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28年就说过:“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既是社会性动物,就必被社会所影响。
女性为什么擅长“家政”类工作?我们不能说没有一点点性别上的影响,但是这绝不是决定性因素。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从幼儿开始,只要女孩在诸如煮饭、缝补、玩娃娃之类从传统看属于女性的一些事情上表现出兴趣,就会得到奖赏和鼓励。相同的,如果是男孩,他在拳击、化学、篮球等方面表现出兴趣,他们便可以得到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影响。
社会偏见就是这些社会影响影响人类心理后,人类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下面我列举了一些我们经常表现出来的社会偏见:
行为者-观察者偏见(actor-observer bias):人们在解释别人的个人行为时总是高估个人自身素质对行为的影响而低估环境的影响,在解释自己行为时却相反。
权威偏见(authority bias):认为权威人物的意见都是准确的,而不关心他的意见内容是什么。
防御性归因假设(defensive attribution hypothesis):因为犯罪的后果恶劣或者个人的处境与受害者相似,就将更多的指责施予给犯罪者。
自我中心偏差(egocentric bias):倾向于更多地将自己视为事件的中心,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外在激励偏差(extrinsic incentives bias):认为别人需要外部激励才能做好,而自己只需要内部激励就可以做好。
错误一致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高估别人认同自己的程度。
弗拉效应(forer effect):认为模糊、泛华的描述是明确针对自己的、并且非常准确。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高估个人因素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的影响。
群体归因错误(group attribution error):认为单独的一个成员的特性是其整个群体的特征的反映,或者说一个群体的决定结果反映了其中个体成员的喜好。
光环效应(halo effect):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性形成好坏的印象之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认知不对称假象(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人们会觉得他们朋友的学识超过他们朋友的朋友的学识。莎士比亚说过:“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外部机构假象(illusion of external agency):人们把自我形成的喜好看成是由一个有见地、高效且仁慈的机构引起的。
洞悉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高估别人了解自己的水平,同时也高估自己了解别人的水平。
虚假优越(illusory superiority):高估自己理想的品质,低估自己不理想的品质。
内群体偏见(ingroup bias):给予认为是自己群体一员的人优惠待遇。
公平世界假设(just-world hypothesis):人们总是想要相信世界是公平的,认为那些遭遇莫名其妙的不公平的人是受害者。
道德运气(moral luck):给予事件的后果去判定一个人人品的好坏。
幼稚的犬儒主义(naïve cynicism):期望别人身上存在更多的自我中心偏见(egocentric bias)。
朴素实在论(naïve realism):相信我看到的现实就是现实,客观而没有偏见;事实就是全部人看去的那样;理性的人都这样认为;那些不这样认为的人都是无知、懒散、不理性且偏见的。
外群同质偏见(outgroup homogeneity bias):群体内的人看自己群内的人总是个性鲜明一些,看外群体的人总是特征不那么明显。
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趋向于认为自己对于成功比起失败总是有更多的责任。同时解释模棱两可的信息时总是更偏向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共享信息偏倚(shared information bias):人们总是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讨论大家都熟悉的问题,而花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讨论少数人知道的问题。
语言的社交偏见(sociability bias of language):对比语言用于身体或者心理方面频率,用在社交方面的有着极不对称(disproportionally)的高使用率。这种偏见源于语言本来就是一种社会交流的工具。当人类行为的文字描述作为一种信息源,这种描述的社会性偏见作为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分析方法的一个因素出现。
系统理由(system justification):趋向于维护和支持现状(status quo)。认可已经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安排,主观上贬低(disparage)替代的方案,有时甚至在损失个人和集体利益的情况下。
特质归属偏差(trait ascription bias):认为自己的个性、行为、情绪是多变的,而他人的是一成不变且容易预测的。
终极归因错误(ultimate attribution error):与基本归因(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相似,人们趋向于对一个特定人群做整体归因,而不是整体里面的每个人。
差于常人效应(worse-than-average effect):在一项困难的任务中认为自己比其他人都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