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洗脑的故事。
01
我曾经有一段当时过起来痛快无比,事后寒酸啃饼,现在回想起来傻逼透顶的生活。
事情的开端要从我上大一说起。
我和爱莉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大学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约一波。
爱莉的变化真的好大。和她一对比,我像是依旧在高中奋斗的高三生。
一瞬间觉得自己白上了一学期大学,不然怎么爱莉变化这么大,而我却还在化妆小白的阶段挣扎。
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
我向爱莉取经,并偷偷模仿她。
爱莉说:“为什么要买便宜的化妆品来毁自己的脸呢?女孩子当然要精致一点,对自己好一点。”
当时的我见到光彩靓丽的她,对此深以为然。
02
要维持“精致”,真的需要钱啊,我从没这么觉得自己很穷。
时不时去一次星巴克,吃一吃海底捞,舔一舔哈根达斯……拍照发朋友圈,逼格十足,有一种精致生活的优越感。
除此之外,一个月一套300+的衣服,高价的进口水果,各种进口零食,还咬牙买了700多的阿迪小白鞋。有几个月,消费超过了4000,差不多是我父亲一个月的工资了。
从羞于问父母要钱到主动提出涨生活费,还要常常出去找找兼职,才能维持我这种“假面的精致生活”。
那段时间,我没有活在现实里,而是活在了朋友圈里,活在了我的臆想中。
我并不是为了生活在消费,而是为了社交形象在消费。
我迷恋上了爱莉向我展现的精致人设,潜意识中,我自动带入,把自己打造成那个人设,在朋友圈展示出来。
而爱莉比我还要疯狂,她青睐大品牌,网红款。她的消费理念是:“只要我喜欢,哪怕这件衣服成百上千,也无所谓。”
她认为:女孩子就应该富养,善待自己,精致生活。
03
这句话实际上也没错。
但是,你的收入真的够得上你的精致吗?
建立在工资水平的精致生活,钱多钱少都有自己的活法。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连正儿八经的收入都没有。
为了那种看起来很向往的生活状态,花费很多钱在上面,甚至严重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我最后真的得到了这种生活状态吗?
实际上并没有。
不仅没有,我还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持我的精致朋友圈,最后,在期末考试英语挂科了。
那个假期我一直在自我唾弃中,反省着我整个学期的所作所为。
这种消费洗脑发生于悄然之间,我未曾察觉,但非常强烈地影响了我的消费决策。
而且我还会为这种决策想各种各样看似有理有据的借口:大学生了就应该好好打扮打扮;女孩子的脸就应该好好保护;我只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等等。
唉,突然发现怂恿我们多花钱的有理有据观点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理性消费。
让我们先拒绝花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