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家了,儿子说“我不会下车”。吃饭时候“我不会吃饭”,穿衣服时“我不会穿衣服”,上幼儿园时候“我不会走路”。最近这段时间儿子经常说“我不会。”原来没有感觉有什么。想起来儿子就是经常说这句话。回到学校看到学生问问题的时候也是从“我不会”开始发问的。那么导致孩子经常说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是“畏难心理”。这种心理最终的表现是拖延。
它们的呈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诱惑版的比如:太累了(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诱惑的加强版:时间嘛...仍然还有不少(歇会儿吧歇会儿吧歇会儿吧……) 抱怨版:我不知道从哪儿开始 直接了当版:我不想做..首先我要打扫房间 理性版:在压力下我会做得更好,所以我以后再做 另一种抱怨版: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任务?不公平
畏难情绪,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通常是指在遇到某种困难或者难题时,找各种理由和借口逃避、退缩、拖延,进而在心理上产生的负面情绪。畏难情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当孩子有了畏难情绪,便失去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不管是否会做的题目,都会从心理反射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也将大大的降低。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呢?
我认为出现的原因首先在于兴趣。不如我班s同学,数学天天做。从不感觉累,高兴不高兴都写数学。看见难题就像下手。但是物理就不是了。无论体容易还是难从来不想着写。宁愿写数学难题也不愿写物理容易题。这就是兴趣引起的”畏难心理“。
其次是思维定势。遇到之前感到比较困难的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科目、某一类型问题时候这时候畏难情绪就开始出现了。开始感觉自己肯定还不会,就想着放弃。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稳定自己的情绪。多去找办法而不是一味的躲避。自信心是自己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丢失掉的。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问题寻找自己的问题的阻力点,静下心来,给自己设定期限,制定方案,这个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