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其他地区的研究会是什么情况,但是我迄今为止还没有碰到过佐藤学所见、所讨论的“研究会”,在这个研究会上没有职位的高低,没有嘲笑与不屑,没有形式主义,有敢于说出口的真话,有大家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决心,有更为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地互相倾听。
我身边的研究会,说起来也是有主题的,比如“基于高效课堂的研讨会”“基于小组合作的研讨会”,这样的研讨会一般第一项是领导讲话;第二项是本学校或者相关学校的优课展示,尽管这样的优课已经被磨过无数遍,甚至已经提前演练过;第三项往往是课后有领导参与的评课与研讨,与会人员会把做课教师的每一点都提出表扬,象征性地提出一两个无关痛痒的缺点,然后领导作出总结,研讨会结束。大家都高高兴兴散场,怕说出缺点做课老师会不愉快。会后所要研讨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解决,也没有实质性地进展。这就是我身边的研讨会,参加的不少却永远是形式主义。
我期待这样的研讨会:结果也许有可能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与会人员每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大家互相认真地倾听,也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底话与真实想法,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这样的问题。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就是认真地倾听,不要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新网师一直强调倾听比言说更重要,而佐藤学也说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可是我们做到认真倾听了吗?我们在教师研讨会上没有做到的认真倾听为什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呢?我们的课堂是不是也会出现像佐藤学所描述的那样:学生看似热闹地一个一个的发言,但是事实是这些发言却没有真正的联系,而我们的老师还需要一一附和、一一评价、一一概括。是不是归根结底我们的学生不会倾听呢?学生没有认真地倾听,就无法与同伴、老师、教材达到交流。而我们的老师更加没有认真地倾听。我们在课堂一边思考“下一步的教学要怎么办”,一边在“倾听”学生的发言。只要学生的发言没有按照我们教学的下一步计划,就敷衍式地评价,继而请下一位同学重复这样的操作,直至进入到教师计划的正轨上去。佐藤学认为这种倾听方式是听不到学生的声音的,我们真正的倾听是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站在欣赏、体味学生发言的立场,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共感共鸣。如果教师总是被“下一步怎么办”的观念束缚着的话,那是不可能产生“欣赏”“体味”的“倾听方式”和“理解方式”的。
那么教师如何摆脱“下一步怎么办”的这种观念的束缚呢?我认为教师还是要深刻研读教学大纲,明确本课及本章甚至全册的学习目标,拉住课堂的主线,只要学生不偏离教学主线,“以学论教”,大概就不会考虑“下一步要怎么办”或者说少考虑一些,在课堂上真正地以理解、倾听的方式去共感共鸣学生的发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