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亲子教育简云间
陪伴·21|几个爸爸的困惑·孩子安全感问题

陪伴·21|几个爸爸的困惑·孩子安全感问题

作者: 大龙_0415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21:45 被阅读67次
    陪伴·21|几个爸爸的困惑·孩子安全感问题

    文/大龙

    一段时间以来,女儿有一个尴尬的行为,让妻子一直感到难堪和头疼。那就是女儿喜欢管她体育老师叫爸爸。这个行为她上小学不久后就已经开始(那时我正好在住院),半年多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多大改变。

    我和妻子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分析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孩子安全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主要是我这边引起。过去几年我由于忙于工作和创业,陪伴孩子的时间确实比较少,给予女儿父爱太少。而且去年女儿刚刚上小学,我就生病住院近半年,陪她更少;出院后生活也无法自理,还需要请人照顾。在女儿心目中,父亲的形象应该是高大伟岸的,但我现在这种状况,无疑给女儿的安全感和保护感造成一种缺憾。她在潜意识当中将这种情感转移到她的健康健壮的体育老师身上,管她体育老师叫爸爸,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移情”行为。并不足以为奇。

    妻子也基本同意我这个判断。但我俩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上出现了一点分歧。

    01 处理方法的分歧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问题的症结出在我身上,那自然由我来进行解决和处理。我的方式是:今后尽最大努力多陪伴女儿,给女儿更多的爱和关注,重新建立我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亲子连接。出院三个月来,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的确也有一些成效。我跟妻子说,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以及我的病情好转,女儿的这个问题会自然而然的解决,不需要太多干预。

    妻子一方面同意我更多的陪伴女儿,但另外一方面,对女儿迟迟不改变叫老师爸爸这个现象,仍然耿耿于怀。她觉得还是有必要禁止女儿这样做。她认为,如果别人听到了,一定会认为咱家的女儿很没有教养。毕竟女儿不是小宝宝了,她已经七岁了。

    我其实不太关心别人的看法。我反而觉得,如果强行禁止,那么这个压抑住的需要就势必进入到女儿的潜意识系统,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将爆发出来。这种办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在长远来看,甚至会伤害到女儿的正常成长。

    我们两个人相持不下。在一些小的问题上,我一般是会倾向于尊重妻子的意见。但遇到一些原则性问题,我也通常不会轻易让步,但仍希望通过沟通解决,尽可能达成一致。最后经过一番艰难的讨论,我们决定可以让女儿在爸爸前加一个张姓,就是体育老师的姓,叫“张爸爸”,不要直接叫爸爸。这样可以避免她老师和熟人感到尴尬,也没有完全禁止女儿。算是一种折中方案吧。这个方案具体由妻子去说服女儿是否能接受。

    所幸的是,女儿最后接受了这种方式。这段风波就算是告一段落。

    但我有时候仍然看到妻子为这个问题叹气。她总觉得女儿这么大了,不应该再叫人家爸爸,这成何体统?这让她很没面子。我理解她的立场。但我跟妻子保证说,将来女儿这个问题一定会自然而然的消失的,不必过于困扰。当然,我心中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所以会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女儿,也努力争取尽早康复。

    我们大人很多时候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却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为并给予恰当的处理。这是做父母的要真正警觉的一点。

    02 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这是在孩子养育过程中被频繁提及的一个词语。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普遍认为,幼年时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成年后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从许多心理咨询师的案例报告和著作中,也会发现,大多数心理问题都和早年的安全感缺失有关。所以,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就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一种看法就是,孩子和父母(或养育人)之间的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让孩子感到被关爱,被关注,可依靠,可信任,可依赖。这样的孩子就会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有一种理论认为,孩子在0到3岁时,母亲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孩子早期主要和母亲建立依恋关系。而4岁之后,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增强,父亲的角色开始突出,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早期价值观。

    如何让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简单来讲就是父母对孩子提供持续和稳定的爱。

    但实际上,持续和稳定并不容易做到。因为现代人工作太忙了,自顾不暇。所以要让孩子建立安全感,父母就需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做出平衡。

    另一方面,爱这个字也不容易做到。因为爱这个字太容易被误解。父母要么给予不够爱,忽视孩子。要么给予过度,溺爱孩子。要么给予负面,粗暴对待孩子。

    被忽视和被粗暴对待的孩子,长大后对世界会充满了不信任,他们要么自我封闭,要么同样以不信任的粗暴的方式对待世界和他人。

    被溺爱的孩子,造成独立能力缺失,长大后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所以,父母的爱要适度。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但不应该干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不应该代替孩子做他本应该能完成的事情。但这点,孩子由老人带的时候,通常就难以做到。所以在有老人带孩子的时候,做父母的,尤其要注意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并对老人进行交代和教育,不可宠溺过度。

    不仅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而且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生活方式,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和成年后的心理发展和行为方式。父母之间如果经常责难,争吵,甚至有粗暴行为;有一方有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孩子也很难建立起安全感。

    如果孩子有不良的行为和习惯,这个时候是责备,禁止,还是任由他去?责备和禁止会对孩子的心灵和安全感造成问题,但放纵显然又滑到另外一个极端。怎么能做到既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又不至于放纵孩子?《正面管教》这本书会提供比较好的答案。它提供一种和善而坚定的理念和方法,是我阅读过的众多育儿书籍中比较欣赏的一本。和善是一种对孩子温暖和爱的态度,而坚定又是不容置疑的要求孩子遵守共同约定的规则。它是一种既尊重孩子,又以合作的态度来进行养育的方式,非常值得父母们多看看。

    孩子早年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未来成年的世界呢?《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用了”心理地图”这个词,其实是"移情"这个词的另外一种说法。孩子会把他早年形成的对父母的情感依赖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和信念,转移到他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和为人处事之中,而且大多数时候是在潜意识系统之中 而不为他本人所察觉。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个从小有过家暴经历的女孩,长大后找的丈夫也是有家暴倾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女孩尽管在显意识中厌恶这种家暴的方式,但她在潜意识当中,却通过这种方式来得到认同。一个从小缺失父爱的女孩,长大后很容易找大叔型的丈夫,因为她在潜意识当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补偿缺失的安全感和父爱,她找的不是丈夫,其实是父亲。她甚至可能会过多的索求这种爱,从而让另一半感到窒息,婚姻的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心理地图的意思就是,孩子把她年幼时期与父母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图形,带到她的成年。虽然她所面对的世界已经发生变化,但她的地图并没有更新。她仍然以自身无法察觉的潜意识中的童年心理方式在过成年人的生活,换句话说,她的后半生仍然在补偿她的童年。她的心理本来可以更加成熟和完善,她的人生本来可以更加幸福和充盈,但她成年后却一直是个孩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所以这就是从小为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

    当然,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如果父母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去扭转和纠正就可以了。孩子有着极强的精神胚胎和内生能力,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

    03 成人的安全感

    对于成人来讲,这也是一个安全感普遍匮乏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外部世界的安全问题,如基本的食品安全,空气安全;也面临着内部自身的安全,如工作的稳定,婚姻的稳定,身体的健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人类行为的动机。这个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级: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认为一个人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之后,才会寻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高层次需求满足之后,低层次需求并不会消失,但会降低。

    马斯洛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弗洛伊德研究病态心理不同,他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十多年前,我就对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和高峰以及高原体验的描述所吸引,从那时起,我就对人文主义心理学情有独钟。但我对他这个早期的需求层次理论存有怀疑态度。因为很多需求是相互重叠的,并不是泾渭分明。而且有些需求并没有高低之分。我甚至认为,所有的需求都是关于安全的需求。爱和归属是情感方面的安全,尊重是自我价值上的安全。即便是一位成功人士,例如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难道不是随时都在担心他的企业可能第二天就倒闭么?一位位高权重者,不是随时在担心他的地位不稳么?即便是自我实现,其实也是在对抗人生价值的虚无感,也是一种来自“自我”的安全感。

    所以,当一个人总在追求外在价值的时候,他的安全感就永远处于动摇和漂浮不定之中,他永远深陷安全感的匮乏之中。不安全感就是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感。

    那一个人的安全感到底来源于什么?是确定感和可控感吗?然而任何人的未来都是不确定的。疾病,灾难,不幸,死亡随时可能降临一个人。

    04 真正的安全感

    这样看来,真正的安全感恰恰来自于去除安全,来自于内心的从容。只有当人们不再为安全感担忧时,才会有真正的安全感。也就是说,当人们真正能够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能够接纳当下的一切状态时,才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换句话说,安全感等于接纳当下。拥有充分安全感的生活,就是活在当下的生活。而这就是自由的含义。这种真正的安全感和自由,一个人只有真正经过心灵的修炼和不断的修行才能获得。

    一个人真正的旅程,就是在不断的获得安全感,最后又将这些安全抛弃,从而获得最终自由的过程。成人如是,而孩子亦如是。

    2018/3/28,北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伴·21|几个爸爸的困惑·孩子安全感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fx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