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完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读完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作者: 安安淼淼 | 来源:发表于2023-01-13 19:43 被阅读0次

2022年12月6日开始阅读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2003年1月13日读完。因为回家没有坚持每天读一读,回来后也没及时读等原因,读了一个月之久。与之前计划的10天读完,相差的很远。不过坚持读完了,还是值得表扬的,哈哈。要坚持读下去,再有一周,就回家过年了,10估计又要读一个月之久了。

这一本时间线是公元220年–公元261年,共42年;是69-77卷,共九卷。汉朝倾覆,三国鼎峙的时代,不在是汉纪,而是魏纪。

在天下分崩离析之际,也总得有个年号来记叙哪年、哪月、哪日,才能说清事情的先后次序,这是根据汉传魏,魏传晋,晋之后依次是宋、齐、梁、陈,然后隋、唐、后梁、后唐、后周,然后我们大宋从后周继承。所以,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年号作为时间线,来记叙诸国之事,但并没有尊此卑彼,判定谁是正统的意思。

摘几点记录。

一、学习

1.与惰性斗争的关键,在于立志。人都有惰性,如张纮所言:“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国君如此,臣子也如此;员工如此,老板也如此;学生如此,老师也如此。所以,我们一生的修行,就是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

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只在那痛上,顾不上其他事情,自己一懈怠,心马上就痛,就难受,非得要勤奋才舒服,一松懈就感觉自己像个罪犯。那就没有惰性了。

我们小时候都有志向,有人要当科学家,有人要当消防员,长大之后,反而没有志向了,就随波逐流,顺其自然。什么是自然呢?偷懒纵欲就是自然。“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是这个意思了。

2.求速成不是求上进,很多时候我们表面上是在求上进,其实都是在求速成。这个要自我检讨。“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来得快的,去得也快,需要花费时间越长的,越有更长的生命力。比如我们在经营过程中,三个月能做成的事,再过两个月别人就赶上来,甚至超过你。但是,如果你投入一件需要十年才能见成效的事,等十年后你浮出水面,别人看到了,要模仿你,他也得花十年时间,而十年后,你也又往前跑了十年,他永远也撵不上。速成的东西,消亡也快;而所花时间长的成就,往往得以善终。早晨开花的,晚上就凋落。而松柏之茂盛,寒天雪地也傲然挺立。

感悟:我存在懒惰和求速成的心态,以后要改正。

二、生活

1.如果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必然分散资源,满盘皆输。一个复杂的战局,总有其重心,要把所有问题合并为一个战略重心,找到决胜点,把所有力量投入决胜点,重心解决了,其他问题自己就消失了。如果试图解决所有问题,必然分散资源,满盘皆输。我们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也要遵循这一“战略重心原则”。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感悟:每逢年初,总会制定很多个计划,比如健身减肥、读书练字、学习外语等,其实一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就不错。

2.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都要谨慎选择。读什么书,交什么朋友,这是人生两件大事,都要谨慎选择。读者可以摸排点检一下自己的书单和朋友圈,是不是都是“良书益友”。

于书,时间有限,只读经典。于友,想想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一个人都不认识,则这地方一切都与你无关,你也什么都干不成。所以,朋友即世界,有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能不精心选择吗?

感悟:读经典书、结有缘人,人生不虚度。

3.所有的决策都是决策者的情绪偏好在做最后的抉择。所有的决策都是感性的,所有的决策都有情绪的参与,所有的决策都是决策者的情绪偏好在做最后的抉择。(刘备伐吴,于形于势,都是万万不可。但是,从感情上说,他和关羽是结义兄弟,当初的誓言,又非伐不可,那就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

感悟:每一本都有提到情绪,我感觉生活中最难控制的就是情绪了,需要修身养性。

4.《大学》说,修身之道,首先在于正心:“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是身的主宰,心体至虚,本来不着一物,一有所着,则心为之所累,而不得其正。着在怒的一边,而有所忿懥,则心为忿懥所累,不得其正。着在恐惧的一边,则心为恐惧所累,不得其正。着在喜的一边,而有所好乐,则心为好乐所累,不得其正。着在忧的一边,而有所忧患,则心为忧患所累,不得其正。

我们的决定,总是被自己的情绪和好恶所左右,而不能坚守大是大非的道义,这就是心不正

5.说什么是孝呢?你什么都不用替父母做,只要不要父母替你操心——父母惟疾是忧——除了你生病之外,因为生病你控制不了,其他任何事都不用父母替你操心,小时候不用操心你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好大学,长大了不用操心你娶不上媳妇、买不起房子,恭喜你!你已经是孝子了!孝子之难,高难度的孝,难在哪里呢?孔子说:“色难。”难在不给父母脸色看,父母怎么跟你唠叨,跟你讲别人家孩子的故事,催你结婚生孩子,你都没有一点点不耐烦,《礼记》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这就是最难的了。

感悟:我现在是不孝了,这几年让父母操心了。

6.人性的弱点

(1)对自己无法应对的最坏的情况,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不至于”,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偷懒,不做准备。

(2)人们都是畏难而趋易,喜欢同声同气的人,而厌恶不同意见,这些人性的弱点,都与治道相反。

(3)人们容易夸大自己对别人的恩德。人们不仅会过高评价自己,而且容易夸大——大大地夸大——自己对别人的恩德。

(4)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两个人有矛盾是非的时候,就诉诸舆论,现在称为“开撕”,双方都想让围观者接受自己提供的看法。但是围观者哪有看法呢,围观者只有看戏,没有看法。你看他表态发表看法,其实也不是看法,是借题发挥,演他的戏,谋求别人对他的看法。这都是毁誉官能症,是病,得治!

(5)为人安身立命之本,在于自己的学问修养,而人的毛病,就是不能勤奋踏实地努力,而是交游攀附,到处找捷径。

(6)我们相信一些事情,只不过因为我们希望那是真的而已。“不可将迎意必”是王阳明的话,你不要想事情的结果一定会怎样,然后老期待着,怎么还没成功啊?怎么功夫还没练成啊?怎么我还没赚到钱啊?然后就想怎样能加快,然后就会贪巧求速,然后就会拔苗助长,就会弯道超车,最后的结果是车翻了。

(7)认为自己没干啥坏事。人性的弱点,就是对自己怎么伤害别人心里没数,自欺欺人,认为自己也没干啥坏事。

7.一个常见的现象,越是大人物,越是居于高位的人,越容易迷信。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对居于下位的人来说,皇上、老板,就是天,就是决定他们命运的人,就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如果他是一条船,老板就是他的舵手、他的定心丸、他停泊的锚,他的眼、耳、口、鼻、心,都锚定老板就行。老板就可怜了,他没有依靠,没有方向,他是给别人派定心丸的人,没有人能给他派定心丸,他缺少一个“锚”,找大师,问鬼神,是他在“心里寻锚”。而老板经常会看不清最简单的道理,做不出最显然的判断,下不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决心的决心,做不出最容易的决策,都是这种心里没锚的副作用。

理解吧,理解万岁!

8.怎么做

(1)要注意省察自己的自欺欺人之处。

(2)拿自己说别人的话来对照自己的行为。言行相顾,有一个窍门,就是拿自己说别人的话,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说别人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标准最高的时候,若是拿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那我们就找到抓手了。

三、工作

1.修养品德如此,经营事业也是如此,万万不可“抓大放小”,事情是大是小,只是在于你看待它的时间长度,大事放在更长的时间长度去看,未必是什么大事,可能还是饮鸩止渴的坏事;小事坚持的时间长了,反而能成就人生。

该放弃时就要放弃。

感悟:人都说时间最是无情,时间是把杀猪刀。时间也是最好的见证,把事情放到更长的时间里去考虑,而不只是在当下。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背后的道理,是“扩充放大”,恶会扩充放大,所谓“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善也会扩充放大,就是孟子的“四端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抓住自己的善端,扩充放大,润之四体,就能由内而外,充塞天地,成就仁义礼智。

3.一个好的领导者,当有三条标准:一是他有本事,能带领大家取得成功;二是他能让团队里每个人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他能始终关注培养新的领导者。

这第二、三条尤其重要,就第二条而言,又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让每个人能发挥,让每个人有成就;另一方面是你能让多少人发挥,让多少人有成就,这叫“人才杠杆率”。你是一个人才、一个领导,你能给自己加多大杠杆、用多少人,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像诸葛亮这样,凡事亲力亲为,杠杆率太低,别人不仅对他的事插不上手,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也被他抢去干了。我们很多领导者,哪怕是一个小组长,对下属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抱怨:“跟你讲半天,还不如我自己把活儿干了来得快!”这样说来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不能容忍下属今天没你干得好,就不能让下属成长,也不能发挥更多人的智慧和力量,不能群策群力。第三条,培养新的领导者,则是着眼于未来。组织需要不断裂变,不仅大领导要培养新的大领导,每一个小领导都要培养新的小领导,这样的组织,才是能基业长青、不断扩张的组织。

4.领导者不能听大家的意见,而是什么事听什么人的意见。自己能看准的事情,自己就定,谁的意见也不用听。如果自己看不准,需要别人的意见,就不要在十个人的十个意见里判断选择,而是在十个人里选择听谁的,那决策权放给他。

如果你是参会的人,学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为你不在其位,你掌握的信息就非常有限,你做不了沙盘推演,如果说一些“狂夫之言,圣人择之”,那不如不说。

喜欢对别人的事发表意见,都是因为自己不专业,不仅在别人的领域不专业,在自己的领域也不专业,就像京城的出租车司机,国际国内,就没有什么事他不知道的。

一个人一旦成了某一方面真正的专家,他就体会到了专业之深,就不敢去碰别人的专业。而对别人碰他的专业,也是切齿痛恨了。

5.布其德,兆其谋,这六个字,领导者可以想一想,布其德,有多少人得了你的恩德,愿意为你奋斗?兆其谋,你会不会运用谋略?人苦于不能知行合一,自己说的话,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6.有了人才,就要创造“人才加速度”。有了人才,就要创造“人才加速度”,以产生更多更好的人才。人才加速度,取决于相互学习的规模。人的进步,取决于与其他人相互学习,而相互学习的效率,取决于相互学习的人才的规模和相互学习的密度与强度。这就是人为什么要去大国生活,到大城市发展,因为在大国、大城市,才有人口规模、人口密度、人才规模、人才密度,你才能获得进步的加速度。

7.巴甫洛夫的刺激反射原理,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射行为,刺激信号越强,则行为反射越大。离得近的人,刺激信号就强,离得远的人,释放不出信号。所以天大英雄,都容易被身边人控制。孙权想召回孙和,孙大虎等人强烈反对,他就妥协了。而孙和呢,他离得远,根本发不出信号。远方的臣子想得到君王的召见,而君王身边一个人一句话,就足以让你失去机会。而想得到机会的人,就会去找君王的某一个身边人递一句话。所以,皇帝身边的人,往往比皇帝权力还大,这都是生理学问题,巴甫洛夫说:哪有什么心智!都是生理反应,都是肌肉和腺体的反射。

8.不骗人,不贪心,不夸大。隐恶扬善,扬善好理解,为什么要隐恶呢?一方面,人家说得不对,你不用就是了,不要指出他不对,指出他不对,就打击了他贡献意见的积极性,下次你有事问他,他怕被批评,就不说话了;另一方面,不对的东西不要宣传,以免让人学坏,就像现在讲新闻报道不渲染犯罪细节,因为会鼓动人效仿。

9.要分析,不要论证。分析是对结论保持开放,论证则是已经预设了结论。我们自己面对问题,要保持分析的态度,把握现状,掌握真因。当别人向我们提出他的意见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辨别,他是在分析,还是在论证。当会议中两人因不同意见开始辩论的时候,更要注意,谁是在真正探求真理,谁是在捍卫自己的观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华杉讲透《资治通鉴》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uw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