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少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像话,出现各种让家长难以置信的情况:逃课,不上学,打架,抽烟,和社会小混混纠缠在一起,威胁家长,说一不二,油盐不进,撒谎成瘾……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家庭教育没有为孩子打好人格基础,父母没有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没有帮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隔代教育”给孩子码歪了最初的人格基石。孩子是非常聪明的,特别懂得察言观色,可能在他不会说话的时候他就找到了牵着成人鼻子走的“法宝”,这是成人亲手教给他的,他太懂得自己如何做就能让成人妥协了,每次用起来都很“得心应手”,且总能换取自己想要的。孩子学会要挟成人,这意味着在孩子心灵上,码歪了最初一层人格基石。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共同结论是:孩子在六七岁之前,已经为他后来的人格奠定了基础。
人们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很有道理的。
女儿三岁之前是在姥姥和奶奶家轮流生活的,有段时间特别叛逆,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她让谁盛饭谁就得盛饭,其他人盛饭她不吃。我没这么惯着她,生气的揍了她一顿,为此还和我爸吵了一架,后来我就想各种办法纠正她的坏习惯,同时也意识到隔离教育的危害,现在我很庆幸在她人格还未完全成型前进行了干涉,这也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事情。
二包办教育加剧了人格基础的倾斜。为孩子的人格奠基并不仅仅是靠耳提面命,更重要的是给孩子生活的机会。现在每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比较少,家长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必须磨炼的机会,也剥夺了他汲取必要精神养分的机会,更剥夺了他做人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变得一无所知,这样的包办教育对孩子而言,无异于砍掉他的手脚让她生活。
三过度教育进一步扭曲孩子的人格基础。教育的最高境界便是淡化教育氛围,换而言之就是不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在教育他。但是现在的家长却将教育挂在了嘴上,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没完没了的给孩子讲道理,时不时的发牢骚,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让孩子一回到家里就觉得窒息。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的教育是一种自我宣泄,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孩子,因为真正的教育是需要融入智慧的,是真正为孩子着想的。
四环境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格健康
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说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孩子住在高楼大厦中,生活在封闭的空间中,接触到的人很少,这就如同缺乏阳光、空气一样,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需要赏心悦目的环境,需要舒适愉快的心情,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环境,孩子的人格健康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隔代教育、包办教育、过度教育、环境教育对孩子的人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家长要时刻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智慧,多学习一些教育艺术,多给孩子带来积极影响,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