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十一月,我处于一种闲散而焦虑的状态。闲散是因为课少,一周有三天的空档,其余时间要么在教室神游,要么在床上做梦。焦虑则来自同自我作斗争的挣扎:想做个焦虑而努力的人,却发现实践起来着实有些困难。
为此,我特意加入了一个名为“我们都是自律人”的微信群,群主规定每人每天按时打卡,逾者踢。前三天,我兢兢业业打卡,为群主的英明领导竖大拇指。然而到了第七天,我懒癌发作,并不能按时完成当天的计划量,晚上躺在床上,纠结打卡的事:我到底该不该撒个小谎呢。随便拍一张图假装打卡,我就能继续待在群里,哄骗自己是一个自律的小女孩。想了几分钟,我突然意识到打卡这件事成为了我的一个负担。于是,我退了群。
退群后,我为自己制定了每日的计划和任务。比如,早起早睡、运动、学英语、喝水、吃水果、看文献、护肤、阅读、学日语等。很遗憾,看起来很小的事,坚持每天完成,竟然十分困难。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心想,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时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8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坚持了?”整个教室仅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日后成名的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鉴于以上,我更加确信了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当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无非是量变和质变的转换。听起来简单,自我执行的时候远比登山要难。
就拿早起早睡来说,这一个月内,我总是有无数的借口熬夜和赖床,最终把它归结为手机的错:谁让你那么好玩,昂。
手机表示自己很无辜,主人太混账。
然而熬夜带来的蝴蝶效应却十分显著:早上起不来,下午睡半天,晚上夜猫子,肤黄黑眼圈,神虚人飘忽。由此证明了坏的生活习惯会逐渐蚕食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好习惯也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自律则是开启良好行为习惯的一把钥匙。
至少,这条定律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
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每日计划修修改改,完成率依旧低的惊人。到目前为止,我坚持背单词20天,记账15天,写日记3个月,练听力18天,阅读10天,早睡1天(23:00之前),早起0天(7:00之前),看文献1天,喝水每天,护肤(认真洗脸)无统计。
在每日做计划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小规律。相对于较为困难和枯燥的事情,我更倾向于先完成简单轻松的事情,比如喝水学英语之类,至于看文献这等乏味烧脑的工作量,我总是把它放在最后去做。但显而易见,被留到最后的,即使有心去做,时间也不够了。即使时间充裕,因为自己对看文献这件事的心理预设:太难太无聊,而总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间开启第一步。这就意味着拖延以及无止境的拖延。
不过也有意外的收获。通过每天坚持做一些简单的小事,除了充实身心,增强自信外,它也会帮助我在其它事情上获得勇气和毅力。比如,我终于开始看英文文献了。第一次认真看完后,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惊叹作者的逻辑能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论文。比如,我开始早睡了,虽然才坚持了一天,但我想应该会坚持很久。又比如,我是一个懒宅,但我现在会逼迫自己每晚去操场遛弯。
我更加了解到,不仅行为习惯可以逐渐养成,毅力和耐心也会在日复一日中慢慢磨练出来。而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特质,不是单一存在,它们互相影响,直到沉淀出最终的形状和气质。
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它一定会改变点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