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们的孩子婚姻育儿今日看点
做父母的为何总是在焦虑?

做父母的为何总是在焦虑?

作者: 袁语 | 来源:发表于2016-10-08 09:11 被阅读136次

    著名的赏识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孩子总是让我们不满意

    “今我又发脾气了。”

    “为什么?”

    “因为小家伙考试又没考好。”

    “好和不好的标准是什么?”

    “我对他的要求,并不是名次上的,而是他和自己比,每次都要有进步啊。”

    “你是大人,你能保证你在工作中,每一份报告比上一次都有进步吗?”

    “……”

    “孩子又不是机器,能够一直匀速转动。你要允许孩子有停滞期、调整期、甚至是偶尔的退步。”

    “……”

    这是我和一个朋友的对话,发脾气的那个人是我,觉得我瞎焦虑的是一个朋友。

    曾几何时,孩子越来越让人恼火。

    似乎我们怎么说他们都不听,

    而他怎么努力也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相互理解,成了一件太难的事情。

    [2]


    慢与快之间的平衡与欣赏

    记得在孩子还是在婴儿期的时候,他一点一滴的变化,都足以让我们欣喜许久--

    比如说第一次笑、第一声妈妈、第一步走路、第一次添加辅食、认识第一个字……这些孩子本能的发育第一次,都让我们无比惊喜。

    而现在,他们的知识量呈几何倍增的形式增加、他们的进步越来越快,而我们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已经少有什么进步能让我们惊喜。

    甚至别说惊喜,仅只是让我们满意,已经是难上加难。

    上幼儿园吃饭没吃过别人,我们急;

    哪怕他回家后开心的告诉你,他今天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你却仍为他吃饭比不过别人而着急;

    去游乐场玩游戏没玩过别人,我们急;

    哪怕他将游乐场的一个项目玩出让人惊叹的成绩,你却仍为他没有将全部的游戏都玩一遍,而责怪他的慢和笨;

    上小学考试考不过同学,我们急;

    哪怕他考了很多次第一,你却仍为他偶尔的第二或第三焦虑不已;

    小升初考不上好中学,我们急;

    哪怕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为了小升初已经完全放弃了娱乐,整天奔波在各个考场之间,我们仍是轻易的忽视掉他的努力,只看到离心目中的名校还差那么一步之遥的距离,心里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恼火;

    为什么在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再难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了呢?

    反而觉得他这也不好、那也不行,简直是一无是处呢?

    [3]

    做父母的为什么总是在焦虑?

    第一,忽视差异,或者说不愿意承认孩子间是有差异的。

    孩子发育标准的评估标准变化后,我们忘了自己孩子原本所具备的个性,在自己心里建立起一个关于好的、坏的标尺,然后将自己的孩子往里套;

    婴儿的发育有一个清晰的评估标准--多大该笑、多大该坐、多大该走、多大该说话,都有标准的时间表,早晚不过一两个月的差异。

    所以孩子从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小婴儿,随着成长,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标准,就象是翻越了成长的一个又一个座标一样,于我们而言,都是惊喜。

    而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对于孩子成长的评估标准越来截止模糊、越来越不可量化。

    于是我们开始拿周围同龄的孩子做参照物;而且在参照对比时,又总是将n个孩子的优点加起来,以对比自己孩子的弱项。

    比如说,我们的孩子性格略显害羞,见人不愿主动打招呼; 而隔壁小朋友天生阳光大方,见人叔叔阿姨的喊着,甜得腻死你;

    在我们看来,性格阳光大方该多好啊!于是每次都会逼着孩子喊人,回去还要语重心长的教育孩子:你要懂礼貌、你要大方一些,你看玲玲的嘴巴多甜啊…….

    然而我们却忘了,自己的孩子个性内向,却有专注的优点,这是邻家孩子所没有的。

    我们还忘了:孩子个性的形成,有遗传因素、榜样因素、成长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他的个性里一定有我们自己或伴侣的个性特点在里面,这并非他努力可以改变的。

    而且,性格阳光大方好,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以为。

    而实际的情况是:社会那么大,原本就是由各种个性不同的人组成的。每种个性的人,在社会、在工作的小团体里,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不同个性的人会在不同的领域取得自己的成就--内向的人容易专注于一个领域,外向的能够博闻强记,各有优点。

    若世界上所有的人,全变成一个样子,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让孩子在自己的个性里发育成长,成为最独特的他自己,不是很好吗!

    我们该做的是正视孩子发育之间的差异,遵循孩子的个性特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看到他属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欣赏他的每一次进步与成就,并给予最真心的鼓励与认可。

    第二,脱离孩子实际情况的完美期待

    虽然专家说,正常孩子间的智商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不可否认的,没有太大的差别也还是有差别,别的孩子学一遍就会,咱的孩子就是要学两遍。

    在大家时间都一样的情况下,咱的孩子就是要比别人少学很多东西。虽然我们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但这就是事实。

    而虽然我们很想用逼迫与引导的方式去改变,我们希望他与别的孩子一样学一次就记住,而且还不会忘记。

    我们的孩子学钢琴,便希望他在和郎朗一样努力后,能取得和郎朗一样的成绩。而实际情况,这真的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们会在这样不切实际的期待中,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越发焦虑,而这焦虑给孩子带去的便是痛苦。

    回想孩子的婴儿时期,当他走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会那样惊喜的夸赞,然后张开双臂迎接他的第二步、第三步。

    于是孩子就乐呵呵的、一摇一摆的走向你的怀抱--最后由一个爬行的婴儿成为一个可以直立行走的孩子。

    多么简单的道理--看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真诚的夸赞他,然后真诚的迎接他后续更多的进步,他就会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好的自己。

    若我们当时希望刚会走的孩子马上会跑,又会是什么心情呢?还会对他的走路而惊喜、还会鼓励他继续往前走吗?

    所以,恰恰是我们不恰当的期待、不合适的比较,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不优秀的结局。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

    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不会比其它的孩子更优秀,他只是一个各方面都正常的孩子。我们对他们抱以正常的期待,允许他在努力后,达到自己可以达到的高度。

    第三,家长的虚荣心作崇。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超过别人的孩子,成为最优秀、最闪耀的那一个,以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妈妈。

    比如说,我们和朋友聊起自己的孩子时,恨不得每个方面都要压过别人一头--个儿长得比别人高、兴趣比别人更高大上、考试排名比别人好......

    若这些比较赢了,我们能够心情快乐一整天; 若是哪一项不如别人,便要郁闷许久,回到家后便数落孩子不够努力,比不上别人。

    其实,这哪里是孩子不够努力呢?明明是我们自己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任何一点不如人的结果。

    如果说,适当的虚荣心能推动人的进步的话,那么过多的虚荣心便会让人犯错。

    特别是在孩子方面: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用来攀比或眩耀的工具。

    放下虚荣,以平常心面对孩子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欣赏孩子每一点进步与成长的喜悦。

    第四:我们所处的整体竟争环境,让我们不敢放松,以至于越来越焦虑。

    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我们自己也并不具备在金钱或权利上的竞争力,所以只能靠孩子提升学习和能力上的竞争力,来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以让他的未来有更大机率的成功机会。

    所以我们拼命的压推着孩子往前跑,一步也不敢停下。

    这是社会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也无法抗衡。

    就算我们并不是虚荣得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功成名就,我们只是希望孩子未来在面对生活时,能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不是被生活选择的命运,我们也必须时刻抓紧不敢放松。

    所以努力依然是必须的,这也身为学生的主要职责。

    这是孩子该做的。

    而我们该做的,就是改变前三种焦虑的原因:标准错位、无视差异、盲目比较。

    对孩子报以适合的期待,制定切合他自己的目标,真诚赞赏他每一次的进步与成长,理解他为学习所付出的努力与不易。

    [4]

    在高压的现实下,孩子需要支持者

    当然,道理说起来似乎都懂,可一遇到具体的事情,我们就会又开始着急焦虑。

    或者是学校对分数的紧张,让我们不得不紧张绷着脑袋里那根弦;

    或者是社会大的竟争环境,不允许我们给孩子子慢慢的成长的时间与机会。

    没错,我们正是处理这样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往前跑、每个人都在努力争夺有限的教育资源,我们身处于一个不得不焦虑的环境中,无法逃脱。

    包括我自己,看过很多教育理论、学过很多教育理念、懂得许多道理,我知道能力比分数更重要、我也知道快乐自信比一时的排名更重要,但仍然无法避免在竟争的环境里焦虑。

    而恰恰是这样的环境,才需要我们有更强大的内心,去帮助孩子抵抗这些来自于大环境的压力;给他们一个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陪伴他们一步一步往前走。

    [5]

    化解焦虑的有效办法:

    第一:强化对孩子成长特点与先天差异的认知--不拿孩子和别人比。

    例:

    听了儿子的英语配音作业,总觉得不尽如人意。但我提醒自己,儿子的嗓音条件原本就不好,从小声音就粗,影响发音的清晰度,这是先天条件决定的,后天必须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功夫才能弥补的。

    我:  你的声音很厚,有几个尾音吞掉了听不清。

    儿子:恩,我知道,所以我录的时候会刻意放慢点语速,这样才能更清晰。不过英式发音和美式的不同,你说的这几个地方一般是要吞音的。

    我:  哦,原来是这样。

    (孩子对自己的特点以及解决方案心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拿他和别人比较,只需要指出他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足亦。)

    第二:以看待婴儿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看到他的每一点进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真心赞扬每一个具体的细节。

    例:

    儿子今天拉琴更流畅了,及时表扬:

    我:  这首曲子的*部分特别好听啊,听起来有悠扬的感觉。

    儿子:是这部分吗?(然后拉一次给我听)

    我:  对对,就是这里,这个拔弦的颤音好好听。

    儿子:我刚学会的,其实*这一小节,也可以用这个技巧。

    我:  是吗?试试看,我以为就是起伏不同的效果呢。

    于是,儿子开心的从头拉到尾,情绪跟着曲调,曲子的悠扬感就完全出来了。

    (用心体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最真诚、最具体的夸赞,让孩子在苦练中也有成就感。)

    第三:实在焦虑的时候向朋友倾诉或找专家请教,化解自己的情绪,不将这种情绪带到和孩子的相处中去。

    做为妈妈,我们无法做到完美;

    做为普通人,我们并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我们要知道如何对待孩子才是对的、是好的,在不断的学习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著名的赏识教育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

    对待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足亦。

    END

    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父母的为何总是在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luyttx.html