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涵养孩子的古文能力?
大声诵读古文是涵养古文能力的最好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脑与阅读》的理论,即使我们在默读文字的时候,都会在脑海中自动提取文字的语音。因此,当孩子们对于古文还不够熟练的时候,大声诵读古文,一方面习得了古文的语音,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孩子的视觉处理古文文字的能力。因此,爸爸妈妈不妨跟孩子一起,大声诵读古文,让朗朗的书声在家中回荡。
对于古文的诵读而言,根据我个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带孩子学习古文的经历,可以把古文诵读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读准确。
一篇古文,我们在阅读时候,会遇见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就是很多文字不认识。往往这些不认识的文字,大多数都已经退出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词的范畴。第二种情形就是文字我们都认识,但是不知道放到一起是什么意思。这些认识但是放一起不能理解的文字,是因为随着时代变迁,字词的含义及用法发生了变迁,古今之间的文字差异很大,导致理解的困难。
因此,我们在诵读古文的时候,需要根据文章的含义,找到每个字的准确读音,其中还包括很多的古今字、通假字、多音字。凡是能准确读出这些特殊字词,其实意味着我们对文章的字词大体上是疏通了的。
第二层次:读准节奏。
我们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汉及汉以前的文字)主要是单音节为主。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字,代表一个词语。准确的说,我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可能对应着现代汉语的很多个字,对应着极庞大的词语。这也是导致我们读古文搞不懂意思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诵读古文的时候,一句话,尤其是文字读一些的话,内部的结构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这句话内部哪些字组成一个短语、合起来表示一个意思呢?诵读时,句子的节奏是否读对了,其实意味着对句子的内部结构搞清楚了,句子意思搞清楚了。
前两个层次,即读准确和读准节奏,是诵读古文最为基础的要求。如果这两个要求都做不到,根本提不到涵养古文能力这个点。
第三层次:读流利。
流利意味着熟练。当我们把古文读得非常流利的时候,意味着我们对文章意思很清楚了,而且把文章读了很多遍。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在流利诵读之中,逐渐熟悉古文的文字、语法,也逐渐训练了古文的语感。
读流利和仅仅读通顺、不够流利之间,其实也就3-5遍朗读的距离。看似距离很小,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坚持把一篇古文读到熟练为止的。很多孩子,在自己刚刚读通顺、还不够流利的时候就止步了。这个小小的几遍差距,对孩子古文的学习有影响吗?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有影响,影响还很大。
举例:第一波跟我读完《少年读史记》这套63.5万字的书的学员,现在正在跟我读《史记·列传》,也就是诵读《史记》的原文。那些把《少年读史记》60篇小古文读得滚瓜烂熟的孩子们,读《史记》原文的孩子们,读得非常顺利,进度很快,能够按部就班推进每周的阅读。但是,其他做不到读熟练、刚刚够读通顺完成打卡的孩子,在读《史记》原文的时候,特别艰难,进度落后非常多。
当然我需要承认,这里有孩子们对待学习态度的差异,但更有不容忽视的点——积累得越扎实,后面有难度的学习就越轻松。
第四层次:读出情感。
读出情感,其实就意味着对文章有了透彻的理解了。《史记》与其说是一个古文学习材料,不如说一步精彩纷呈的人物故事集。里面有人物命运的沉浮,有君臣之间的交锋,有臣子之间的勾心斗角,有司马迁这个叙述故事的人饱含的请改态度。当孩子们能够把每篇故事有情感诵读出来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书已经读通了。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我们若希望孩子们的古文学习一路通畅的话,大家不妨按照我前一篇文章所说的,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古文语料,然后按照这篇文章四个层次,一点一点带孩子训练。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一定可以打下非常扎实的古文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