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上》读书笔记2

作者: 姜文止戈 | 来源:发表于2018-04-27 22:40 被阅读2次

“为什么你是正确的,而像圣安塞姆和圣奥古斯丁这些人却是错误的呢?”

“你的意思是,他们都是聪明过人、学问渊博的人,而你怀疑我是否也那么聪明、博学,是吗?”威克斯问。

“是的。”菲利普含含糊糊地回答,因为刚才那样提问题似乎有点不礼貌。

“圣奥古斯丁认为地球是平的,而太阳绕着地球转。”

“我不明白这说明什么问题。”

“怎么?这说明你随着同代人的信仰而信仰。你的那些圣人们生活在一个信仰的年代里,那时候,那些我们现在绝对不可信的事物,他们却不能不相信。

“那么,你怎么知道我们现在掌握着真理呢?”

“我不知道。”

菲利普沉吟了片刻,又接着说: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在所坚信不疑的,就不会和他们过去相信的一样,同样也是错误的呢?

“我也不明白。”

那你究竟怎么还能相信任何事物呢?”

“我不知道。”

菲利普问威克斯对海沃德的宗教信仰的看法。

人类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造神的,”威克斯说,“他信仰的是逼真的事物。

菲利普停了片刻,又说道:“我真不明白,人究竟为什么要信奉上帝。”

事实是,他已不再相信上帝了,这不是出于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而是由于他没有宗教气质。信仰是从外部强加给他的,完全是环境和榜样在起作用。新的环境和新的榜样给他自我认识的机会。他轻而易举地抛弃了儿童时代的信仰,好像脱去一件他不再需要的斗篷似的。起初,拋弃了信仰之后,生活似乎是陌生的、孤独的,虽然他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信仰一直是他可靠的精神支柱,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扶着拐杖走路的人,突然被迫甩开它走路似的。白天确实好像变得更冷清些,夜晚更孤寂一些,但内心的兴奋在支撑着他。生活仿佛成了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冒险;不久以后,那甩到一边的拐杖和从肩上滑落的斗篷,似乎成了被卸掉的令人难以忍受的重担。多年来一直强加在他身上的那套宗教仪式,是他的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他想起了他要背诵的祈祷文和使徒书,想起大教堂里的那些冗长的礼拜仪式。礼拜自始至终他得一动不动地坐着,他四肢发痒,多么希望能活动一下啊。他记起夜里如何沿着泥泞小道,走到布莱克斯特伯尔教区教堂,以及那座建筑物的阴森、寒冷。他坐在教堂里,双脚冻得像冰似的,手指都麻木、不灵活了。周围都是令人恶心的润发香脂味。啊,他厌烦透了。看到自己已经永远摆脱了这一切,他兴奋得心跳不已。

一天,他独自登上一座山冈,饱览秀丽风光。不知何故,大自然的景色总能使他心旷神怡、欢喜若狂,眼下正值秋天,白天还常常万里无云,天空似乎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辉,仿佛大自然有意把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剩余的晴朗的日子里。他俯瞰着眼前在阳光下微微颤动着的平原,远处是曼海姆楼房的屋顶,更远处是朦胧的沃姆斯。莱茵河处处闪烁着更加夺目的光芒,宽阔的河面金光闪闪。菲利普站在那里,心房止不住激烈地跳荡,想起当初魔鬼如何和耶稣站在一座高山上,为他指点寰宇世间。菲利普陶醉在眼前美丽的风景之中,在他看来展现在他眼前的似乎就是整个世界,他渴望走下山,去尽情享受尘世的欢乐。他已经摆脱了堕落的恐惧,也摆脱了世俗的偏见。他可以走自己的路而不怕难忍的地狱之火。突然,他意识到自己也失去了责任的重担,这种重担使他过去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后果的约束。现在他可以在一个更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自由地呼吸了。他只需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就行了。自由!他终于成为自己的主宰了。出于老习惯,他不知不觉地感谢上帝,感谢那个他再也不信奉的上帝。

文雅的咒语、激昂的形容词是我们英国语言的特征,菲利普过去一向把它们作为男子气的象征而加以锤炼,现在却努力地加以回避。

他暗自责备自己不近情理,企图对这些哀愁付之一笑。然而,每当他想起再也见不到美丽的母亲时,就忍不住热泪盈眶。他母亲去世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的爱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珍贵了。有时,好像无数敬神的、虔诚的祖先在暗中对他施加影响。一阵恐怖向他袭来:也许这一切都是真的,在蓝色的苍穹后面藏着一个不可不信的上帝,将用永不熄灭的烈火来惩罚这位无神论者,在这种时候,理智帮不了他什么忙。他想象着无休止的肉体的折磨带来的极大痛苦,就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最后,他绝望地自语道:“毕竟,这不是我的过错。我不能强迫自己去信仰。假如真有上帝,并因为我诚实地表示不相信他而惩罚我,那我也毫无办法。”

通过角色的分配,他马上就能知道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这对他无关紧要。在他看来,戏剧是真实的生活,是暗无天日的,受尽折磨的奇怪的生活。男男女女都把内心的邪恶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美貌的面孔包藏着堕落的思想:有德行者以德行作为假面具,掩盖其秘密的罪恶。外表强壮者由于自身的弱点而变得色厉内荏。诚实者堕落,贞洁者淫荡。你好比住在这样一个房间里,前一夜有人在此纵酒宴乐,清晨,窗户还未打开,空气浑浊,屋里充满着残剩的啤酒味、难闻的烟味和闪亮的煤气灯的油烟味。台下没有笑声,你充其量只窃笑剧中的某个伪君子或傻子罢了:剧中的人物用冷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仿佛是羞辱和痛苦逼着他们从心底里挤出来的。

他不知道,一个人一生必须艰苦跋涉,越过一大片土地贫瘠、地势险峻的原野,方能跨入现实的门槛。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但是,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脑子里充满了灌输给他们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一旦同现实接触,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是某种阴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的书一一由于必要的选择而很理想;还有长辈们之间的谈话一一他们是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的雾霭来回首青春的,这一切都为他们准备好了一个不真实的生活。他们必须自己发现,他们所读过的书,所听到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每一次的发现,都是往那具己被钉在人生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枚钉子。奇怪的是,每一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他自身抑制不了的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无意中增添了这种痛苦的幻灭。

他任何东西都不肯亲眼去观察,而只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认识。他是危险的,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如痴如狂、诚心诚意的程度。他真诚地将自己的淫荡误认为是浪漫的感情,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误认为是艺术家的气质,把自己的偷懒误认为是哲学家的冷静。他的思想因为追求风雅而变得庸俗起来。他把一切事物都看得比实物大,轮廓模糊,还给它们蒙上一层多愁善感的金色雾霭。他扯谎,自己却没有意识到。别人为他指出来时,他却说谎言是美好的。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男人都是一路货色,他们从不知足。

他知道自己会后悔的。这犹如爬上游泳池最高的跳水板,从底下看倒没有什么,可是当你爬上去,再俯瞰水面时,你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唯一迫使你硬着头皮跳下去的原因,是从刚才爬上来的阶梯又一步步胆怯地走下来所蒙受的耻辱。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使入值得活下去,那就是爱情和艺术。

一个人不论开始干什么,都应该坚持不懈,善始善终。像一切软弱无能的人一样,他过分强调不要轻易改变主意。

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最要紧的是坚持不懈。假如一个人下足够决心要做某件事,那么他就一定会去做。

艺术,”他挥了一下手,继续说道,“只不过是聪明人在酒足饭饱、玩够了女人之后,为了避免生活的单调而发明出来的玩意儿。

艺术是件奢侈品,人们只看重自我保护和人类的繁衍。只有当他们的这些本能得到满足时,才会顾及作家、画家、诗人为他们提供的消遣。

“我知道我将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觉得自己能行。”

当另一个念头涌上心头时,他不由得浑身一阵激动。可是,  即使对自己,他也不愿意把这个念头说出来:“的确!我相信我是天才。”

他其实非常醉了,然而,他最多才喝了一杯啤酒,这只能归咎于一种比酒精更危险的麻醉剂。

他援引了浪漫诗人罗拉的诗句:

在这古老的世上,我生得太迟了。

生活是为了让人体验,而不是为了让人写。我的目的是探索生活提供的各式各样的经验,汲取生活每时每刻激发出来的情感。我把写诗看作是一种优雅的成就,它不是吸收生活的乐趣,而是增添生活的乐趣。至于子孙后代如何评价一一让他们见鬼去吧。

“请告诉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哎呀,这倒是个难题,还是你自己回答吧。”

“不,除非你自己找到答案,否则便毫无价值的。你想活在世上究竟为了什么?”

菲利普不曾想过这个问题,他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哦,我不知道,我想是尽自己的责任吧,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避免伤害别人。”

“总之,人以德待我,我以德待人。”

“我看是这样。”

“基督教的精神。”

“不,才不是呢,”菲利普愤愤地说,“这与基督教的精神毫无关系。这只是抽象的道德。”

“但根本就没有什么抽象的道德。”

“要是那样的话,假如你喝醉了,走的时候忘了拿钱包,而我捡了,为什么你认为我该归还你呢?并没必要害怕警察呀。”

“那是因为你怕犯了罪要下地狱,也因为你希望积德行善好上天堂。”

“可是我既不相信地狱,也不相信天堂。”

“那也可能。康德提出‘绝对命令’之说时,也是什么都不相信的。你己把一个信条抛在一边,但你保存了以这一信条为基础的伦理。实际上,你仍然是个基督教徒;同时,假如天上真有上帝的话,你无疑会得到报偿的。上帝决非教会所说的那样傻,要是你遵守他的法规,不管你信不信他,我认为他丝毫不在乎。”

“可是假如是我忘了拿走钱包,你当然会归还给我的。”菲利普说。

“那并非出于抽象道德的动机,而只是由于害怕警察。”

“警察几乎绝无可能查出此事。”

“我的祖先长期生活在文明国度,因此,对警察的恐惧已渗入我的骨子里。我的管家婆将毫不犹豫地把钱包拿走。你说她属于犯罪的阶层,其实不然,她只是缺少庸俗的偏见罢了。”

“这么说荣誉、德行、善良、体面及其他一切就统统得去掉了。”菲利普说。

“你犯过罪吗?”

“我不知道,也许犯过吧。”菲利普回答说。

“你说话的口气像是一个非国教派的牧师。我可不曾犯过罪。”

“你从未做过让自己后悔的事吗?”

“我所做的都是不可避免的,怎么会后悔呢?”克朗肖反问道。

“可那是宿命论。”

人有一种错觉,即以为他的意志是自由的,这种错觉太根深蒂固了,因此,我乐于接受它。我像一个不受任何制约的人那样行动。一个行动能完成,显然是由于永恒的宇宙问的各种力量协力促成的。我无力阻止它。它是不可避免的。若它是件好事,我不请功求赏;若是件坏事,我也不受任何非难。

我是按照传统的说法,并没有给这些话附加什么意义。我拒绝对人类的行为划分等级,把荣誉归一些人,而把污名归另一些人。善与恶对我毫无意义,我不赞扬也不责备:我只是接受。我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是世界的中心。

我只代表自己讲话。只有当人们限制我的活动时,我才知道他们的存在。世界也是围绕每个人转的。每个人也都独自成了宇宙的中心。我对他们的权力,只限于我的力量所及的范围。我能够做的也只局限于我可以做的。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因为我爱群居交际,而社会是靠力量,也就是靠武力(即警察)和舆论力量(即格伦迪太太)而结合在一起的。你的面前既有社会的一方,又有个人的一方:每一方都是力求自我保存的有机体。这是力量与力量的对抗。我势单力薄,必定要接受社会现实,但是也并非不情愿地接受。因为我向社会纳税,社会保护我这个弱者免遭另一个比我强的强者的欺凌,以此作为回报。我服从社会的法律,因为我必须服从;我不承认法律的公正:我不知道公正,我只知道权力。当我为取得警察的保护而纳了税,同时,假如我生活在一个法律上规定实行征兵制的国家,又在保卫我的房屋、土地不受侵犯的军队里服役,那么我便偿清社会的债务了;至于其他情况,我以足智多谋来与社会的力量周旋。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制定法律;假如我犯了法,社会就将我投进监狱或将我处死:它有力量这样做,它也有这种权利。假如我犯法,我将接受国家的报复,但是我不会把这看作是对我惩罚,也不认为自己犯了罪。社会用名誉、金钱和同胞的夸奖来引诱我替它效劳;然而我不在乎他们的夸奖,我视名誉如草芥。我虽无万贯家资,但照样活得很好。

“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想,—切都崩溃了。”

“我与别人无关,我只关心我自己。其实,人类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报酬才去干事的,他们干的事直接或间接地给我带来方便,我正是利用了这一事实。

“但是,你认为人们干事有不出于自私动机的吗?”

“是的。”

“这是不可能的。当你年纪大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要使世界成为一个尚可忍受的生活场所,首先需要认识到人类的自私是不可避免的。你要求别人不自私,要求别人应该为你牺牲他们的愿望,这种要求是荒谬的。他们为什么应该牺牲呢?当你承认这样的事实:人生在世都是为了自己,你也就不会对同胞有所奢求了。他们不会使你失望,你也会更加宽容地看待他们。人在一生中只追求一件事——享乐。

我用了一个在你的基督教精神中被认为是贬义的词,你就像一匹受惊的小马那样跳了起来。你有价值的等级观念,享乐在阶梯的最底层;而你有点兴奋地谈到了自足、责任、慈善和真诚。你把享乐只看作是种官能享受。创造你们的道德的可怜的奴隶们,鄙视他们几乎无力享受的欲望的满足。假如我说的是幸福,而不是享乐,你也不至于如此吃惊。幸福这个词儿听起来不那么令人震惊,而你的心也从伊壁鸠鲁的猪圈进入了他的花园。但我还是要说享乐,因为我看出人们图的正是这个。我不认为他们图的是幸福。正是快乐潜伏在你的每个德行之中。人之所以有所行动,是由于行动对他有好处。当这些行动对别人也有益处时,它们就被认为是美德了。假如他发现施舍是种享乐,那么他是大慈大悲的;假如他发现帮助别人是种享乐,那么他是乐善好施的;假如他发现为社会工作是种享乐,那么,他就是热心公益的。但是,你给一个乞丐两便士,那是为了你个人的享乐,正如我喝另一瓶威士忌加苏打水是为了我个人的享乐一样。我比你诚实,既不为自己的享乐自吹自擂,也不要求你的赞扬。

“可是,你难道从来不知道有人会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而不是去做他们想做的事吗?”

“不,你的问题提得太蠢了,你的意思是:人们宁愿接受即刻的痛苦,而不愿接受即刻的享乐。反对你的这个问题,便犹如你提出的方式一样蠢了。显然,人们宁愿接受即刻的痛苦,而不愿接受即刻的享乐,只是因为他们期望将来得到更大的享乐。享乐常常是虚幻的,但人们算计上的错误不能归咎于规律的错误。你感到迷惑不解,是因为你不能抛弃享乐只是感官上享受的想法的缘故。可是,孩子,一个为国捐躯的人牺牲了,是因为他喜欢这个国家,正如一个人吃腌白菜是因为他喜欢一样。这是宇宙的一条法则。假如人们宁可受苦而不愿享乐是可能的话,那么人类早就灭绝了。

“可是假如这一切都是真的,”菲利普嚷道,“那么一切又有何用呢?假如你去掉了责任,善与美,那么,我们又何必到这个世界上来呢?”

“灿烂的东方提供答案来了。”克朗肖微笑道。

“你到过克卢尼博物馆吗?在那儿,你将见到色彩优雅,图案复杂,绚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的波斯地毯。从这些地毯中你将看到东方的神秘和美感,看到哈菲兹的玫瑰和奧玛的酒杯,你不久将会看到更多的东西。刚才你问到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去看看那些波斯地毯吧。不久你就有了答案了。”

一个好的画家要抓住作画的两个主要目标,即人和其心灵意向;印象派画家着眼于别的问题,他们画人画得很好,可是他们像18世纪的英国画家那样,很少注意其心灵意向。

“不,他追求的是寓意,我才一点也不管它什么寓意不寓意呢。除了激情和情感,什么伦理之类的教义统统行不通。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两者都画:人和心灵意向。伦勃朗和艾尔·格列柯就是如此,二流的画家才光画人。山谷里的百合花即使没有香味也很可爱。但假如它能发出芳香,就更显得可爰习“

这就是生活,亲爱的;这就是生活!一一他喊道一一幼稚的猥亵只会更突出故事的陈规俗套。他已经写了两年了,置身于艰难困苦中,抛弃了吸引他到巴黎来的种种生活乐趣,为了艺术与饥饿搏斗。他坚信不疑,什么东西也不能阻止他取得伟大的成就。这种奋斗精神实在可嘉!

“要是我料想自己成不了才,我宁愿就此放弃画画,”菲利普说,“我看不出当个二流的画家有什么用。”

那是个星期四晚上,舞厅里挤满了人,有来自各院校的大学生。可是,大多数的男人是小职员和售货员。他们穿着便服、现成的花呢衣服或奇异的燕尾服,都戴着帽子。因为他们进来时都戴着帽子,跳舞时帽子无处搁,只好戴在头上。有一些女人看上去像女用人,有些则是浓妆艳抹的轻佻的女人,但绝大多数还是女店员。她们穿得很寒酸,拙劣地仿效对岸的时兴式样。那些轻佻的女子打扮得妖里妖气,像杂耍剧场里的艺人或声名狼藉的舞女;她们的眉毛画得又浓又黑,双颊抹得鲜红,真不知羞耻。舞厅里的白炽灯,低低地垂着,使人们脸上的阴影越发突出。在强烈的灯光下,线条显得更死板,色调也显得粗俗不堪。这是一个乌烟瘴气的场面,菲利普斜靠着栏杆,目不转睛地俯视台下。他耳朵里不再听到音乐声了。舞池里的人疯狂地跳着。他们绕着舞厅,慢慢地跳着,很少讲话,全神贯注地跳舞。舞厅里又闷又热,人们的脸上闪烁着汗珠。在菲利普看来,他们已扔掉了平时戴着的假面具,抛弃了对常规礼俗的尊崇。他现在看到了他们的真面目了:在忘情的狂欢中,他们都是些奇形怪状的动物,有的像狐狸,有的像狼,还有的像绵羊那样长着愚蠢的长脸。由于他们吃的是恶劣的食物,又过着不健康的生活,因此他们皮肤变成了灰黄色。由于追求卑下的利益,他们的相貌显得很呆板,而他们的小眼睛诡诈、狡猾。他们的举止一点儿也不高尚。你会觉得,对他们所有的人来说,生活是一长串的琐事和肮脏的思想。舞厅的空气浑浊,散发着人身上的汗臭。可是他们像着了魔似地狂舞。在菲利普看来,他们是受享乐欲望的驱使。他们拼命地想从这个恐怖的世界中逃遁。克朗肖说过享乐的欲望正是怂恿他们盲目向前的唯一的动机。然而,正是享乐欲望的暴烈,使人类的行为丧失了一切欢乐。他们无可奈何地,被一阵狂风撵着仓促向前。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要往何方。命运似乎凌驾在他们头上。他们跳呀跳,仿佛永恒的黑暗就在他们脚下。他们的沉默有点令人惊慌,仿佛生活吓坏了他们,夺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使他们心中的哀鸣在喉头消失。他们的眼神凶暴而残忍;尽管兽欲使他们的外貌变丑;尽管他们的脸部表情显得卑劣、残忍;尽管最糟糕的还在于他们的愚蠢,然而,那一双双目不转睛的眼睛显露出来的极度痛苦,使这群人变得既可怕又可怜。菲利普既讨厌他们,却又因对他们充满无限同情而感到痛心。

西班牙人所费心血之多和所得成果之微两者之间的差异。菲利普早年学校生活的不幸,使他回想起了自我解剖能力。这一积习犹如吸毒一样微妙,使他着了魔。因此,他现在对自己的感情的解剖特别敏锐。他不能不看到自己对艺术的感受和别人不同。一幅好画能立即使劳森一阵兴奋。他的欣赏力是凭本能的。甚至弗兰纳根也感受到了某些菲利普不得不深思熟虑的东西。菲利普自己的欣赏力却是运用智力的。他不禁想到,假如他身上具有艺术家的气质(他讨厌这个词,但一时找不到别的),那么,他就会像他们那样,借助感情,而不是借助推理来感受美。他开始怀疑,自己除了有一手精确地依样画葫芦的雕虫小技外,是否还有更大的才能。光有这一手算不了什么!他己渐渐地学会蔑视技巧了。重要的问题是用作品来表达作画人的感受。劳森用某种方法作画,是因为出于他的天性;而通过一个对各种影响敏感的习画者的模仿力,便可洞察其个性。菲利普自己画的那幅鲁思·查莱丝肖像,现在三个月过去了。他意识到那只是彻底地模仿劳森的作品,他觉得自己思想贫乏。他是用脑子作画的。而他心里明白,唯一有价值的作品都是用心灵画出来的。

尾巴:

这几天总有人问我:“你五一去哪里玩啊?”

我摇了摇头说:“工作太忙,走不开呀!”

他说:“你肯定是没钱不出去玩了。”

我笑了笑,倒了杯茶,坐在床边想了半天——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

相关文章

  • 《人生的枷锁上》读书笔记2

    “为什么你是正确的,而像圣安塞姆和圣奥古斯丁这些人却是错误的呢?” “你的意思是,他们都是聪明过人、学问渊博的人,...

  • 《人生的枷锁上》读书笔记3

    他的钱不多,仅有一千六百镑。他必须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十年之内,他不能指望挣到一个子儿。绘画史上,一无所获的艺术家...

  • 《人生的枷锁上》读书笔记1

    二年级期末,毛姆做了门诊部的助理医生,曾为六十三个孩子接生。在这里,他看到了被剥去斯文和虚伪外衣的赤裸裸的生活,目...

  • 带着枷过日子真难受。想想别人,不也都带着枷吗?于是心里稍有安慰。 枷?也许有人会惊讶:“你怎么会戴枷?枷在哪?”我...

  • 【枷】

    【枷】 文:沧海一笑 我曾紧跟着你的岁月 亦步,亦趋 你用茧手,拾净我年少时的杂草 一直到自己能远走他乡 远得只能...

  • 开开关关的门内 远远近近的脚步声 那些看似温柔的堡垒 便是人之所谓的 座位了 囚于想象中的天堂 从一个梦想跌入另一...

  • 【小说名著】20180416 解读:《人生的枷锁》

    作者介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人生的枷...

  • 【小说名著】20180417 解读:《刀锋》

    作者介绍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人生的枷...

  • 连载小说《枷》(2)

    奇怪的大男孩 早晨医生查房,一个女护士在和医生说着什么。他觉着另外一个女人的声音代替了眼前这个护士的声音。那声音更...

  • 第1期-2/9-裘叔-鑫

    片段2:逆向时间规划法;片段来源:《你一年的8760小时》 【R-原文片段】计划还是应该有的,但计划不能是人生的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枷锁上》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fw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