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杜牧有个约会
杜牧在家族排行13。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13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杜牧23岁时做出了《阿房宫赋》。其中“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短短12个字儿。仅凭想象,杜牧将阿房宫的华丽描绘的淋漓尽致,文章借古讽今,批判锋芒,不仅在于批判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也直接指向了唐朝统治者,希望唐敬宗可以吸取教训,励精图治。
杜牧的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他善于选取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而飞动流走感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山行》让我明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用自己的眼光,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赤壁》让我明白,骄兵必败。杜牧把自己的情感注入诗中,让世人感到诗的活灵活现。杜牧用他的诗影响着每一个人。
喜悦分享人:8.6班 陈佳男
我与周定舫有个约会
周定舫是一名记者,从1953年八月,从上海的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新华社担任记者,现在是新闻协会会员,在她的漫长记者生涯中,曾担负过首都十大建筑、纪念堂等重大报道任务,他在50年代,曾连续报道了主席号机械组、 全国劳动模范张百发的先进事迹,激励和鼓舞人民去为祖国的伟大事业而献身。
在他的生活中,他曾采写过《建设中的北京》《北京城里里外外》《北京公用事业的服务员们》《当你们熟睡的时候》《祖国的天长蓝水长青》等作品,他的书分别被收入《北京在前进》《人民的好总理》等书中。并且他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发表于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在周定芳所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者》中,许多英雄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们不再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当年的神勇,等待那灵魂的新生,到那时他们还要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那些模糊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他们像约好了一样,手指一同指向前方。某种突来的力量,促使着我朝那个方向走去……
想那十块浮雕使我若有所思,浮雕上的内容大多与战争有关,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内乱和与外界的冲突?我认为这中国的内乱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不团结和自私的心理。与外界的冲突时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无能,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不管怎样,俗话说,以和为贵。战争一发民不聊生。没有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别的国家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战争的发生,恶性循环。如果中国团结起来,不起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国家机会越来越强,别的国家就不敢瞧不起中国,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发表于纪念碑落成的第二天,可见,人们对人民英雄的缅怀和崇仰,作者对纪念碑的介绍内涵丰富,情感深厚,既介绍了,纪念碑建筑上的特点,更突出了纪念碑纪念意义。
喜悦分享人:8.6班 卜亚玲
我与汪曾祺有个约会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初见面,便被汪曾祺老先生这句动人的句子吸引住了,毫不犹豫的将这个句子插入PPT 。
现在想想这句话只是一个引子,将我引入了汪曾祺的世界机缘巧合下,我抽到了关于汪曾祺的作者分享。当时做PPT的时候,本以为汪曾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者,没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但搜索后才发现汪曾祺经历过特殊时期,从一个干干净净,文质彬彬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去挑大粪,在山上做农活的“反动派”,在我为他的生平唏嘘的时候,就自顾自的猜想他的文章,应该是具有那个时代特点——批判社会的类型吧?
同时代作者多是那种文风,生活中的苦难只能借由书纸抒发。可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出来的第一句,便是开头的那一句。“说不定这只是一个美的例外呢。”我想。结果搜索了半天,他的字句一句比一句充满生活气息,一字一句都充满对生活的幸福感甚至是喜悦感,看到这时,我不禁对这个作者产生了浓浓的好奇,下单了他的“人间草木”系列丛书,书刚到货,便如饥似渴的阅读起来。书中令我难忘的文字,是读到他写自己挑大粪干农活的经历。经过他的描写,这件事虽脏,但却是一件好事,一件趣事。这是拥有什么的强大心理啊?但到后来,随着对汪曾祺越来越深入的了解,我又发现了很多。例如通过《昆明的雨》的作者简介,知道他的代表作是《受戒》听名字,以为是一本严肃的书籍,没想到通过阅读才发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关于小和尚的故事。全文勾勒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人们纯粹的感情。缓慢而又有趣的故事,伴随文章的烟火气,缓缓飘进我的心里。这里就不赘述这篇文章的内容了, 因为这篇文章的美,需要自己去阅读。
汪曾祺曾在一篇写苦瓜的文里提到过石涛画的苦瓜,在此之后提到过很多次石涛,但都只是寥寥几笔,好像挺喜欢这个画家,我不太懂画,所以并没有在意。直到我在学习《饮酒》时,发现诗后面插图竟然是石涛画的,顿时充满了惊喜。我是并不懂画,这件事也非常普通,但我却明白了汪曾祺老先生在文中提到的那种生活中的美好、有趣。普普通通的:“我曾经见过,读到过。”现在成了我莫大的欣喜。
生活处处充满美好,但要像汪曾祺 一样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即使身处困境,但也要心怀希望。生活处处充满希望,处处充满阳光,处处充满有趣的人和事。 感谢与汪曾琦的会面,这令我受益匪浅。
喜悦分享人:8.6班 张泰一如
阳光之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