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模糊思维是不是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画?侧重于骨子里的感情,精神,意境。不太执着于形似,而在于传神、张力和里面的感情。
个人觉得,模糊思维,因人而异。

也许是在充实各艺术种类知识及感悟的同时, 不具一格的自由的进行尝试与创作吧。

说书俑并不是形体不完整 他有细节 脸部的刻画相当细致 细节的刻画是针对于大整体造型的 典型的例子是兵马俑 略看去没有什么细节 但是如果仔细去看 在形体转折处都有细节刻画 整体浑圆但是细节地方刻画有勾线又有转折面的处理。
很多玉雕大师都有运用,并且西方雕塑作品也能看到。
模糊思维,怎么也要创作的,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
院校体系确实有局限性 某些方面确实注重技术 但是如果真正在院校生活过 她带给你的艺术评判标准会比较好一些 会更包容更全面 也会 看到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如果文学作品能打动人 那么他也会对其他艺术形式有共鸣。
一多相即,万法唯识,明心见性,无生法忍。

文学作品好像更容易打动人们。
文学、音乐、舞蹈,艺术都是相通的。
文学的感染力,很厉害。

如果说看懂了文学,判断不出其他艺术形式的好坏,那么他不是懂文学。
反之如果懂其他艺术,判断不出文学的好坏,那么他也不是懂艺术。
所以,艺术是相通的。
文学的感染力,是没法超越的。你可以有无数的表现方式,文字形成的那种头脑里第一意境很厉害。
比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千年以来,就这几个字,他的感染力是无穷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有不同的演绎。
创新是现在的主流。
创新也不能没有根底的,特别是根在中国文化的玉器。

创新有脉络,在根枝上发展才是创新。
有什么样的根,才能发出什么样枝,有多少营养才有多大的果吧。
任何艺术,失去文化的土壤肯定不行。
土壤只是你的创作,看着是国人的审美观念。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感动大家,会有很好的画面呈现。无论是在雕刻的呈现,还是架上艺术表现,都会有形式出现。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等艺术形式都会让人有所启发的。
我觉得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声里影响和感动。

———南阳-古雅月整理
【艺术群里的探讨,雅月简单做的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