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读书笔记上

作者: 姜文止戈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8:01 被阅读2次

现实世界是一幅全景加最大景深的照片,最美好与最丑恶、最有趣与最无聊都同样被强调。

精神分析是一门关于心灵自由的学问,它告诉你是什么和为什么,从不告诉你该怎么做。这也是鉴定一门学科的金标准,那些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的“学说”或者“师傅”,是在剥夺你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最重要的东西:自由选择的权利

巨婴的意思是,一个个体,在身体上已经发育为成年人,而在精神上还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这些巨婴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狭窄,无法预知自己的言行对他人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人身依附,使自己成为他人或机构的一部分,丧失或出卖个人良知底线;在人际和社会层面,为了操控而操控,无法施与爱或享受爱。

在文化延续所制造的歌舞升平的表象之后,是每一个曾经生活其中的人想成为自己的愿望的无边墓地。

叫孝顺是对长者的恶性催眠:你老了,快死了,所以我让着你一点,这样你可以沾点便宜再离开这个世界。孝顺是对长者的巨大排斥与不屑。被催眠的长者会提前进入“垂死”状态,苟且地活在孝顺包围的虚假世界里,所以孝顺是坟墓的一种精神形式。

一个“中国式好人”的概念: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

婴儿的生命力,是无好无坏的,如果它能够被看见,这份生命力就得到了祝福,它就会转化为好的生命力,如热情、爱意、创造力等。

如果它不能被看见,就意味着,这份生命力被诅咒了,它就会转化为坏的生命力,如恨意、破坏性等。我们内心深处住着的所谓魔鬼,其实都是这样一个东西。  

希腊摩尔菲神殿有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则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

病态共生,在国人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如大家庭、集体主义、没有界暸、拒绝AA制、以己度人、统一思想……

特别关键的是,在这个混沌的、合一的共同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算,而这个人当然最好是自己。这就构成了共生中的各种冲突,我称之为共生绞杀。

中国式的权力斗争,处处可见这种你死我活的味儿,不可能妥协,不可能并存,所谓的妥协,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最终将对方彻底灭掉。

很多精神分析理论家都认为,人性有两个基本动力:生的能量和死的能量。你必须按照我的来,否则你去死!当我们向别人传递这种讯息时,我们就宛如死神,给对方制造了死的能量。

我们每个社会单元,如家庭、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准是一个个大家族,男人们要相互联合,玩权力游戏,以争夺皇帝位,然后就可以拥有无限特权,特别是无限交配权了。

女人们则将自身命运,与孩子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女人间的残酷绞杀——婆媳大战。

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一个完整的生命即是一个英雄之旅,完成了这个旅程的人,最后会发现,外部世界的善与恶,和自己内心的善与恶,是一回事。

一代为了下一代而活,下一代又为了下下一代而活。结果,每一代人都没有为自己而活,都没有很好她去创造独特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很少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在小家中,我们讲为亲人活着,最终则将导致“终极的虚空”。在社会这个大家中,我们就讲集体主义,讲“为了集体而无私奉献”。

但是,我多年来一直想,我们或许误解了个人主义,也夸大了集体主义的善。

在我看来,如果集体主义仅仅是我自愿为集体奉献,但集体不能强求我奉献,那就很好。然而,一旦我们将集体主义视为“必需”,就会导致一个错误的伦理结论:可以借集体的名义去侵占某个不情愿的个人的利益。

可以说,集体主义就像是一个考官,而我像是一个考生,这个考官给我出的各种选择题,都要求我必须按照集体主义的活法来活,但我觉得都不对,所以最后喊出:“这张试卷根本没有正确答案!”

因为,正确答案,就是——成为你自己!

哥哥问弟弟:杀死一个小女孩,可令整个世界得救,那么,这可以做吗?

弟弟犹豫了一会儿,小声但坚定地回答说:不可以!

这才是个人主义的真正精髓——不得以任何集体的任何名义侵占个人的利益。

国人的集体主义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个人无法存活。这个无法存活不仅是物质层面上的,更是心理层面的。作为一个个体的中国人在这个社会可能觉得孤单而破碎,自我都还未成形。国人之所以爱扎堆成群,这都是因为在心理上需要有人陪伴,否则会直接面对破碎未成形的自我,这很可怕。集体丰父的真相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太低,导致大多数人的里子是破碎的,必须千人一面,用共生的方式,追求和他人的融合,以此将个体镶嵌进一个集体性自我中。

爱因斯坦说,自我是一个牢笼,将自己与世界的其他存在割裂开。自我,的确是非常有意思的,它像一个壳,大多数人需要这个壳来保护自己,但这个壳也使得人对世界没那么敏感。

中国古代的爱情也很少完满的,悲剧较多。因为爱情是一个成熟个体的自我实现,而且爱情势必意味着对家庭对妈妈的背叛,这会撕裂母婴共同体,所以很多古代人的爱情都是妈妈一手摧毁的。

中国社会,到底谁掌权?社会权力体系中,是男人掌权,最经典是皇帝,家族权力体系中,却常是大母神掌权,而作为权力代表的男性大家长,也得听他妈的。所以说,中国虽然自古重男轻女,但在家庭里实际上是母亲说了算。现在的状况也是如此,奶奶、姥姥掌权的现象太多。在社会层面上,我们是男权社会,在家庭层面是母系社会,皇太后说了算。

荣格从非洲找到了大母神的原型,这个大母神是可怕的、吞噬性的,在神话中会化身为龙,而青年男子必须斩龙后才能走上英雄的道路,也就是个体向成熟发展的道路。这也对应了精神分析的一个说法——每个孩子都得先完成心理上的弒母,才能从共生中走出来。

很多大叔在小时候便是懂事、父母不用操心的好孩子,他们少年老成,小孩子的天性过早丢掉了。他们与萝莉在一起,在“喂奶”的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回到童年的幻象,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中国人有七八成的婚姻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这都是婴儿在找妈,两个人活成了亲人,也许会非常亲密,但很容易感觉到,两个人的发展似乎被限制了,并且虽然很亲密,但谈不上精彩。因为精彩属于个性化的部分。

关于安全感,国人容易有单一的物质化界定,比如房子、车子。没有房子就不能结婚,所以有这样的说法一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并且,国人也总是在劝那些在婚姻关系中没有爱情的人,别贪心,不可能得到一切。但是,有一个基本的真相是,真正能够制造安全感的只有爱。

对于男人而言,若发现自己是妈宝男,一定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问题,并且,从妈妈的乖宝宝变成一个真男人,需要走很长一段路。这是必需的,否则你的生命会有极大的空虚感,你还会觉得,自己内心有一个很大的黑洞。 

亲密关系的最大敌人就是孤独。

无论如何,都要学习真实。以自己感觉为中心发展真自我,别太在这个关系中委屈自己,否则最后会发现,这最不值得。

当一个女性,认为其幸福取决于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时,这意味着,她自己是“他者”,她必将身处于地狱中。同时,她不可避免地想把伴侣弄成一个围着自己转的“他者”,也将伴侣拉到地狱中。

中国式的社会是一个无力自我组织而必须由国家去组织之物。

集体主义,一言概之,即,只有“我们”,没有“我”,也没有“你”。考虑事情时,都要以“我们”为单位,而不是以“我”或“你”为单位。集体主义的对立面自然就是个人主义,任何对“我”的强调,都是反“我们”的。

可以说,集体主义会形成这样一个固有的道德意识一为集体而努力才是对的,反集体就是错的,特别是,想彰显个人主义的,更是大错特错。

如何对待这个集体道德意识?很多人真心接受它,而成为我们民族的道德模范,但他们,似乎极少有好下场。

集体主义群体中,你必须低调。除非以一种方式高调——成为好人,即你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别人和集体。只有这一种舍弃自我的高调才被允许,其他个性化的高调,会被讨厌被打击。因集体主义只允许集体性自我存在.个性自我意味着对集体自我的挑战和背叛。

我们发展了很复杂的行为,对权力、名声、成就与物质等的需求可以涨到很高的地步,但它们常常是一种防御,是由两种没被满足的最原始的简单愿望转化出来的。一个愿望是,抱抱我;一个愿望是,看着我。

集体主义环境下,个人的身体必须奉献给别人或集体,这样才叫仁,才被承认。如有私心,你得低调,在黑暗中为自己谋取什么。

但私心谁没有?结果是,表面上大家都讲仁,但私欲却泛滥成灾。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是继续拔高仁义礼智信,而是承认个体的价值。不是小我尊重,而是“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个人主义的核心,是对每个个体的尊重,特别是,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个体的利益。相反,集体主义下,强势一方,可以轻易使用集体的名义,去侵害个体的利盎。

在我看来,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人必须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种选择,根据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生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证到,别人和自己都是人,别人和自己都是值得尊重与爱的。

文人在描绘中国历史,而流氓却在创造中国历史。刘邦与张良,朱元璋与刘伯温,这种配合贯穿在中国几乎每一个朝代。哪怕洞见天地奥秘的最强文人,也只能在中国历史上做配角。或许原因是,流氓中文化的毒比较少,还有自我,而最强中国文人,却丧失了自我。

基督教文化,有一个神性的大家长一上帝。于是,家庭中就没有了人神般的大家长,甚至强势的国王们都不能成为一个理直气壮的大家长。

春运这一典型的中国图景,是中国大家庭这一集体无意识的呈现,那些不顾一切归家的人,你是归向家温暖的怀抱,还是一个大家长的权势?你是享受着那份家的亲密,还是只为了圆一个表面团结的幻象?希望是前者。然而,一旦是前者,春运这一强迫症式的宏大场面将不复存在:

最后一句话:尊重你的感觉,哺育你的感受,成为你自己。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单元。

用表面完整,来逃避内在破碎,这一点,国人表现过头。但内在破碎让人难受,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算是共通的

破碎无处不在,痛苦也无处不在。春节的团聚,爱,成立家庭,都是孤独心灵在寻求链接。但希望我们能真的抱慰彼此,而不只追求形式上的完整。

中国历史轮回,即集体自我不断构建与破碎。集体自我得以构建时,会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大家都觉得,“我们”是一起的,一条心。集体自我彻底破碎时,如魔鬼一般的个体自我就会呈现,互害程度会达到顶峰。那时,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小自我,而对别人彻底无情。只有“我”,其他一切均为“非我”,都不值得同情和尊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老办法,是稳定,是继续构建镇止个人之心的集体之心,但这样只会制造新的轮回。并且,大势已形成,再怎么努力,都无法避免老的集体之心破碎了。

真正能解决目前问题,并能切断中国历史的可怕轮回的,是法治与自由。法治提供了真规则,而自由允许个性自我涌现。法治,而不是权力,才是对付互害型社会的唯一有效武器,而更重要的是,良知,只能出自个人之心。

莱茵说,符合社会想象系统的人,就是一个社会中所谓的正常人,背离这个系统的人,就会被社会视为疯子、精神病

社会越分裂,一旦冲突,越容易残酷。这时,越偏执的人,越容易成功。民间版的社会想象系统并非等于公平和正义,因其强烈的非黑即白色彩,一旦成为官方版,会一样残酷而可怕。

面对正在生成的当下版民间社会想象系统,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它特别得“民心”,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吸引我们一同去编织这个想象系统。

一个生命,是逐渐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的过程,好的关系,应该最终会导向这个结果。如果在一个长期关系中,你,或者彼此,都越活越狭窄,那真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的关系是否变成了共生绞杀。

爱情也有三阶段:第一阶段,1+1=1,我们两个,宛如一个人;第,二阶段,1+1=0,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我恨你;第三阶段,1+1=2,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

第一阶段的共生一开始很迷人,但不可避免会进入第二阶段,如果化解了这一阶段的憎恨与愤怒,就可以进入第三阶段。以后,则是两个人一起亲密地走向开阔人生。

在我们这个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的一个道德律条就是孝道。孝道要求孩子对父母无条件忠诚,因而,当一个母亲向女儿要求存在空间时,女儿似乎无处可逃而只有服从。 

在人际关系中,亲密,很重要。

界限,同等重要!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必须学会合理或象征性地表达他的攻击性,否则他就会出心理问题吝

还有很多人论述,攻击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划分界限。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时,我最后有了这样一句话:心理健康,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一个常见的代价是一我不再是众人口碑中的好人。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如是说。

自伤乃至自毁,也是常见的一种对抗控制者的方式。譬如,父母屡屡干涉孩子的学业,强力入侵孩子,那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如果他还能学习好,就证明了父母入侵是对的,所以,他们会通过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学好的潜意识自伤方式,表达对抗。只是可惜,他们也伤害了自己。 

我想这么做,我不想那么做。这就是我的意志,我的选择,我不需要你的批准,更不需要向你证明我是对的。

在中国,有一个很主流的人群,我称他们为“中国好人”。特别是男人,特征更明显。

他们的特点是:只付出,不索取;总给予,难接受;封闭,感觉麻木;理性或许发达,但感性一般不发达;他们的好,像绵羊,而缺乏力量;他们没有欲求,也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也就是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

包容有爱其实封闭的好人,通过灭绝掉自己的需求与声音,而获得了一份僵硬而可怜的安宁。这份安宁,是可以一眼望到头的安宁,他们可以一生一世一直如此,这会吸引那些严重缺乏安全感、内心极度不稳定的人。于是,他们的婚恋成了一种奇特而非常常见的配合。

我们很少倡议以性和欢愉与女性建立关系,也因此,我们的文化,远离了生命自身。

直接地,赤裸裸地与人性相对,和生与死在一起。

性与欢愉,或者说生命,就是在生与死之间游戏。所以,性中,藏着一切人性,从挚爱的生,到虐恋的死。  

相关文章

  • 巨婴国

    巨婴国 今天看了武志红的《巨婴国》,整理一下读书笔记。 “我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怎样才可以不是这个样子。” 我...

  • “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对吗?——《巨婴国》读书笔记2018-04-

    “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对吗?——《巨婴国》读书笔记 好书要多看几遍,《巨婴国》就是这样的好书,我正在看第二遍。书中批...

  • 活出面子还是活出里子——《巨婴国》读书笔记

    活出面子还是活出里子——《巨婴国》读书笔记 《巨婴国》是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的著作。由于书中对国人心理的批判...

  • 影响我人生的一本书

    武志红的《巨婴国》,阅读之后深深震撼了我,我们都是巨婴?中国90%以上的人都是巨婴?我们生活的国度,是一个巨婴国?...

  • 《巨婴国》

    你猜你是不是一个巨婴呢?巨婴是什么?巨婴的现象是什么?想要摆脱巨婴吗?看看自己是不是那个巨婴国里的巨婴吧! 巨婴是...

  • 你有多少巨婴成分

    罗辑思维视频第198期《你是巨婴吗?》,让我了解巨婴的世界,内容来自武志红的新著《巨婴国》,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婴的国...

  • 巨婴?巨婴国!

    中国式好人 中国式好人,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缺乏热情,并且总伴着孤独,有好人的面子,鬼一般的里子,沉默...

  • 3月17日打卡

    《巨婴国》22页

  • 用巨婴理论,可以完美解释中医为什么有效

    巨婴有两种,一是控制型巨婴,二是求赏型巨婴。要想了解控制型巨婴,请读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想了解求赏型巨婴,请读...

  • 学会延时享受,摆脱巨婴心智

    之前在一个同事桌子上看到过一本武志红的《巨婴国》,没怎么来得及看。从逻辑思维上也看听到过关于巨婴的讨论。 所谓巨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巨婴国》读书笔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hl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