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葛》是《诗经·国风·王风》中的第八首诗,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用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三秋、三岁来表达缠绵悱恻又炽炽烈烈的相思情感。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
小伙子刘铁蛋和本村姑娘叶儿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俩的哥哥也是好哥们,所以,铁蛋和叶儿从小就跟着哥哥们上树掏鸟窝,下河捉小虾,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铁蛋和叶儿不再跟着哥哥们玩,可能是哥哥们长大了,常常进山打猎,不愿带他们,也可能是他俩也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做。
春祭的时候,叶儿要和村里的姑娘们一起去山坡上采摘萧草,作为祭祀的用品,铁蛋就到山坡上放羊,他一边放羊,一边给姑娘们唱山歌。姑娘们却不领情,常耻笑铁蛋哑喉咙破嗓,歌声还没有羊叫好听。而叶儿姑娘却不那么认为,总是在同伴们走后坐在铁蛋身边,求铁蛋继续给她唱歌,铁蛋就给她唱“缠缠绵绵,你是风儿我是沙;天地悠悠,有情相守才是家。”叶儿听着听着就会将头靠在铁蛋结实的肩膀上,铁蛋也会把脸侧过去,看叶儿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永远看不够。
夏天的时候,叶儿会和同伴们进山采葛藤,用来做一年四季的衣衫,铁蛋就随姑娘们进山放牛,顺便爬到大树上帮姑娘们用斧子砍那粗壮的葛藤,一边砍一边吹着欢快的口哨。姑娘们就笑话他的口哨声呕哑嘲哳难为听,还不如那老牛的哞哞叫声。而叶儿却不那么认为,总是在同伴们离开后走到铁蛋身旁,心疼地用手帕给铁蛋擦脸上、脖子里的汗水,求铁蛋继续为她吹哨,铁蛋又吹又唱,唱的是“缠缠绵绵,你是风儿我是沙;朝朝暮暮,不妨踏遍红尘路。”叶儿听着听着,眼睛总会湿润,将红润的脸蛋贴到铁蛋壮实的胸膛,铁蛋也会低头看叶儿水润的红唇,并轻轻舔一下自己干渴的嘴。
秋天的时候,叶儿往往喜欢来小河边采艾草,用晒干的艾叶做药材,也给铁蛋做香囊。采艾草不再带同伴,而是一个人来,穿着翠绿的罗布裙子,梳着漂亮的发髻,还在发髻上插一朵野花。而铁蛋仿佛和叶儿约好似的,总是不早不晚的,在叶儿出现的同时,也等在河边,不看河水潋滟,不看菊花盛开,不看垂柳荡漾,只看满身洒满阳光的叶儿,身上氤氲着微甜的气息,像蝴蝶一样在青青河边飞来飞去地采摘,心里不禁心旌动摇、灼灼燃烧,爱恋的歌儿流淌而出:“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浪迹天涯,和你并肩看彩霞。”
听到歌声,叶儿姑娘扔下竹篮,微笑着,携一缕花香,飞奔过来,扑进铁蛋宽阔的怀里。铁蛋也紧紧环抱着姑娘纤细的腰身,将自己滚烫的唇贴上叶儿温润的唇。
从此,铁蛋和叶儿形影不离,麻地里俩人耳鬓厮磨,麦田里俩人如胶似漆,李子园里俩人难舍难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铁蛋的哥哥和叶儿的兄长却因为爱上同一个姑娘打了起来,发誓老死不相往来,也不允许叶儿和铁蛋见面。
见不到心上人的铁蛋度日如年,夜深的时候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叶儿婀娜多姿和笑语翩跹。意乱情迷的小伙子偷偷溜出家门,悄悄来到叶儿姑娘家后院,一边边地来回转圈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让铁蛋狂颠,隔着院墙冲里面把心歌奉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蒿草的一种,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三秋:三个季节,九个月。
三岁:三年。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个年啊!
铁蛋循环往复的倾唱,挠得叶儿姑娘心乱乱的,也开始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当然,也扰醒了叶儿的哥哥,叶儿哥哥一不做二不休,隔院墙将一盆冷水劈头盖脸泼给了铁蛋。
写在题后:
热恋中的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即使是短暂的分别,也难以忍耐,似乎时光总是漫长,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对,这首诗就造了“一日三秋”的成语。
诗歌纵然夸张,但每一个曾热恋过的人儿都会有共頻,一分一秒的分离,也会让人百无聊赖、百感凄恻,时间漫长难熬。
读此小诗,肯定拨动了你的心弦,让你有了甜蜜的回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