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行业来看,成立于1995年的亚马逊对整个行业都如同是山顶一样的存在,早期其作为互联网零售企业,主要业务以线上的图书销售为主,但是在短短的23年之后就跻身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其市值已经超过了8000亿美金。而与之相对的呢,阿里目前市值只有其一半左右在4100亿上下徘徊,京东和拼多多则更为可怜仅为341亿和326.8亿美元,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不过是成了3年的企业,其未来必然有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电商零售业务的巨头:亚马逊
抛开拼多多不说,我们先来看看电商行业无法忽视的两大龙头吧,亚马逊和阿里。亚马逊作为电商行业市值最高的企业,其市值管理一向是其重要优势,虽然长期处于未盈利的状况甚至在2017年期间净收入比率也仅仅只有1.7%,而同期的阿里净收入比率则为24.5%,但亚马逊仍然获得资本市场的高度溢价,亚马逊的财报的主要特点就是强收入,高消耗,低利润。从2018年Q3财报上来看,在亚马逊对AWS7年的持续投入之后,其与业务已开始逐渐盈利使得AWS的营收占比在仅有11.8%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入占比高达55.8%。

亚马逊在电商业务中采取了自营的模式,所以就会造成亚马逊的总体营收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放大,这不同于阿里在营收统计中采取流量变现,但是从净收入的绝对值看,亚马逊远却低于同期的阿里。而亚马逊的云计算业务呢,从2015年开始AWS一直在稳步发展中,从2015年的占总营收比率7.4%到2018年Q3的占总营收比率11.8%,同比增速稳定在45%以上,拿到云计算市场最大份额。从AWS的收入和增速发展来看会成为亚马逊的盈利来源,资本市场对中长期亚马逊的收入持有的乐观态度,使得亚马逊有着极高的溢价。不止如此在2018年Q3财报中,基于Prime流视频内容和AWS的技术内容支出增加,亚马逊的内容业务的盈利能力开始显现,内容业务成为亚马逊的又一支柱让其实现了用较低的成本撬动更快的增速。

庞大的业务生态圈:阿里
让我们再来看看阿里,在2018年期间其最高股价为211.7美金,如今市值缩水接近三分之一,其现在股价为159.21美金,市值为4127.01亿美金。虽然阿里的市值起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中美的贸易摩擦的大环境影响,但是阿里的企业运营的现状和模式却是其股价下跌的另一个原因。阿里的业务线十分庞杂,但是其最核心业务仍然为零售业务而不是像亚马逊一样的以轻运营为主的互联网模式,而阿里零售的变现方式又主要是其广告流量的变现,资本市场对该种业务的市盈率有着很理性的认识,比如谷歌静态市盈率为59,Facebook静态市盈率为26,这些依拖广告流量为主的变现业务都没能够比Netflix和亚马逊此类强概念企业的市盈率高。

简单来说,市场对于阿里的发展模式的走向和问题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其未来的可想象空间有限才造成了市值和股价的下跌。那么有人会说,阿里的未来应该寄托于阿里云业务而不是其电商零售业务,从阿里2018年Q3的财报来看,阿里云收入为8.25亿美金,仅仅只占总营收的5%,与AWS相比其规模不足4.5%。从营收占比和绝对值来看。目前阿里云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仍旧不能改变阿里以电商零售为主营业务的局面,同时阿里云的业务因为在国内的低价策略等因素使得仍未实现盈利,不过阿里云业务当期亏损进一步收窄,或许会像AWS一样在持续投入7年之后才能换来盈利性增长。目前阿里已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从最近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来看,阿里想要利用零售业推动后端云服务的加速发展,度过市场行业的下行周期,改变以往以电商零售业务为主的服务企业形象,成为真正的互联网模式,并获得市场的高市盈率。
电商市场的新贵:拼多多
谈完了电商的两大龙头之后,再来看看电商领域的新贵吧,拼多多,自上市以来,社会唱衰声不断。声讨、嘲笑拼多多的山寨劣质货成了媒体圈与互联网的一种“政治正确”。然而事实上拼多多的成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偶然,在年度活跃用户数超过京东后,最近在股价连续增长的情况下拼多多在市值方面也即将追平京东。

拼多多成立于2015年9月,其发展初期正赶上了电商行业提倡“消费升级”的时刻,市场上B2C模式的天猫与京东对尾部的小商家无法提供有效扶持,尾部商家的生存空间与利益大幅缩小,不断的有中小型商家被平台清理出来,而这些商家就成了拼多多的种子商家。随着商家数量的不断增多,不断的有新的中小型商家涌入拼多多的平台,这些商家多数是自产自销的小厂商或与低端卖家,使得其售卖的商品不存在品牌溢价,价格和成本远低于天猫与京东的品牌商品的价格。不仅如此,拼多多的低价战略使平台的流量资源倾向于低价商品,商家主动让利消费者的受价格的感知来进行大量的拼团购买。消费者通过拼团的形式形成消费者侧的需求聚集,中小厂商和卖家通过获取明确的消费需求,控制上游的供应链根据需求进行批量定制,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规划,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能进一步的低价让利。而三四线及以下的低消费能力的群体受价格的吸引,成为了下沉用户带来的一波巨大的还未被充分利用的流量福利,充足的消费者又能提供更多的费者侧的需求,中小厂商和卖家再一次的根据需求进行批量生产,又一次形成了平台、商家、消费者之间的购买循环。

截至周五美股收盘,创办3年的拼多多(NASDAQ:PDD)股价上涨2.64%至每股29.50美元,市值达到326.8亿美元,这一数值即将追平创立20年的老牌电商京东(NASDAQ:JD)。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看好拼多多零售对供应链账期的流动负债的,相对轻运营的互联网模式能带来充裕的现金流,同时拼多多最新的财报充分展示了速度的价值,拼多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营收为33.72亿元,同比增长679%,环比增长24%。目前来看,拼多多的“拼”会天然的分割人群,形成针对购买人群的信息流广告变现,通过直接的低价爆款来引导消费者下单,这明显区别于传统的电商行业以依拖商家小店为主的针对消费者兴趣偏好来引导下单的效果广告变现。目前拼多多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收入为29.74亿元,同比增长9倍多,环比增长25%;佣金收入为3.98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环比增长18%。财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数达到了3.855亿,比第二季度增加了4200万;年度活跃买家的平均消费额环比上涨17.7%,达到894.4元;平台GMV同比增长386%,达到3448亿。从这就能看到,拼多多在其溢价和发展上的来势汹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