仔细观察《群英会》中蒋干带的“吊塔 ”,体会它的写意效果。

在舞台上,有两种办法激起群众的热情,即通过伟大和通过真实。伟大掌握群众,真实攫住个人。——雨果
二.传神
中国戏曲的诗性特征也追求神似,其塑造人物时讲究 “ 精、气、神 ” ,极力彰显人物的神态、神韵、神情。
优秀的戏剧,以其艺术的完整和统一,构成了呈平衡状态的戏剧艺术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又包含着平衡的子系统(形式、内容、舞台表演等)和亚子系统(如结构、宾白、眘乐等〉,这些位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系统,其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有同一性,又有一定的对立性。

正是这种艺术的统一性和对立性,才导致各个层次戏剧系统的统一与分立。戏剧凭借这种艺术的统一,展开和解决各个层次戏剧系统的冲突,并最终导致戏剧艺术平衡和艺术价值的实现。
戏剧各个层次系统的矛盾运动,有对立有统一,相辅相成而达到艺术的平衡。戏剧的这一矛盾运动,形成了戏剧各个层次两种艺术力的交叉和运动。

其一是戏剧的艺术离心力,这就是各个子系统、亚子系统中的对立因素,它的使命似乎在于使戏剧走向四分五裂,并最终导致戏剧的非艺术化。其二,避免这种非艺术化的是戏剧的艺术向心力,它的使命在于使各种离心力消减,以求得戏剧的完整统一,从而完成戏剧的艺术使命。戏剧的艺术平衡,实际上是戏剧的这两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离心力与向心力,在戏剧各个层次的系统中,以及在戏剧整个大系统中,有时会以单相力的形式出现,有时又会以合成为的形式出现。
明代以后的传奇,往往是多头绪、双结构,虽然予人眼花缭乱,热闹非凡,但却严重地影响了戏剧的艺术平衡,自然也就失去它的生命力。欧阳予倩说:“昆曲的没落,剧本冗长,故事不集中,主题不够突出也是原因之一。"①戏剧两种艺术力的互为消长,一方面形成了戏剧艺术风格的工拙参见,雅俗相得;另一方面形成了戏剧艺术审美意境对十戏剧艺术容量的相对适应和非适应。

因为,每一种单一的艺术力度,其离心力总是不乐于外力范围,好自以为是,具有天马行空之势,使戏剧具有危机四伏的风险;而向心力则斤斤守法,它要把戏剧的各个层次各个系统按规矩塑成方圆,似乎有使烈马驾轻车就熟路的韵味。
“一阴一阳之谓道”。戏剧的艺术平衡,就是戏剧的离心力与向心力这两种艺术力度的张弛所形成的艺术引力场,这如同太阳、地球、月亮在运动中产生的引力场,保持了三者的正常运行,是同样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