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简友广场
课堂乃是真理呈现之处——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课堂乃是真理呈现之处——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作者: 疏雨圆荷 | 来源:发表于2023-12-09 22:29 被阅读0次

旧文(此文写于2012年)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学习笔记之一

多年来,我的课堂教学一直处于一种模式化状态。即课前通读一两遍教材,对文本的内容、形式有初步的感悟,然后读一两遍参考书,把握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把教学重难点在教材上简单批注,理清教学思路,然后完成PPT,这样基本OK了。工作的忙忙碌碌,加上拥有了一套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方面,多年来似乎处在“瓶颈”状态。

构筑理想课堂,是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板块的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介绍的是:“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果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这个项目的学习用书为《构筑理想课堂》(或名《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本书作者干国祥老师在书中提到:

作为教师,有一个问题将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职业生涯,而且往往是直到我们离开讲台退休时,仍然没能获得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个问题就是: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时候,课堂上学生喜悦的眼神,课后同事的赞誉会把我们推到一个快乐时刻,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我们却深陷日一种在那个机械、枯燥、刻板以及自我怀疑之中,觉得世界上再没有比教学更难琢磨、更难把握的事情了。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什么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却显得比任何其他人类活动都更死气沉沉?课堂教学的技艺究竟是否存在?如何获得?

干老师书中的话深深敲打着我的灵魂,让我坠入深深的思索之中。是继续沿用自己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固步自封的状态中走下去?还是打破原有模式,探索学习新教育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追求高效个性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该如何选择?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和无法判断。

我开始进入《构筑理想课堂》一书的学习当中。

初读之,对书中理论的理解是模模糊糊的。但此书对我的吸引力却是让我无法抗拒的——理想教学框架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干国祥老师的精彩课例,都让我快乐得无法言说……

继而反复再读,反刍咀嚼,到现在我正逐步深入地理解,但还未到达清晰明了的境界。

什么是“有效教学框架”、什么是“文本解读”、什么是“教材解读”等等,这一个个名词,我啃来啃去,啃得有滋有味。

如果读得某个地方不明白,真是如蚁钻心,痒啊痛啊,边散步边想,边打坐边想,边睡觉边想。

如此学习,是一种沉浸,也是一种挑战。

 本书从习惯于“怎么教”,回溯到先讨论“教什么”。

从“教什么”追问到文本的核心价值,从“文本的核心价值”的辨析开始,区分不同的文体,以及两类经典——文化经典语教材经典。

不仅“知其然”(形式),而且“知其所以然”(本质)。不仅读懂这个文本(内容+形式),而且在读懂的过程中朝向学会学习(程序、方法)。

理论是灰色的,一朵绽放的花里有一千个未说出的真理。

我们的艰苦练习只为向世界开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在那朵花里有着所有穿越过的词语与理论,但永远不会有一个词语,足以解释它的全部。它既是一个全息的文本,又是一首关于存在意义的诗篇。

 《构筑理想课堂》一书的学习,让我认清了将来课堂修炼的目标——放弃漫步练习舞步,用新教育的有效框架来束缚自己规范自己,以期达到新教育的自由之境。

艰苦地练习一种习惯,直到摆脱种种束缚,自由地舞蹈!

课堂乃是真理呈现之处,教学是知识散发出迷人魅力之时,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复活,而且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复活。

身为一个教师,其幸福就在课堂、在教室、在与孩子共同穿越伟大课程里。

如果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的生命不能发光,一个教师自身的魅力不能展现,那么他不仅没有给学生追求真理做出应有的榜样,而且更为遗憾的是,他自己的生命也将暗淡地度过。我们并不认为,教室的幸福只能到校园以外,课堂以外去追求,我们认为,在教室里,在讲台上,在学生中间,在知识面前,教师的形象应该是一个真诚地探索者……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学习干国祥老师的《构筑理想课堂》、《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

学习新教育理想教学框架,对预习、三类目标、教学板块、三重境界等做深入地研究和实践。

因为刚接触,对理论的学习、实践乃至综合运用需要一个过程。新教育的理想课堂的教学框架与以往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框架教师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只有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达到一定高度,才可能设计出合理的预习方案、明晰的学习目标、高效的教学板块,而这一切就又指向另一个问题——教师的文本的解读与设计能力。

不想因为学习道路的艰辛而放弃努力,也不想因为工作的繁忙和业余时间的紧张而为学习找种种理由。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生命的大部分宝贵光阴是在学校度过的,我们必须努力地不辜负学生,这是我们的职责甚至使命所在。

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教务长魏老师曾经说过:

直到,将一生,将整个生命变为一次完全学习的过程。这不是很快乐的事情么?

对于那些尺码相同的人来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学习,无论任何境遇,都无须诅咒,都竭力地让它变成资源,让生命因它的滋养而获得发展。

不错,学习也是辛苦的劳作,何苦如此?如果你去问上帝,上帝一定会借纪伯伦之口这样回答你:

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

你们慵懒,就会变为季节的生客,落伍于生命的行列;那行列正带着庄严豪迈和骄傲的顺从向永恒前进。

劳作时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你们中谁愿做一根芦苇,当万物齐声合唱时,惟独自己沉寂无声?

以此自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后记:

十多年过去了,我对过去那段学习的岁月已经淡忘了。再次回味,感慨良多……

那些年,我确实是为教育教学付出了100%的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乃是真理呈现之处——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geu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