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788)

闲读《随园诗话》(788)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20:30 被阅读0次

【原书卷六·六】

杨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应声虫。吾以为孔颖达,真郑康成之应声虫也。最可笑者,郑注“曾孙来止,以其妇子”,以“曾孙”为成王,“妇子”为王后太子。王肃非之云:“劝农不必与王后太子同行。”而孔颖达以为:“圣贤所训,与日月同悬。”其识见之谬如此,安得不误认王世充真主乎?

杨用修,即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三十八年(1559),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孔颖达(574—648),字冲远(一作仲达、冲澹),冀州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唐初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贞观年间,历任国子博士、给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参与修订五礼,编纂《隋书》。贞观十四年(640),授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上护军,受封曲阜县公。奉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去世,终年七十五,获赠太常卿,谥号为宪,陪葬于昭陵。孔颖达在经学上的最大成就是奉诏主持编纂旧说府库、资料宝藏——《五经正义》,书名作“正义”,一则为唐朝政府出于封建大一统之需要,对前代纷杂经说进行统一整理,编撰出一套统一的经书注释为标准,使士子习有所宗,科举取士有所依;而从经学之意义上说,所谓“正义”也就是依据传注而加以疏通解释之意。在借鉴前儒的基础上,孔颖达每每指陈疵暇,各论得失。删修笔削,“必取文证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要。”因此避免了官修图书,杂而不纯的毛病,保证了《五经正义》的质量。

郑康成,即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出自《诗经·小雅·甫田》。《小雅·甫田》是一首写贵族劝农、祈福的诗歌,体现了周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不仅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全诗四章,每章十句。第一章首述大田农事;第二章写为了祈盼丰收,虔诚地举行了祭神仪式;第三章进一步写主祭者即周王在仪式之后的亲自督耕;第四章专记丰收景象及对周王的美好祝愿。此诗结构谨严,层次清晰,形象真切生动,人物活动描绘如画。此诗之创作主旨,《毛诗序》说:“《甫田》,刺幽王也。君子伤今思古焉。”郑玄笺说:“刺者刺其仓廪空虚,政烦赋重,农人失职。”宋人朱熹首先对此说表示异议,他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方社田祖之祭”(《诗集传》)。诗中自称“曾孙”,按周代君王对祖先和神灵的称呼习惯,则作者当是君王本人,或者至少是代君王而作。因此,这应是暮春时节周王祭祀方(四方之神)社(土地神)田祖(农神)的祈年乐歌。

成王,指周成王姬诵(?―前1021年),姬姓,名诵,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太师姜子牙的外孙,母为王后邑姜。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皇叔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统治中国、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巩固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公元前1021年,因病驾崩,在位22年。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王肃(195-256),字子雍,东海郡郯县 (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 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岳父。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屡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迎接高贵乡公曹髦继位。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毌丘俭之乱,把女儿嫁给司马昭。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谥号为景。 王肃遍注群经,对今古文经学加以综合。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撰《孔子家语》宣扬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其所注经学被称作“王学”。唐代时,作为“二十二先贤”配享孔庙。宋真宗时,追赠司空。

“劝农不必与王后太子同行。”笔者未见到王肃所述原文。但在袁枚著《子不语·麒麟喊冤》中,他借周王妃之口有过叙述:“妾姜氏,周王妃也,当时周王劝农,妾并不随行。今有妄人郑某,说天子劝农,必与王后同行。妾想妇人幽闺弱质,行不逾阈,岂有披霜冒雪出来劝农之理?北魏王肃曾言其非,唐人孔颖达将王大加呵斥,党同诬妄,一至于此!”

本条诗话主要涉及到对诗经中“曾孙来止,以其妇子”之句的注释问题。袁枚不同意郑玄的注释,认为王肃说法正确,但孔颖达对王肃的说法不以为然,痛加贬斥。袁枚因此说孔颖达是郑玄的应声虫。并讽刺孔颖达学识见解太差,怎么会不把王世充当作真龙天子呢?按:孔颖达在洛阳期间,王世充逼隋恭帝杨侗(dòng)(604-619)禅位,孔颖达曾经帮助过王世充。后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孔颖达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自幼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受到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大业十三年(617),王世充被李密击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皇泰二年(619)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开明三年(621年,唐武德四年),唐朝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郑亡,王世充免死流放蜀地,途中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真主,音zhēn zhǔ,释义:1、封建社会所谓的真命天子。也泛指贤明的皇帝。2、太平天囯时对天王洪秀全的尊称。3、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唯一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788)

    【原书卷六·六】杨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应声虫。吾以为孔颖达,真郑康成之应声虫也。最可笑者,郑注“曾孙来止,以其...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78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hwz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