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数据城堡大数据
越来越庞大的中国单身群体,以及其独特的消费属性

越来越庞大的中国单身群体,以及其独特的消费属性

作者: Zachary_Wzg | 来源:发表于2019-03-06 12:57 被阅读5次

在中国目前单身人群超过了2.4亿,在未来可能甚至增长至4亿人,而单身人群的独特性已经对很多行业和消费领域构成了影响。越来越多的单身人群,回味了“更好的自己”而进行投资,以及为了消除自身的单身孤独感而去消费。这些单身人群会为了相亲而去消费,他们会为了聚会而去消费,他们为服饰和化妆品而消费,他们更有意愿去运动、健身、护肤和美容,他们更有意愿去学习和充电,或者是简简单单的躺在沙发上刷一下午的电视剧和抖音。然而这些单身人群有着各种各样的消费,但是消费并不是因为要急于解决单身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在解决单身所带来的衍生品。

庞大的单身群体,男女比例失衡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15岁以上未婚人口总数约为2.15亿,这其中男性人口1.27亿,女性人口0.88亿;而离婚人口总数为2319.2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294.53万,女性人口1024.75万。在2017年全国总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05,而在15岁以上的单身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45,即15岁以上未婚男性规模相比女性净多出了3900余万人次,这一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加剧了“单身现象”。不仅如此,根据民政部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内地居民的结婚人数和结婚率延续了过去几年的下降趋势。在2018年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数量为1063.1万对,同比去年结婚数量下降了7.0%,而结婚率连续四年降低至7.7%。

2010年-2017年中国结婚数据

单身比例上涨,男女兴趣有所差异

单身现象除了在中国越演越烈之外,在全世界也是一个很显著的现象。从全球来看,美国的单身人口已占到了美国成年人口的45%,日本的单身人口为32.4%,韩国的单身人口为23.9%,而中国相对较低为17.4%,对比国际上的其他发达国家,我国整体的单身人口比例并不高。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单身人口的占比情况,将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增长。参考同为东南亚国家的日本和韩国的现状和发展,按照两国平均单身人口比例计算得出,未来中国的单身人口可能将会达到4亿人。中国的众多单身网民中,男女性单身网民的生活和娱乐不尽相同,同时在日常兴趣上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单身女性网民中有超过60%的人喜欢影视综艺和音乐,而单身男性网民中最受欢迎的则是游戏,比例超过半数达到了57.5%。

主要国家单身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单身群体的兴趣爱好

单身支出增加,花费项目各不相同

对比已婚人群,众多的单身人群在日常生活的支出上有着明显的支出增量,他们很多情况下会因为是单身一人而花钱更多。单身是时因为工作、生活、吃喝住行、娱乐等活动的所有开销都只能一个人承担,由此导致的开销扩大被称之为“单身成本”。此外,单身成本还包括对比非单身状态的额外形象花销,为了保持外在形象、提升社交魅力,单身人群往往会发飞更多的金钱。有大约42.5%的单身人群会认为自己在单身时用于服装的消费会更高,同时35%的单身者表示单身时由于没有人来共同分担,使得自己的吃饭和租房的成本更高。

各方面的单身支出增量对比

单身人群中有56.1%的人会进行约会,其中有大约13%的单身者会在社交软件或者婚恋网站上进行消费,同时单身人群出于娱乐和排解寂寞的需要,有24%的单身群体会选择更多的在视频网站消费,并开通会员。然而单身人群不仅仅关注与自身的娱乐消费,对于自身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很高的重视,大约38%的单身人群会在空闲时间内学习和培训,他们有着明显的上进心,期望能在孤单的时光中充实和提升自己。

脱单或排解寂寞的额外消费渠道对比

男女脱单意愿区别明显

从整体数据表现和现状来看,男性的脱单意愿远比女性强烈,其中37.8%的男性希望能够在一年之内脱单。相比之下大约只有23.5%的女性希望能在一年内脱单。女性对于脱单的看法相对平淡,超过一半的女性对于脱单的看法是无所谓,同时女性打算一直单身的比例也要远高于男性。在不断强调男女平等、女权主义的时代里,女性地位大幅提升同时自身也变得比以往更加独立。

男女性意愿结束单身时间对比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来越庞大的中国单身群体,以及其独特的消费属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m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