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余临帖(二)

作者: 行者无痕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08:02 被阅读49次

前些日子写了一段在行余书社学习书法的粗糙体会,内容粗糙,行文简单直叙,实在是没有写出什么“可借鉴”有价值的内容。现在想来,就自己对书法的浅薄认识,再结合行余学习书法实践,再作一个浅薄的螯述。

在行余书社学习书法,一开始要面临两本帖子,一本是韩中明老师推荐临写的《元倪墓志》,一本是武文峰老师推荐的《智永千字文》。学习这两个帖子,其实是有很深刻的选择和学习的道理。《元倪墓志》产生于魏晋时期,楷书处于初级阶段,与篆隶关系紧密,刚刚脱胎与汉隶,距离小篆又比较近一些,自然有很多当时的“篆隶”的书写影响。所以学习这个帖子容易通篆隶之法,容易通篆隶的思维,更接近古法,也便于日后学习草书。很多书法界人主张学习草书要从篆隶入手。这个客观事实存在是步入书法殿堂的密码!也便于日后学习的四体皆通的较高境界!

而《智永千字文》虽说所处的年代晚了一些,但智永推崇的是王羲之,据说智永把千字文写了八百遍,分别送给学习书法的人,以传播二王的书法法度。甚至历史上有人认为王羲之的《兰亭序》也是出自智永之手!既然历史上有人这么说,自然不会是空穴来风,智永一生的贡献就是宣传王羲之,把二王的法度发扬光大!可以说智永最像王羲之,就是当时的王羲之再生。

唐张怀瓘《书断》说智永“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于羊、薄”。

宋苏轼《东坡题跋》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宋米芾《海岳名言》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俱备。”宋人编的《宣和书谱》说智永“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

明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明解缙《春雨杂述》谓:“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说智永“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

诸多评论,一是说明智永诸体皆能;二则说明真草隶篆本来就是笔法互通。这么看来,历史上诸多书法高人都认为学习智永可以达到四体皆通的最终目的。

反面的评价也有学者认为,智永书法全守王氏家法,缺乏创新精神。如李嗣真的《书后品》就认为“智永精熟过人,惜无奇态”。对此,苏轼《东坡题跋》另有一说:“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陶渊明)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苏轼又说:“永禅师欲存王氏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举用旧法,非不能出新意求变态也。然其意已逸於绳墨之外矣。云下欧、虞,殆非至论。若复疑其临仿者,又在此论下矣。”苏轼此说,的确说尽了智永的一生修为。智永就是王羲之再生。

虽说是反面之说,但恰好证明了智永完全的继承了王羲之。智永之志,确实不是独树一帜,而是要使乃祖王羲之书法流传于后世。智永居永欣寺期间曾临写王羲之《千字文》(王羲之生前并无千字文,此为萧梁殷铁石于宫中所藏王羲之墨迹中拓了千字互不重复之字,再经周兴嗣编次成韵文)800帖,分赠浙东诸寺,目的就是要借佛门之力,宣传乃祖王羲之之法。智永如此学习王羲之,其书法法度自然也很贴近魏晋!

综上所述,此二帖都法度魏晋,其中的秘密就是要贴近篆隶,用篆隶的思维去学习楷书,或者说是欲使“楷法”兼有“篆隶”之法也兼有“草法”,或者说也是“真草篆隶”四体皆能的学习密码!

老师推荐学习《元倪墓志》和《智永千字文》,实际上是想让我们的书法学习过程,用较短的时间也能兼有学到篆隶的用笔思维,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便日后通往草书的学习。

从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中间有产生了草书,隶书又到章草、到今草,同时又有了楷书。从历史的发展上,书法的终点就是楷行草。所以说楷书要写出草书的笔意,而草书有要“作草如楷”!

楷书写不到高的层次,就容易描描画画,看似和帖子一样,实际上相去甚远。楷书要写的有动感,用笔要兼有草书的用笔,只不过是结字结体不一样罢了,楷书和草书的书写,实际上不应该有所“隔阂”,王羲之的很多作品流传下来也说明了这一点,他老人家总是楷行草结合起来的写,草中有楷,楷中有草,中间还要伴随夹杂着行书,所以说明高手的用笔上,这三种体原本就是相同的笔法,现在我们做不到,是我们不能融会贯通罢了!

早在东汉年间人们就把草书写的如痴如癫,以致赵壹在《非草书》里说“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此段是说写草书本来是为求简易而迅速,现在反而变得既困难又缓慢,真是大大地失去它的意义了。

这么看来草书一开始就就建立了“匆匆不暇草书”的书写原则。赵壹还在文中批评人们仰慕追捧草书甚至超过了对“孔孟”的追捧,所以说,草书从一开始有的时候就很“热”,现在也一样,人们最后的追求就是对草书的掌握,只恨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以草书不是人人都可以至也!而草隶(指楷书)能互通者,也就少了。

世人大都通楷不通草,或能草不精楷,概“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甚至会有很多人不屑于这类中所主张,以致“谬亦传”耶!

所以说,楷行草笔法互通,既是技法问题,而是想法的问题。思想上的不通,最终导致技法上的高度不够。也说明唐楷“形”为楷书,实际上是草书和篆隶的延续,其中的楷法自然不能少草书和篆隶的法度。

而行余学习书法老师们不赞成从唐楷入手也正是此意,怕的就是唐楷的真正法度没有学到,反而学下了“为写楷书而写楷书”的自认为写的很像的那些“楷法”,这么写的很像了,自然也就写死了,但要解释通如何真正的学习写唐楷的方法又不容易说的清楚,所以老师主张学习《元倪墓志》和《智永千字文》是有深刻的道理。所以说,《颜勤礼碑》写出来若没有行草意,终究沦落为不入流!其他楷帖欧柳赵皆然!

《元倪墓志》、《智永千字文》实际上是通往魏晋,走进王羲之的学习密码,也是日后通往诸体的学习密码!

相关文章

  • 行余临帖(二)

    前些日子写了一段在行余书社学习书法的粗糙体会,内容粗糙,行文简单直叙,实在是没有写出什么“可借鉴”有价值的内容。现...

  • 行余临帖

    临帖中学到了什么?这是学习书法以来需要总结的一个内容。现在回顾在行余书社学习书法的历程,帖子也写了不少,各种字帖里...

  • 年底太忙,练字减压

    感觉没有进步,还得多多临帖才行。

  • 临帖,先虚后实——事半功倍

    新野人/文 学书临帖,是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如幼儿学步,临帖是学步车...

  • 四步临帖法让你练字立竿见影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选定字帖后,如何提高临帖效果,是临帖中的核心问题。亲爱的同学们,采用四步临帖法临帖,你...

  • 浮生小记•七月十二日

    小女学书,积月余,日临帖二王并颜、柳、苏、黄诸人,然多不识繁体,唯依样书录之,余常对面坐,拥书从容以观,是以每惑而...

  • 临王铎尺牍

    今天收拾纸墨,继续临帖!写了楷书,余墨残纸临王铎。

  • 临帖的终极目标:为我所用!

    学习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但临帖不是学习书法的目标,而是方式。临帖的终极目标是为我所用。 那么如何提高临帖水平呢?...

  • 吾友曹君

    曹君者,钱塘人也。有足疾,不便行。心高,喜书画,日临帖千字,作画若干,乐在其中矣。 初,余至曹君所在之厂,工以自给...

  • 新手练书法如何有效临帖?只需这五步就够了!(附:18年练字心得体

    我们知道,刚开始练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 首先得选一本适合自己的字帖,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高临帖效果,这也就是临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余临帖(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g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