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讲寒假作业时,遇到一道题,题就一句话,我指名让浩同学读一读,他读到“浸泡”这个词时,不认识“浸”字,别的孩子提醒了他,他勉强读了下来。我决定让他再读第二遍,谁知第二遍时,他又卡在“浸”字,别的孩子依旧提醒他。我想知道到底几遍他才能记住这个字,于是又让他读第三遍,这一遍他居然还不会读!
哦――MG――
怎么会这样?情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到第四遍时,他才不需别人提醒顺利地读了下来。可是问题又来了,浩同学读句子不是掉字就是添字,要么错字,就这样一句话共读了八遍,最后好不容易才读正确了。

课后我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孩子的朗读情况怎么会这么差?按说浩同学在我们班属于中等生,不致于一句话七八遍都读不好,问题出在哪里呢?接下来的几节课,我又指名让他读,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过的生字不认识;
二是读的过程中不会正确断句;
三是眼睛与思维不同步。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第一个问题来看,生字的抄写仍必不可,而我在这点上有些疏忽了。因为从教语文这么多年来,说实话,我让孩子们抄写生字词语的时候不多,即使抄写也不超过三遍,我一直提倡能记住就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抄写上。是不是我的这种理念只适合优秀的学生,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来说行不通。
对于第二问题,除了教师的范读、领读外,让孩子们自己大声朗读必不可少。可是怎样确保孩子读得正确呢?教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只能依靠组长或是同桌互查了。只有多读,才能培养语感,才能读好。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觉得是注意力的问题。要告诉孩子,眼晴先行,脑子也要跟上,不要着急,哪怕开始时读慢点,但要保证朗读的准确性。
浩同学遇到了这样的困难,那么其他能力更弱的孩子呢?可想而知。
这也难怪,一二年级时他们的课文全部注音,而升入三年级后,除个别字外,课文已去掉拼音。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于生字掌握得不扎实的孩子来说,那将是个严峻的考验。
看来,教学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中的细节,更要分析背后的成因,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