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败亡前吟唱的最后一首诗。 吟罢虞姬自刎而死。 而项羽继续率800骑兵继续厮杀,最终在乌江边自刎身亡。自刎前,还有乌江的亭长劝说项羽过江,以图东山再起,不过被项羽拒绝了。大概是觉得这样做不够大丈夫吧。从这一小段的故事之中,非常容易解读出项羽的性格特点。先看那首诗,一共仨活物,他自己,他爱妃,他的坐骑。这三个意象能勾勒出什么画面呢?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英雄抱得美人归。而项羽也确实配得上英雄的称号,因为力拔山兮气盖世嘛。但是呢,时运不济,乌骓马也再难奔驰。后面两句就更凄惨了,宝马跑不动了怎么办,虞姬你又何去何从呢?这就很凄惨了,不是抱得美人归,是抱着美人去逃命,马儿跑不动了,还在担心美人的去处。是真性情,也是真英雄,但是总觉得哪里怪怪的。项羽,他不是西楚霸王吗?他可是楚汉两大割据势力之一的老大啊,他死前,竟然没有说一句关于江山社稷的话,也没有为小弟们的未来而担忧,这是怎么当的老大?所以,说项羽是个英雄不假,甚至他的英雄故事还算是可歌可泣的,但作为一个领导者,项羽无疑是失败的。
那么,什么样的领导者算是成功的呢?先来看一下领导的本质是什么,其实从他的英文'lead'可以比较明确地看出来,'lead'的本质就是指引,引导。这里涉及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就是定出方向,第二个就是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一起去往这个方向。而这其实就是领导者的日常,定方向,拉关系,配资源。那么这三条项羽做到了几条呢?不好意思,一条也没做到。项羽做事情有方向感嘛?没有,有的只是肾上腺素爆棚的厮杀。项羽是很享受那种驰骋沙场的快感的,很喜欢杀得痛快。他攻下来咸阳之后,只是把皇宫里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然后就一把火烧了。手下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他却只想着衣锦还乡,带着他的金银财宝回老家显摆!如果非说项羽有什么方向,那大概就是显摆自己了吧,可是这样的方向,谁又会认同呢?
项羽会拉关系吗?完全不会,甚至他连基本的赏罚分明都做不到。用韩信的话来讲,该封赏的时候,印章拿在手里,棱角都磨圆了都不给出去。而对于给项羽通风报信的曹无伤,刘邦只花了三两句话,项羽就给供出来了。内部的人不会赏,还出卖投诚的人,真不知道叫人还如何愿意跟着项羽干。那么项羽会配资源吗?也不会,因为他自己的业务能力太强,一心只顾着自己身先士卒,杀出一条血路。完全没有给手下的人机会,也不会识人,又疑神疑鬼。陈平只略施小计,就离间了项羽跟范增,而范增基本上是项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智囊。别说配资源了,项羽一路上都在把手上的优质资源往外扔,最终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那么当个领导难吗?难,而且是知易行难。道理其实非常浅显易懂,但是操作起来,那难度真不是盖的。就像减肥,无非就是少吃多运动,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而当领导的难度要比减肥高出了好几个数量级。不过这件事情对项羽来说并不难,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去当一个领导,别说做到了。他最喜欢的无非就是儿女情长和快意恩仇。这样来看,项羽如果活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说不定会是个令狐冲一样的人物。只可惜,造化弄人,项羽最终也只能接受众叛亲离,四面楚歌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