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敦煌  一直都在

作者: 大脸猫的自留地 | 来源:发表于2016-10-08 09:05 被阅读0次

           对敦煌的向往由来已久,在兰州读书四年都没有去成,同朋友们约着毕业季时候定要去一趟,却因为那会儿各奔东西未能成行。偶然间的机会再次来到兰州,心心念念着不能再错过,恰巧遇到十一假期,这次敦煌之旅便顺理成章了。


    出发

           提前三四天开始订车票,官网上没票,准备了两个方案,一是在携程上抢去敦煌的票,二是实在抢不到就取道张掖,经嘉峪关入敦煌。好在最后抢到了,可以精力满满去细细品味这座神秘古城。计划先去莫高窟,就在莫高窟售票官网上订了门票,这样车票和门票全都搞定后才有了种定下来的感觉。因为节前一直忙工作,根本没时间做功课,只是偶尔查一查攻略和简介,所以出发前一直有种没有准备好去见她的不安。

           来到兰州站,满满的熟悉感扑面而来,想起自己每次假期回家拖着大大行李到这儿乘车,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来过,闭着眼睛都知道应该去哪个方位。三年未见,这里还是同样的脏乱差,十一出行高峰期,候车室的拥挤和异味简直难以忍受。即便如此,前一晚只睡了四十分钟的我还是在候车室坐着便睡着了。

           我是讨厌卧铺的,尤其是中上铺,爬上去就要费很大劲,睡觉时候伴着叮叮哐哐的声音,倒不至于影响睡眠但是第二天起来脑袋轰轰的这种感觉着实不舒服。上车后,又闷又挤,一丁点出行的快感都没有,仿佛坐上车的那一刻注定了要忍受这样不堪的脏乱环境一般,就像被绑架。随着列车的缓缓启动,那份急躁倏忽不见,突然间又感受到乘坐火车的乐趣。乘坐火车有很多乐趣,比如见到五湖四海的陌生人,比如欣赏沿途的风景,比如假装没有任何烦恼静静发呆。更大的乐趣在于在列车摇摇晃晃的这段时间里,不问世事,它就这样带着我,去向未知的远方。

    莫高窟

    莫高窟-九层楼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四大石窟之一, 宗教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每一个到此地的参观者叹服。共参观了十个洞窟,每进入一个洞窟,讲解员都会对其特色娓娓道来,所以我知道了那些颜色艳丽的洞窟大都是清朝时期重刷了颜色,知道了佛祖左右常伴阿南迦叶,知道了千佛平等佛光普照。但是更多的是我不知道的,佛教是怎么传入中国的,莫高窟的佛像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情境下怎么被挖凿出来的,那些飞天的壁画究竟寓意如何,长途跋涉的乐尊见到金光照射的瞬间闪过了怎样的念头促使他在此地凿窟建佛......斯人远去,有些东西已随漫漫黄沙飘逝,大概只能够想象了罢。

           这些佛像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第96窟九层楼和第148窟睡佛了。九层楼的意思是洞窟中所建佛像高九层楼,共45米,是武则天在位时所修,佛的形象颇为女性化,衣着也是具有唐朝特色的褶裙。由此来看,这座洞窟更像是一种政治手段,是在民众信仰的基础之上而实施的政治教化。之前是很痛恨宗教政治化这种现象的,看到莫高窟所遗留下的瑰宝般的作品,倒也释然,如果不是举众人之力,仅靠那些虔诚佛教徒怕也难完成这恢弘巨制。睡佛又叫卧佛,身长14.4米,表现的是释迦牟尼涅槃的情形,佛祖神态安详,身后是菩萨、天人等。所谓“涅槃”指的是在心中熄灭了世间贪欲、嗔恨、愚痴的火焰,佛教中涅槃意味着对无明和渴爱的舍离、解脱、无执着状态,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所谓死便是生,先有死后有生,也是这个道理吧。

    阳关

    阳关-烽火台

           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塞。自小便吟唱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对阳关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前世有过约定,定要来此一趟不可。进入阳关关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张骞马上的英姿飒爽,这位执着、勇敢、忠诚的冒险者,凭一腔热血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博望侯的封号实至名归。

           古时出阳关需要通关文谍,通关后便是无边无际的沙漠景象,随观光车上到观景长廊,便可望见昔日阳关遗址。然而与印象中的阳关不同,现在阳关镇的丰饶和绿意让人惊叹,成片的葡萄园让人误以为到了江南水乡,而这里也因为盛产葡萄被称为甘肃的吐鲁番。突然间便明白为什么古人会把水作为世界的本源,正如当地人所说有水就有一切,果不其然。

    玉门关

    戈壁滩上的植被

           玉门关外干燥的风,没有一丝的柔情,“春风不度玉门关”所言非虚;严酷的阳光无情照射下来,刺痛裸露出的每一寸皮肤。好一个不友好的玉门关。把自己包裹的密不透风,脚下的“沙沙沙”是鞋子和碎石子摩擦的声音,围巾和头发随风飘扬,匆匆走过玉门关遗址,顾不得拍照,甚至顾不得欣赏这历经千年的遗迹。闷头走过,步履慌忙,不如此难不成还要被追着赶着走不成。临上车,决定要拍下这光秃秃一望无际画面中的干瘪瘪却依然倔强生长的植物,要告诫自己即便在这样贫瘠的地方,这样最无可能生存的地方,却依然有生命在挣扎。来到敦煌才知道为什么说沙漠里开出的花朵无比珍贵,深切品味出珍贵这个词的分量。

           从玉门关到古长城,这一路全是戈壁荒漠,大漠沙如雪,竟也给人一种海天相接,远方是碧波连连的错觉。看久了这样的景色,倒也习惯了,这样辽阔天地映入眼帘,整个人心胸都开阔起来。然而,据说库木塔格沙漠每年正以1-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爱则爱矣,却更担忧沙化的严重后果。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孔雀回眸

           像雅丹地貌的壮美,假如未曾亲见,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曾经沧海化为平地,加上风的助力,便成了现在的雅丹。它们或成群或独立,就这样在风沙中站立千年,无言述说着历经的沧桑岁月。刚进入公园,第一眼见到雅丹,忍不住惊呼出声,被这样的壮美深深震撼和折服。然而,再怎么觉得美,也不会想投入她的怀抱。她的美是有距离感的,你只能远远儿望着、感叹着,却明白你和她不会成为一体。

           景区内不允许随意走动,观光大巴载着游客们到固定的四个景点进行观赏。起初觉得这样的规定简直不近人情,必然有很多人想近距离接触魔鬼城,挑战走不出的传说。后来了解到有游客进入雅丹深处,迷路后被渴死,惊觉这里的确不是什么温柔乡,她也没有耐心陪好奇者们玩耍。由此便证实了对她最初的印象,只可远观也。

    鸣沙山-月牙泉

    沙中清泉

           去敦煌,除了莫高窟还有不得不到的一站,那就是鸣沙山、月牙泉。塞外风光一绝并非浪得虚名,那茫茫沙山脚下居然有如水上江南般的景致,从沙山上望去,月牙泉宛若一弯新月明澈透亮,与围绕她的绿意相得益彰,在四面八方的黄沙中格外注目。

           刚入鸣沙山景区便看到浩浩荡荡的驼队一直从山顶绵延至山脚,沙山上星星点点全爬满了人,还有从山上滑沙下来的,整个鸣沙山显得格外热闹。我们体验了骑骆驼,行进过程中除了或清脆或低沉的铃铛声,就只剩风的呜咽了,驼铃为这旅程平添了些许情趣,而不致过于单调乏味。当天风较大,漫天全是沙在舞蹈,从沙的轨迹判断风向,从风的呼啸声判断沙的走向,俨然一副风与沙的追逐嬉戏,自此才明白“你是风儿我是沙”是多么浪漫美妙的誓言。爬沙山最开心的便是细沙灌入鞋内最终充满整个鞋子,这时候不得不停下来将沙子倒出,我总是乐此不疲重复这个过程,好似调皮的沙在和我捉迷藏,或者在和我开玩笑。只有登上沙山才能一览月牙泉全貌,如明珠般嵌在漫无边际黄沙中的月牙泉,“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

    结语

           敦煌古城门前摆放着攻城的器具,见到投石机的那一瞬还是激动了一把,自从看过小波自制的投石机居然运用了三角学和微积分后,就对这种冷兵器产生了近乎膜拜的喜爱,一架小小的投石机集结着多少智慧和美感啊。现如今,这样神奇的器械已被废弃,正如这寥落的古城,往昔热闹非凡不再,徒留孤寂。这里已然成为影视拍摄基地之一,诸多影视作品都在这里取景,古城里面满是各种当红明星的留念照片以及为了节目效果设置的道具。勇猛威武的汉军们在此地停留休憩时是否品尝了这里美味的面食,长途跋涉的商旅们是否曾住过此地的驿馆,花枝招展的姑娘们是否确在怡春院卖弄过风骚,这一切都已追踪不到痕迹了。思至此,念及多少精彩我们都无缘再见,颇感遗憾。好在我们也记得很多,记得挥斥方遒的将领是如何奋勇拼杀彰显天朝威风,记得那驼铃声声怎样响彻在这荒漠之中并将这片土地唤醒,记得辛勤勇敢的劳苦大众何其艰辛在这片热土开辟出一番别样天地。


       

    你在,我也在

            敦,大也;煌,盛也。一站站走来,感悟到了丝绸之路的繁盛,领略到了大漠风光的壮美,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尽情绽放,凄清与繁荣并存,大概也只有敦煌了吧。千年敦煌,不正是沙漠中的一朵奇葩吗。这个集结了几大古文明的地方,或许贫乏,或许荒凉,或许沉寂,但曾经的璀璨和光芒却照耀后世,令后来者朝拜憧憬。千年一瞬,一瞬千年。正如《又见敦煌》所言,她在,她一直在,而我们也一直在,生生世世,经万世而不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千年敦煌  一直都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ilu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