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染心田
01
3年前,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登上T台,赤裸上身引发轰动,他就是王德顺,网友们亲切的称他为“最帅大爷”、“大爷中的彭于晏”。
今年82岁的王德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当你说太晚了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没有谁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如果不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可能无法想象一个82岁的老头能活的如此洒脱和励志:
24岁当话剧演员、44岁开始学英语、49岁北漂并创造了造型哑剧、50岁进了健身房开始健身、51岁再次走上舞台,创造了世界唯一的艺术形式——活雕塑、70岁开始有意识的练腹肌、79岁走上了T台,80岁成为Reebok代言人……
看似比常人“晚了好多拍”,却活的异常精彩纷呈。
但这绝非个例,这不,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在天津大学毕业了,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她精通中文、英语、法语、俄语、拉丁语五门语言,就连PS、Excel也完全不在话下,简直是开挂到飞起的人生,让许多年轻人都自行惭愧,纷纷立起“我还有什么资格不努力”的Flag鞭策自己。
原本能有这样的觉悟是好事,但许多人却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怕晚、怕失败、怕付出了心血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于是停滞不前,一成不变。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心头上的一点涟漪也消失的了无影踪。
是啊,哪有什么优柔寡断呢,不过是“怂”而已。
少一点完美主义,少一点以结果为导向,要知道,改变从不嫌晚,努力亦不会被辜负,它只是回报给你的方式不尽相同,需要你细细去品味,用心去感悟。
02
今天的微博热搜上,有一个词很有意思,叫“空巢青年”。舆论多指年龄20到30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单身年轻人。而在中国,这样的“空巢青年”已超5800万。
有观点认为,空巢恰好是一种自省和缓冲的状态。若处理的好,将因孤独而出众;若处理的不好,易迷失自己,陷入自怨自艾无法自拔。
而这两种,明显后者的比例要略高一些。
因为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深深陷入负能量怪圈里,浑浑噩噩,异常疲惫,同样的24小时被过的缩短了一倍还不止,经常刷完剧、聊完微信,一个下午就过去了,除了感叹谁谁谁的颜值真好看,片尾曲真好听,没有一点收获。
偶然读了一篇鸡汤文,决心改造自己,却还没开始就先畏了难,脑海中想了无数个可怕的后果来否定自己,犹犹豫豫中举了小白旗;
偶然看了一篇励志故事,决心拜个师学个艺,钱都已经花了,却还没学着点皮毛就惦记上成功的捷径,本末倒置,实乃可惜;
……
无数个偶然可以与成功会晤,却每每“怂”在了原地。
而我听到最多的借口就是“太晚”,晚在没有赶上最好的时机,晚在该赚钱的人早已银盆满钵,晚在“为什么我没有早点看到/认识……呢”。
但是想一想,就算一切都是恰好的时机,恰好的机遇,你也未必愿意做那个第一个尝试吃螃蟹的人。
因为你“怂”啊!
而你不愿意走出的这一步,就注定了你将很长一段时间原地踏步,拿差不多的薪水,过差不多的人生,离站稳脚跟还有很远很远。
尼克·胡哲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不会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做’,当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时候,你自然就什么都会做了。”
而最可怕的是,你已经一无所有,却还是甘愿碌碌无为。
不要再把孤独当作虚度光阴的借口,要知道,像爱因斯坦、牛顿、梵高这样的传奇人物都曾在孤独中积蓄能量,在不孤独时爆发与绽放。
03
为什么有的人活成了80岁的长青藤,而有的人18岁就成了朽木?
晚的不是机遇,而是你从来都不敢开始。
愿我们都能像保尔柯察金所说:“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无论几岁!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