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自我成长与学习上,白天工作的空余学,晚上回家睡觉前学,早晨早早起床学…我的所有时间都被学习填满,女儿说“妈妈陪我玩一会”,我没空;母亲说“陪我出去溜达一会”,我没空;朋友说“咱们什么时候线上聊会天”,我没空…用全部时间学习,确实快速地成长了自己,但是同时我生活的其他空间也几乎都成了真空,而且我一次又一次地病倒,最终不得不被迫停下来,反思自己如此专注一个方面,是否让自己得不偿失?忽略了家人和朋友,又是否真的是我所愿?
在我们的生命中,可能为了证明自己行,为了赢得外界甚至自己的认可,我们会需要努力工作、努力成长、努力成为人上人而不停的奔忙,却终于会因顾此失彼而有所遗憾。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努力工作和学习的意义,我们都需要不断进步,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与环境,但如果我们过于专注一个领域时,会让我们的视野变窄,跑的太快时,我们将无法看清身边的风景,因此会忽略了照顾自己的身体、亲情、友情。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平衡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即能够保持工作的最佳状态,也能够让生活中对我们同样重要的其他方面也被照顾到,如此才可以称之为最高效的人生。
哈佛商学院极力推荐的人生规划课,由畅销书作家、高效能专家迈克尔.海亚特和女儿梅根.海亚特.米勒合著的《高效能人生——平衡的法则》,让我们知道工作和生活不应该是对抗关系,我们可以将两者保持平衡,让人生丰满并有所成就,真正实现人生的双赢。
作为有所追求的努力上进的人,大家常进入的怪圈就是不自觉的就让工作或者学习的时间压榨了娱乐、健身甚至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工作与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让我们为之痴迷,也让我们因此使生活失衡。要如何为自己的时间安排设定硬边界,规划出高效的人生,书中提供了一个高效练习工具——设立硬边界。
那么,你什么时候投入工作,什么时候享受生活?这就是你要回答的问题。把你的一天想象成一个玻璃杯,把一个小时的时间想象为一盎司,那么这个玻璃杯的容积为二十四盎司。现在,假设你要用三种基本的“液体”填满玻璃杯:有所作为、无为而为和休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所作为主要是指有明显绩效的工作;无为而为是指人际关系、养育子女、娱乐、爱好或仅仅是结账这样的活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呢,取决于个人。有些人用它来有所作为,另一些人则无为而为。给客户打电话和看小说是有区别的。怎样来利用这些时间,完全取决于你。休息当然主要是指睡眠。
如果我们将一天的时间看作一杯水,我们每个人的水量都是一样多的,一天24小时,多不了也少不了,真正高效的人生,是可以让生活、学习、工作在24小时内都得以均衡发展的人生。
其中有所作为,指我们进行工作、学习等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一般是对于我们来说在个人成就、自我成长等方面有所收益的;无为而为是指帮助我们恢复体力、精力用于放松娱乐或者与家人朋友共处的时间,这部分时间通常不会直接产生效益或者利益,但是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均衡,也能够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提供保障;休息就是指睡眠时间,对于不同的人睡眠需要多长时间会有所不同。
要如何更好的让“时间边界”发挥作用,促进高效的人生,书中也给了相应的指导与方法。
1.首先给自己的工作时间设定硬边界。有所作为的时间,作者建议限制在8个小时为佳,如果是知识型工作,则最好不要超过6个小时;无为而为,时间在8-10个小时;休息的睡眠时间,有人可能6个小时就足够了,有人可能需要9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恢复体力和精力,一般8个时间为宜。
常规工作边界 知识型工作边界2.下班前盘点,在离开办公场所前,对当天的工作进行盘点,将工作只留在办公室内,坚决不带回家中。
3.与同事或领导沟通自己的工作时间边界,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与工作量的前提下,让身边相关的人了解自己的硬边界,保护自己的时间边界。当然是否选择一定要与领导和同事沟通,需要视你的实际情况而定,有时环境可能并不是你能够控制的,但是约束自己的工作边界,是你能够左右的。比如你可能是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早8晚5是必须的,这时沟通就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你自己的工作或者学习时间安排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边界进行安排。
4.适当让步,工作边界让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管理并经营好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时间,但是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孩子病了需要照顾,出了意外必须需要你来处理,这时可以做出例外让步,只是将时间控制在预估时间的90%就可以了。
我们想要让人生有所成就,也希望能够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亲情、友情、爱情,就需要学会如何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做好均衡,不断在事业和个人成长上发展自己,也同时能够有机会拥有幸福快乐丰满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