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行动的三要素
斯坦福大学的福格认为,要使人们行动起来,三个要素必不可少:充分的动机;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促使人们付诸行动的触发。用公式来呈现即:B=MAT。
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这是樊登读书会拆解《上瘾》这本书中的核心内容。
比如,我想从事写作。这表明你有意愿去做一件事情,但并不表明你有能力做好这件事。还要回答做这件事的动机是什么?你有没有能力去做?以及是什么情节触发你去做这件事?
樊登说:“触发提醒你采取行动,而动机则决定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能够驱使我们采取行动的核心动机有三种:1.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2 .追求希望,逃避恐惧。3. 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追求快乐,逃离痛苦”。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快乐;对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一想要读书,满脑子全是痛苦的联想。
想要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变得爱读书,首先要改变他的联想。
联想,决定你的行动力
一次听营销大师的课,他的观点我很认同。他说:“人们做事,都是在追求快乐,逃离痛苦。”并举例说:“小孩子早上不爱起床。对他来说,睡觉是快乐的,起床是痛苦的。妈妈说,儿子快起床,妈妈给糖吃,孩子依然不起。妈妈急了,伸出巴掌,再不起床打屁股了。孩子一骨碌爬了起来。对于孩子来说,起床是在逃离痛苦。”
由此可见,触发你“快乐、痛苦、希望、恐惧、认同、排斥”情绪的产生,大多是你联想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你内心臆想出来的图像。
能力是智慧的结晶
有了动机,有了意愿,还必具备相应的能力。因为,任务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人们完成这一任务的可能性。
曾有一位多次获得马拉松冠军的日本人,当人们请他谈谈他成功的秘籍时,他说:“我是用智慧贏得了胜利。”人们以为他在吹牛。
直到多年后,这个日本人出了一本书才解开了这个迷底。
原来,这个日本人在跑马拉松前,他把赛道全程的距离先过一遍。并把沿途上的商店、街道等明显位置做上标记。然后,把整个赛程分成若干个小段,每个小段跑多快默默记在心上。比赛开始后,完全按事先的计划行事,冠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其实,这个日本人采用的就是目标分解法。即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实现第一个目标后,再冲向下一个目标。一个小胜利,激励一个小胜利,最终实现一个大胜利。
能力是需要智慧的
一次,罗振宇在他的罗辑思维里说:“什么是聪明人,就是能把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的人。”
所以,想耍一人做事《上瘾》,就要搞懂行为三要素:行为=动机x能力×触发。三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