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两年,当初我为什么选择读研?
文/垚烨
写给那些仍然纠结迷茫于是否要读研的学弟学妹们。
最近,单位的一个实习生跟我说,自己现在大四了,很纠结一个问题:是出来工作呢?还是继续考研究生。他问我,当初你决定读研究生是出于什么考虑?
我跟他如实描述了我当时的决策过程,他听完后很受启发,后来又陆续有一些学弟学妹来问我这些问题。我想干脆就写一篇文章,把我当时的思考过程分享给大家。
2011年,我在读大三,快要大四的时候。我面临的一个所有的大学生都在纠结的问题:毕业后,是直接去找工作,还是继续读研究生。
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也是纠结万分。实际上,读大一的时候在我的目标清单中就有读研究生这一项目。但到了真的要做决定了,真刀实枪要去干的时候,却纠结迷茫了。
纠结的根源,源于不断的比较和分析。记得当时,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
01 机会成本
读研究生,需要再花费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世界在突飞猛进的变化,读研究生意味着我可能会错失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
三年之后,当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许曾经跟自己一个班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他们中的有些人或者已经买房买车,或者已经结婚生子,或者已经做了某个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已经创业成功。
反之,那个时候的我们,职场生活才刚刚开始,在他们面前我们就是一个职场小白,自己能接受那样的落差吗?
这就是经济学里面所说的机会成本,我们选择了读研这件事情。就一定放弃了因为读研而耽误的其他可能性。
02 成长性
读研让我们的成长性更快还是出去工作让我们的成长性更快?这又是一个很难分析清楚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成长的定义。
什么是成长?罗振宇讲过一句话,所谓的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
这个定义很巧妙,但是它对我们的选择并没有可操作性的帮助。因为按照这个定义,成长是与一个人的自我期望相关的,你首先有一个自我期望,你达到了这个期望,你就成长了。
如果你的期望是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那么去外面工作比在学校读研获得的机会更多;如果你的期望是提升自己的学历,毋庸置疑,你一定要去读研究生。
03家庭条件
自己的家庭条件允许你继续读研吗?这里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经济条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你的家庭是否需要你即刻出去挣钱以支撑家里面的开支。第二,你的家庭是否可以为你的读研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
我来自农村,家里面有三兄妹,他们都已成家立室,父母还年轻,不需要我马上出门挣钱支持家里。但是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支撑我继续读研究生。
不过我马上意识到,读研究生其实不需要花太多的钱。那时候读研究生的学费是免费的,学校每个月还有生活补助。所以,这方面其实不需要考虑太多。
机会成本、成长性和家庭条件,当我按照这些标准把所有的问题都考虑一遍的时候,发现,我还是很难作出决定。读与不读,仍旧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
迷茫之际,我找到了上选修课的佛学老师,我们私下是很好的朋友。跟她聊了一下自己当前的困惑。她耐心听完后,并没有跟我去分析那些所谓的利弊,也没有告诉我读还是不读。
她告诉我,在这样的时候,首先让自己安静下来。然后,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想读研吗?
她是让我追随自己的内心。
虽然,这是一种很感性的决策方式。但是,我很快获得了一个很大的启发。
我们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往往是功利地从利弊去分析。一个事情做了之后对自己有利,我们就去做,对自己不利,我们往往就不去做。
但是,很多时候利弊只是相对的,更多时候由于受阅历和经验所限,可能我们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看到所谓的利和弊。
这这种情况下,换一种决策思路是不是更好呢?
我是一个很注重人生体验的人。是不是可以从人生体验的角度去思考读不读研这个问题呢?
顺到这个思路之后,我即刻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困惑不已的问题一下子云开见日出了。
要不要读研的本质变成了想不想体验研究生的生活。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一直在求学,读书求学是我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体验之一。小学、中学、大学,我们一一过来了,我们体验到了不同的求学生活。
如今,面临的一个新求学选择,要不要继续读研究生,对我而言唯一判断的标准应该是:读研究生的体验与以往的生命体验是否不同。
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决定了,这个研究生读定了。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它不同于大学,不同于中学,不去体验它,我会留有遗憾。
以上就是我当初决定读研究生的一个思考过程。
每一个正在纠结的学弟学妹们,也许一如我当年那般困惑、迷茫和纠结。研究生毕业两年,我至今仍然感激那个佛学院的老师,因为它让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件事情:人生的诸多决策,不仅仅只有利弊二字。
人生是一种体验,如果利弊无法让你做出果断的决定,那么不妨试试从人生体验的角度出发。
当然,前提是这样的体验是积极的,向上的。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喜欢我的文字就在下方点赞支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