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我大学时看到一个很清新的宣传片里的结尾文案。
印象中,短片讲的是一个初入大学的女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从学习到独自生活,丰富了人生体验之后,终于领悟到许多道理。
有句毒鸡汤叫:知道许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听着虽然让人有些沮丧,但事实的确如此。
关键点,就在于知道和懂得,是相隔甚远的两个点,并且从一个点向另一个点的转化,真的没那么容易。
道理,可以是父母口中的一句教导,可以是老师课上教的一句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书中看到的哪句印象深刻的话。
如果要把道理归归类,它属于碎片知识还是系统知识呢?
显然是前者。
碎片知识,可以是某个结论、某个观点,可以是微信上的一篇短文,没有形成体系。
系统知识,是完整的一本书里或者是"成体系"的知识,主题鲜明,前因后果清晰,论点论据明确,每一章每一段甚至每一小节都独立而又紧密关联。
刚开始读书的孩子,知道了父母教导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是个重要的知识,道理也没错。
于是,孩子学会了熬夜,学会了在吵闹的下课时间也要堵住耳朵背课文。
这是"知道"落地的第一步。
吃苦吃到了大学,甚至直到工作后才发现,吃苦是需要的,但只是吃苦读书,好像离"人上人"的目标还远了点。
读书看报,观察身边,结合自身体会,年轻人或多或少地意识到:
吃苦没有错,但与努力刻苦同样重要的事情还很多,比如学会在关键节点做选择,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性格,维系和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年轻人尝试着寻找与"本以为"的碎片知识相关的元素,发现人生其实有无穷多个维度,在学习阶段对确定科目的学习,只是某个人生阶段中的小切片,也许会有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东西,拥有看不见的影响力,且更需要积累。
在形成自己认知体系的过程中,年轻人试着把许多的"知道"串成串,结成网。
当你遇到这种思维"开化"的人生节点,如果选择行动起来,那么将继续"知道"靠近"懂得"的第二步——把单一维度的人生体验开拓得更为立体。
如果选择苦恼和徘徊,或者意识到了问题却视而不见,那么就将一直停留在"知道"的第一步,原地打转。
选择行动的年轻人,从知道要吃苦,变成了知道了该如何努力,以及在何处努力。
那时父母口中的"人上人",也许也已经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所谓"成功",而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人生期待和目标。
"吃苦"二字在他的眼中,不再只是小时候咬牙坚持的看书做题,而是成为了一种人生常态:克服惰性,延迟满足,保持好奇和激情,学习不止,探索不停。
终于有一天,年轻人有所成就。
"知道"的点位,终于无限接近"懂得"。
"懂得"的状态,我只能用或许来形容,因为我八成还处在努力接近"懂得"的旅途中。
在"懂得"一些道理的时候,或许是回望过去的释然,或许是对前路的更加坚定,或许是许许多多碎片知识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体系知识被验证,自证后满意的结果让自己充满了信心。
总之,我十分期待许多个"知道"变成"懂得"那一刻的发生,也将在这条求证和自证的路上一直努力探寻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