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声雅月集艺术之家
关于模糊思维和艺术创作的探讨

关于模糊思维和艺术创作的探讨

作者: 南阳雅月 | 来源:发表于2016-10-20 01:01 被阅读60次
行走

请问模糊思维是不是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画?侧重于骨子里的感情,精神,意境。不太执着于形似,而在于传神、张力和里面的感情。

个人觉得,模糊思维,因人而异。

当代油画创作【来源于网络】

也许是在充实各艺术种类知识及感悟的同时,  不具一格的自由的进行尝试与创作吧。

说书俑

说书俑并不是形体不完整 他有细节 脸部的刻画相当细致 细节的刻画是针对于大整体造型的 典型的例子是兵马俑 略看去没有什么细节 但是如果仔细去看 在形体转折处都有细节刻画 整体浑圆但是细节地方刻画有勾线又有转折面的处理。

很多玉雕大师都有运用,并且西方雕塑作品也能看到。

模糊思维,怎么也要创作的,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院校体系确实有局限性 某些方面确实注重技术 但是如果真正在院校生活过 她带给你的艺术评判标准会比较好一些 会更包容更全面 也会 看到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如果文学作品能打动人 那么他也会对其他艺术形式有共鸣。

一多相即,万法唯识,明心见性,无生法忍。

油画

文学作品好像更容易打动人们。

文学、音乐、舞蹈,艺术都是相通的。

文学的感染力,很厉害。

汉画像石拓片

如果说看懂了文学,判断不出其他艺术形式的好坏,那么他不是懂文学。

反之如果懂其他艺术,判断不出文学的好坏,那么他也不是懂艺术。

所以,艺术是相通的。

文学的感染力,是没法超越的。你可以有无数的表现方式,文字形成的那种头脑里第一意境很厉害。

比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千年以来,就这几个字,他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有不同的演绎。

创新是现在的主流。

创新也不能没有根底的,特别是根在中国文化的玉器。

好为梁父吟【翡翠】

创新有脉络,在根枝上发展才是创新。

有什么样的根,才能发出什么样枝,有多少营养才有多大的果吧。

任何艺术,失去文化的土壤肯定不行。

土壤只是你的创作,看着是国人的审美观念。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感动大家,会有很好的画面呈现。无论是在雕刻的呈现,还是架上艺术表现,都会有形式出现。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等艺术形式都会让人有所启发的。

我觉得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声里影响和感动。

南阳汉代画像石

———南阳-古雅月整理

【艺术群里的探讨,雅月简单做的整理。】

相关文章

  • 关于模糊思维和艺术创作的探讨

    请问模糊思维是不是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画?侧重于骨子里的感情,精神,意境。不太执着于形似,而在于传神、张力和里面的感...

  • 用好五中精神状态,做智慧的人

    人的思维和精神状态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有时清醒,有时模糊,有时处于灵感萌动的状态。人们要还根据自己的思...

  • 安卓模糊效果探讨

    在项目中我们或多或少的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实现类似于ios的毛玻璃效果。在ios中毛玻璃的实现,比较简单,系统提供...

  • 关于艺术创作

    今天心血来潮,用软件画了幅画(图片镇楼)。 我觉得咱们也不能对一个新手的要求太高。 于是我兴冲冲的发给了我的好姐妹...

  • 20170407 晨间思——关于阅读、思维和学习

    日期:20170407 时间:05:40-06:00 关键词:阅读、思维、学习 内容&复盘: 自从开始采用速读法来...

  • 关于“模糊”

    关于“认知模糊” 《认知觉醒》 机器人和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机器人没有潜意识。 机器人是靠精确、清晰的指令行动,...

  • 若灬秋《上游思维》读书笔记及感悟

    关于本书 《上游思维》 研究上游思维的意义 上游思维则是主动的“治未病”,从根源上避免问题的发生 上游思维和下游思...

  • 关于艺术创作的随想

    近半个多月来,身体一直受重感冒困扰,四肢酸软,神思怠倦。今略感体轻气爽。闲来无事,信手翻阅收藏的几套上个世纪七十年...

  • 当我们在谈论张爱玲的时候,张爱玲在想什么

    前几日,知名艺人马思纯的一件轶事引爆社交网络关于张爱玲的探讨,马思纯女士出演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沉香屑.第一炉香》...

  • 我为什么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1 关于专注2 关于与自己相处3 关于逻辑思维和讨论请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模糊思维和艺术创作的探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hf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