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童读写吧
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

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

作者: 流萤edu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23:51 被阅读0次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但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一个疑问?今天我们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例,来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一、历史该怎么学?

    我不知道大家的历史当年是怎么学的。当年,我学习历史,其实就是把历史书上面讲到的一些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成绩背诵下来。所以呢,历史课就变成了考验背诵能力的课。记忆力好的,肯定还不错;记忆力不好的,学得痛苦不堪。我呢,当年属于记忆力还不错这类,所以对历史这个学科还是有好感的。但很多人,超级不喜欢历史。

    可是,学习历史的真正价值,难道就是背诵这些史实和功绩吗?当然不是。阅读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和理解历史故事,从中间去吸取历史教训,把古人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变成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

    二、淮阴侯的故事

    《史记》的列传当中,《淮阴侯列传》特别有名。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淮阴侯韩信的经历。

    淮阴侯韩信年轻的时候,算是一个二流子。他不种田,不经商,到处游玩,甚至连自己都喂不饱养不活。他经常到南昌亭长家中蹭饭,结果亭长的老婆特别讨厌他,早早的把饭吃完,等他去的时候没饭吃了。他还是有点自尊的,一怒之下走了。

    后来他在河边钓鱼,有洗衣服的漂母看他没有饭吃,一连让他蹭饭几十天。他说将来要报答这个漂母,结果漂母把他骂了一顿,说“你自己吃饭不饱,我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还指望你能报答我呢!”一个洗衣服的漂母都瞧不起他,可见他当时的境况相当之惨。

    后来,陈胜起义,各地动乱,韩信投身到项羽的叔父项梁部下;项梁死后,他跟随项羽,但并没有得到重用。后来他投奔刘邦,也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在萧何的隆重推荐之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从此开始走向人生的巅峰。

    在刘邦开国之战中,他战功赫赫,连刘邦也比不上。刘邦甚至用“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来形容韩信。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时,韩信选择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帮刘邦扭转了战局,为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可是要注意的是,汉四年,刘邦和项羽持久战时,韩信打败齐王,自立为齐王。齐国,有广阔的平原,人口众多,是非常富庶的地方。

    汉五年,当项羽被打败,刘邦就从韩信手上接管过大部队,把韩信迁为楚王。大家要知道,楚国就是现在的湖南湖北一代,为中国的东南丘陵地带。在一个农业时代里,有种粮食的土地才是最好的土地。自然楚王的地位就不比齐王了。

    再后来,汉六年,刘邦怕韩信谋反,以巡视之名到南方抓住环境到都城由此韩信也从楚王被贬为淮阴侯。

    汉十年,后来汉朝陈豨迫起义反抗,韩信曾跟他一起讨论联合来对付汉王刘邦。但最终陈豨被汉王刘邦打败,韩信也被萧何用计策骗入宫中,吕后吕稚在长乐钟宫杀死韩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好,这就是韩信的基本故事。

    三、韩信的历史教训

    那从韩信的这个故事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1.乱世出英豪——抓住秩序重构的时机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乱世出英豪。每逢乱世,其实就是时代更迭的时候,虽然有战争,百姓凋敝这样的弊端,但同时别忘记,乱世也是重构秩序的时候。一旦需要重构秩序,原有的社会阶层被打破,因此普通人也会有崛起的机会。

    前面韩星的人生经历讲过,韩信在当时其实是一个二流子。如果是在社会稳定的时期,像他这样的人,不会有上升的机会。但因为生逢乱世,他自己本身的聪明才智在乱世之中得以发挥,才能让这样一个生于底层的老百姓,靠着自己的累累战功,一步步爬上淮阴侯这样的高位。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想到,当我们自己身处某个秩序重新洗牌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一想个人如何利用新秩序重构的机会来崛起呢?

    那什么是秩序重新洗牌的时候呢?

    朝代的更迭,必定是一个大的洗牌时机,想一想我国的开国元勋,他们的成长故事是不是也可以验证这样一个道理呢?

    再比如对于在公司工作的我们而言,领导换届、新领导降临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秩序重构的时候呢?对于孩子而言,更换班主任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秩序重构的时候呢?

    孩子换新学校的时候,升到新的学部的时候,是不是也算是秩序重构的时候呢?

    秩序重构,会带来动荡和不安,但同样带来机会,而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才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从而奠定自己在新秩序当中的地位。

    2.兔死狗烹——考虑功成的身后事

    再来看第2点。汉朝成立后,虽然天下基本统一,但汉高祖刘邦内心是惴惴不安的,因为那些跟他打天下、素有威望的大将们,让他内心不安。因此,汉朝初年,刘邦和皇后吕后联手,曾经大肆诛杀有功之臣。

    我们知道,淮阴侯韩信,与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韩信打仗时奇谋百出,功劳卓著,刘邦也自叹不如。因此淮阴侯韩信手握军权,威望很高;同时肯定会有一批跟随他的部下。当一个人手握重权,功劳高到皇帝没有什么可以分封给他的时候,只好让他去死。看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称霸天下后,范蠡功成身退,保住性命;同为重臣的文种却被勾践被赐死。历史总是在重演。

    我们看看韩信的是如何一步步败落的,就知道了。

    汉4年,刘邦和项羽的战争还在僵持。韩信封为齐王。

    汉5年,韩信协助刘邦,打败项羽。刘邦把他迁为楚王。

    汉6年,有人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以巡视南方为名,扣押韩信,随后把他贬为淮阴侯。

    汉10年,陈豨造反,吕后怕韩信联合陈豨,把韩信骗进宫中。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短短六年时间不到,淮阴侯韩信从位高权重的齐王,一下子陨落。这个人生故事,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呀。淮阴侯韩信临死之时,说过这样一段非常精辟的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想,这应该不是仅仅在汉代发生的故事吧?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对于一个人来说,付出辛苦获得功劳容易,而守住自己的功劳,也同样不容易。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实社会的创业公司,创业成功之后是否也会存在刘邦开国之时的景象呢?如果你是创业的元老之一,你是否也应该想一下自己该如何自处呢?淮阴侯韩信的故事,是不是可以给到我们一个警示呢?

    3.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判断形势的眼光,抓住时机

    第3个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前面提到,汉4年,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韩信手握重兵。武涉和蒯通,两个人劝他独立为王,这样韩信可以与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式。三足鼎立一旦形成,韩信就没有灭顶之灾。否则,不管韩信去支持刘邦还是支持项羽,一旦有一方落败,下一个被灭掉的就是韩信。

    韩信犹豫不决,没有下定决心背叛刘邦。可是当韩信支持刘邦打败项羽之后,他一贬再贬,成为了淮阴侯。

    贬为淮阴侯之后,汉代的天下,基本稳固。淮阴侯韩信私底下与陈豨进行沟通,有反叛的意图。可是这个时机已经不再是汉四年的情形。项羽被消灭了六年,天下统一,人心思定;而淮阴侯韩信也不再位高权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想造反,韩信必然只有落败的结果。

    韩信的这段经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看到,人生当中的关键时刻,我们就应该牢牢的把握,做好决策,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换一个时候,换一个背景,那么做同样的事情,恐怕就不会有同样的结果了。

    如何判断分析形势?如何断定什么是关键时机?这是当年韩信的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当代人必须修炼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4.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看清政治斗争的惨烈

    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所以被刘邦重用,是因为在他不受重视,想离开刘邦时,萧何连夜追赶韩信,隆重的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刘邦斋戒沐浴,以最为隆重的礼节,拜韩信为大将军。从此,韩信开启了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

    萧何就是韩信的伯乐,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后来萧何、韩信和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也是比较好的。可是当吕后怕韩信跟陈豨合伙反叛,想灭掉韩信时,是萧何出的计谋,骗韩信入宫。

    萧何不可能不知道韩信会有生命危险,但还把韩信骗入宫中。为什么呢?我们看看萧何的个性就知道。

    萧何相当于刘邦的财政大臣,主管着战时刘邦的大后方。即便他功劳卓绝,在成立汉朝的时候功劳排第一。但他一路陪伴刘邦过来,谨小慎微,力求自保,这也是他在刘邦吕后诛杀开国大臣时,他得以保全的缘故。

    当吕后要杀韩信时,萧何为求自保,自然会牺牲韩信。这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实际上在提醒我们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我们看到的一些宫斗剧也好,政治剧也好,会发现为权力的争夺,真的是你死我活。

    历史从来就是如此。如果我们看明白了这样的形式,理解了政治斗争的残酷,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哪里,我们至少能让自己有一个自保的能力。

    三、结论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读史的确使人明智。但不是去背诵历史史实,而是从历史大事件的发生中,从历史人物的命运浮沉当中,从历史人物的抉择中,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我们的人生故事从来不是特例。当我们进入到新的环境当中,或者遇见秩序重构的时候,如何利用新的环境崛起呢?当我们跟人一起创业即将成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跟别人来分摊、享受创业的成果,如何稳住自己的江山和地位呢?当自己功劳卓绝之时,是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傲视群雄呢,还是谦虚忍让、小心谨慎来保全自己的位置,避免招致灾祸呢?当我们遇见权利争斗时,我们是否能够看清楚政治形势,做到保全自身呢?

    对照历史,借古鉴今,这才能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读史使人明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fz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